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
本文关键词: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知行合一”被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文章着重讨论知行合一这个命题所包含的一个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在道德行动中,意向与行动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逐一分析王阳明的相关论述:好恶属行,念动是知亦是行,意是行之始,知是行之始,我们发现,在意向与行动的关系问题上,王阳明的理解已经涉及作为行动的意向、作
社会科学
2 1第 5期 0 2年
方旭东:意向与行动
意向与行动米 王阳明“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知 方旭东
摘
要:知行合一”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被
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文章着重讨论知行合一这个命题所包含的一个一般性的哲学问题:在道德行动中,向与行动究竟是什么关系?通过逐一分析王阳明的相关意论述:恶属行,动是知亦是行,好念意是行之始,是行之始,们发现,意向与行动的关知我在 系问题上,阳明的理解已经涉及作为行动的意向、为善良意志的意向这些层面。前者王作有将有意识的行动与用以行动的意向融合的倾向,者则注意到意向与意欲或意愿的联后系。由于王阳明在使用“”个名词时并未自觉地意识到其不同面向,意这在其论述中产生了一定的混乱或自相矛盾。王阳明的思路是:假设人都有行善的善良意愿,而使得行善就从
变成听从或顺应自己内心召唤的简单之事,于当代道德哲学、对行动哲学的相关讨论不无启 发,也许行动的最终源泉既不是理性计算,也不是感性冲动,而在于行动者固有的美德。 关键词:王阳明;知行合一;意向;行动;美德
中图分类号: 2 8 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 75 3 (0 2 0—1 10 B4 . A 0 5—8 3 2 1 )50 3—7
作者简介: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海上
204 ) 0 2 1
“知行合一”被看作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对知行合一的研究自然也构成王阳明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思想比较复杂,它由很多命题构成,其中包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知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真,“念发动处即是行”“一,未有学而不
行者,不行不可以为学”,等等。这些命题的确切哲学意涵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是什么逻辑关 系?从中是否可以概括出一个一以贯之的主旨?如果可以,这个主旨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学
界并未形成一致意见。例如,关于
“一念发动处即是行”,学者中间就存在不同认识,一些人认为这句话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唯一宗旨,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可以概括为这个命题,而另一些 人则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这个说法只体现了知行合一的一个方面。 收稿日期: 2 1 0 -5 0 2-22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中国文化研究所“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德行为原理研究”的阶段 十道性成果。本文写作同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研究” (目编号:资助。项 ) ①“很多学者据此 (者按:即王阳明用‘是我立言宗旨’来总结自己关于‘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这段话 )认为…引此一
阳明关于‘一念发动即是行’的这一段话是知行合一说的唯一宗旨,认为阳明知行合~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一念发动 即是行’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我们知道,在理学的伦理学中把道德修养分为‘善’和‘恶’两个方面,从这。为去个角度来看,提出一念发动即是行,对于矫治‘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一 然而,如果这个‘念发动’不是恶念,而是善念,能否说‘念发动是善,即是行善’了呢?如果人只停留在意念一一的善,而并不付诸社会行为,这不正是阳明所要批判的‘而不行’吗?可见,一念发动即是行,这个说法只体现了知知行合一的一个方面,它只适用于‘恶’去,并不适用于‘善’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显然是不能归结为‘念发动为,一即是行’的。”参见陈来《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 19有 9 1年版,第 16—17页。 0 0 1 31
本文关键词: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0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