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冯友兰简介_冯友兰一种人生观_《郑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10 09:14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哲学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3年

冯友兰哲学观研究

王瑜  

【摘要】:冯友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近百年的岁月中留下了许多部哲学作品,成为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冯友兰自认为他的哲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的思想体系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构建的,同时又受到了西方哲学的影响,充满了浓郁的西方哲学色彩。东西思想的交融使冯友兰的哲学对宋明理学有了明确的继承和创新,因此他的哲学思想被称为现代新儒学,他本人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是用西方哲学来构建具有中国哲学精神的哲学观的,他从哲学的范围、哲学的内涵、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功用、哲学的性质五大部分来探讨哲学观。关于哲学的范围,冯友兰立足于从哲学与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方面对哲学的范围进行界定。他早期较注重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后期开始强调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冯友兰一直主张哲学与宗教在根本上是无异的,并预言在未来哲学必会代替宗教。关于哲学的内涵,早期冯友兰认为哲学是求好之学,是人生哲学;构建新理学时期,冯友兰主张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晚年则强调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关于哲学的方法,早期冯友兰认为哲学的方法是逻辑的、理智的;构建新理学时期冯友兰主张哲学的方法始于正的方法终于负的方法;晚年冯友兰主张真正的哲学是理智的方法与直觉的方法的结合。关于哲学的功用,冯友兰早期强调哲学在教育上的养成价值以及哲学之于人生的实用价值;构建新理学时期冯友兰着重强调哲学在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方面的功用,认为哲学就是成圣之学;晚年冯友兰认为哲学可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并用“横渠四句”总结了哲学的功用。关于哲学的性质,冯友兰着重讲了哲学的进步性与民族性。 研究冯友兰的哲学观是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前提,有助于整体把握冯友兰的哲学思想;研究冯友兰的哲学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在新形势下端正人们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秀昌;论二三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J];南开学报;2004年04期

2 刘林;冯友兰论哲学方法[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3 高秀昌;20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赵德志;冯友兰的哲学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3期

5 张斌峰,张晓芒;冯友兰的哲学观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6期

6 胡军;反思·方法·境界——冯友兰哲学观探微[J];学术界;2002年01期

7 邓联合,徐建科;论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J];学海;2005年03期

8 柴文华,马亚男;反思之反思——论冯友兰的哲学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金鹏;;哲学就是求好之学——冯友兰哲学观的解析与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景林;;正负方法与人生境界——冯友兰哲学方法论引发之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为壁;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D];郑州大学;2011年

2 支江;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游来林;;论文章结构的客观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慎之;;融贯中西 通释古今[J];读书;1991年12期

2 单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J];读书;1997年02期

3 李翔海;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三种基本理论范式述评[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4 苗润田;西方思想界如何看待“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5 董富春;冯友兰人生境界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柴文华;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单正齐;冯友兰对中西哲学差异之分析[J];江淮论坛;2003年02期

8 王南湜;论中西哲学对话的四种范式[J];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9 刘示范;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简述[J];孔子研究;1999年01期

10 高尔泰;;王元化先生[J];美文(上半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军;;“新理学”研究五十年[J];哲学动态;1988年04期

2 马全智;略论冯友兰先生的逻辑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强昱;想起了道教[J];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01期

4 李建忠,刘小梅;冯友兰先生文化哲学思想的雏形——哲学与价值观意义上的“种类”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王仁宇;;“冯友兰学术思想高层论坛”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侯燕伟;李淑杰;;以冯友兰为个案看中西方文化融合[J];传承;2008年04期

7 王克明;;冯友兰临终谈毛泽东[J];炎黄春秋;2009年02期

8 吴晓蓉;;冯友兰“内圣外王”的现代价值探讨[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9 翟奎凤;;冯友兰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冯友兰先生诞辰115年逝世20年纪念会[J];中国哲学史;2011年01期

10 陈维志;;梁漱溟与冯友兰[J];群言;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奚;;“全德之名”的理论价值——冯友兰先生对“仁”的理解和阐释[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存山;;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秀昌;;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战国;;心态·气象·意义——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论分析[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余敦康;;冯友兰先生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鄂培;;冯友兰先生与清华大学原哲学系的传统学风[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羊涤生;;“承百代之流,而合乎当今之变”——冯友兰先生究竟属于哪一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田文军;;冯友兰文化观刍议[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孙中原;;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不是诡辩[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10 李曦;;关于冯友兰哲学之我见[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李丹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毅攀 上海社会科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钱耕森;[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记者 陈洁;[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杨学功 北京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人民大学 宋志明;[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N];光明日报;2005年

8 易立亚(Hiria Ottino);[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记者  崔雪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邓联合;[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民;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D];安徽大学;2010年

2 贺曦;冯友兰冯契理想人格学说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侯艳芳;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晓波;论知与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秋;朱子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空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金丽;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武全;冯友兰道德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力;天理与时势:冯友兰政治思想与1930年代[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瑜;冯友兰哲学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张小卫;冯友兰生死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云;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7 马光耀;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境界说的改造与提升[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国;冯友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9 薛娇;冯友兰境界说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莹莹;冯友兰境界说之“我”与“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冯友兰哲学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8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