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孔孟儒学实践性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2:0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孔孟儒学实践性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儒学实践性 实践方式 实践目的
【摘要】:“实践”一词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哲学家们的关注。古代哲学家认为,实践就是实行和履行,就是实际地、亲自地做。虽然古代哲学家探究了实践的意义,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实践本身作为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直到康德的出现。康德第一个将“实践”引入哲学范畴并进行深入研究,他赋予了实践特定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本质的概念,但是康德只是把实践限制在伦理道德的范围里面去讨论。黑格尔比康德前进了一步,他通过人类的劳动来理解实践。但是,黑格尔的劳动是抽象的劳动,其实质只是理念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改变了旧哲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人以及人类社会的考察,第一次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践的本质和内涵。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这一科学的论断将人类的哲学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不断使人类自身日益完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它站在人类道德的制高点,将本体与现象、理性与感性、目的与手段联系起来,并且在现象中寻找本体,在感性中寻找理性,运用手段达到目的。儒家文化提倡人们通过自我的道德修养来完善自身,以此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主体求善”是儒家文化的理论基调。不论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性善”,甚至是荀子的“性恶”,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去探求人类的内在本质,去寻找人类的“至善”,而后世的儒者也是遵循着这一条道路,并且去身体力行的。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儒家文化的道德实践思想提供了理论场所。因此,儒家文化的实践性是其一大特征,它是一种“反身实践”,这也是儒家文化能够延续2500多年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单纯地运用一种理论不利于我国的社会建设,博采众长才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那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族的思想精华儒家文化的有机结合,就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儒家实践性的本质、内涵等问题,将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实践方式、实践目的等问题,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对两者的融合问题做一个现实性的考察,以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的发展,也为儒家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探索一条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儒学实践性 实践方式 实践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8-13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发展历程8-9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内涵9-10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特征10-11
- 第四节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11-13
- 第二章 儒学的实践性13-22
- 第一节 儒学实践性的本质13-15
- 第二节 儒学实践性的基本特征15-18
- 第三节 儒学实践性的表现形式18-22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儒学实践性之比较22-32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2-25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的实践方式25-27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的实践目的27-29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儒学实践性的现实意义29-32
- 结束语32-33
- 参考文献33-34
- 致谢34-35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忠连;;儒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本文编号:64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4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