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22:2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探究
【摘要】:在哲学史上,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并没能对这一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独有的特性,它表现为人认识世界和改造的一种自觉能动的能力和活动。人是否能够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离不开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发挥。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实现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就在于他从实践的角度阐释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在该文中,笔者从以下三个部分对马克思的主观能动性思想进行探究。在第一部分中,笔者简要梳理了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理论背景和形成过程。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在马克思之前,旧唯物主义忽略了主观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因此,对主观能动性问题的正确认识未能形成。正是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主观能动性的思想。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生长”、“含苞待放”、“开花结果”三个阶段。在第二部分中,笔者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点,从人的社会性本质和存在性活动这两个维度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准确界定了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活动,正确回答了主体与客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由此,其主观能动思想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在第三部分中,笔者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马克思以实践为根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丰富我们对其哲学和相关理论的认识,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可以指导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改变客观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 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1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7
- (二)研究现状概述7-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一、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演进11-20
- (一)旧唯物主义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1-13
- (二)德国唯心主义抽象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3-16
- (三)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形成过程16-20
- 二、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内容及其闪光点20-32
- (一)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基本内容20-26
- 1.人是否定性的自然存在20-21
- 2.人是历史的、社会的、实践的存在21-23
- 3.主观能动性的内涵、表现与特点23-26
- (二)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闪光点26-32
- 1.马克思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历史现实中主客对立的克服26-27
- 2.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观能动性坚实可靠的依托27-28
- 3.科学的解释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28-29
- 4.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是社会实践领域变革的真实写照29-31
- 5.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深嵌于人民群众的物质实践中31-32
- 三、马克思主观能动性思想的意义32-38
- (一)为“新哲学”实践的世界观进行了奠基32-33
- (二)为毛泽东自觉能动性思想提供理论借鉴33-34
- (三)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长足发展34-35
- (四)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35-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后记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兆林;也谈能动性——与李鼎文同志商榷[J];东岳论丛;1986年03期
2 朱剑昌;;论个体的自觉能动性[J];湖湘论坛;2008年03期
3 赵苏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赵兴良;论《提纲》第一条的本体论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赵又春;;释能动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1期
6 毛卫平;“被认识”问题与客体能动性[J];求索;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691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9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