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工夫论探究
本文关键词:陈白沙工夫论探究
【摘要】:陈白沙为明代心学的开端人物,亦为明代学术的分水岭。陈白沙之所以有这样的学术地位,在于其真正体证到了作为形上本体的“心体”,从而开出了一个有别于朱熹格物致知、读书穷理的修养方式。白沙少年才智超群,其师叹其“非常人矣”,但最初却寻不得进处,无法明会圣贤之要义。后在心上做工夫,筑春阳台静坐十年,而见心体隐然呈露。就陈白沙本人的实践经历而言,首要的方法就是“静坐”。静坐是陈白沙心学法门入门工夫,是为学的起手之处。静坐本质上是主体意识的挺立,是对内在德性的寻觅和培养。除通过静坐这一核心方法之外,白沙还提出了“治心”,以作为辅助的工夫。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拨闷,二是忍怒,三是慎独。陈白沙指出,心性涵养工夫的顶点就是“自得”的境界。所谓“自得”,乃是心体(主体)与道体(本)合而为一的价值体验。陈白沙指出,只有体验到“自得于道”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上的富有者,才会有充实的完满的人生,才会真正懂得“株视轩冕尘视金玉”这句话的内涵。总之,陈白沙把心性的涵养作为总体纲目,以静坐、治心、自得心性进取之工夫展开,构造了一个相对完备而又独具特色的工夫论体系。这种反求于心,而后自得于心地工夫进取方式,矫正了当时日益僵化的格物穷理之风,掀开了明代心学运动的新篇章。
【关键词】:工夫 静坐 治心 自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48.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5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8-12
- 1.论文选题的背景8-10
- 2.论文选题的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三)论文研究目标、方法、遵循原则14-15
- 1.研究目标14
- 2.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遵循的原则14-15
- 一、陈白沙生平及为学历程15-17
- 二、陈白沙工夫论17-40
- (一)本体到工夫:白沙工夫论的哲学基础17-18
- (二)陈白沙工夫论的主要内容18-40
- 1.“静坐”说18-31
- (1)“静坐”的内涵19-20
- (2)“静坐”的作用20-22
- (1)存心养性,变化气质20
- (2)惟在静坐,养出端倪20-21
- (3)致虚立本,体证天理21-22
- (3)“静坐”的理论渊源22-28
- (1)儒家渊源22-25
- (2)道家渊源25-27
- (3)佛家思想渊源27-28
- (4)白沙“静坐”的意义:28-31
- (1)不累而至,,为学入处28-29
- (2)诸障渐灭,自然明悟29-30
- (3)与物同体,浩然自得30-31
- 2. 陈白沙“治心”说31-36
- (1)“治心”的理论渊源32-33
- (2)“治心”的主要内容33-35
- (3)“治心”的主要意义35-36
- 3.“希圣希贤,归于自得”36-40
- (1)“自得”之学的主要内容36-38
- (2)“自得”理论的渊源38-39
- (3)“自得”之学的主要意义39-40
- 三、陈白沙工夫论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影响40-47
- (一)陈白沙工夫论的历史意义40-44
- 1.对王阳明的影响42-43
- 2.对岭南文化的影响43-44
- (二)陈白沙工夫论的现实意义44-46
- 结语46-47
- 主要参考文献47-50
- 1.著作类47-48
- 2.期刊论文类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陈白沙研究综述[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章继光;;明代的荐举取士与陈白沙的拒试南归[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卓进;王建军;;陈白沙传道的语言困境与出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红卫;;陈白沙自然主义哲学的内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夏振;;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问题[J];理论与实践;1958年06期
6 闻峻;;从陈白沙的诗词论证他的哲学思想[J];理论与实践;1958年07期
7 黄之流;;怎样正确理解陈白沙的哲学思想[J];理论与实践;1958年09期
8 黄绍汪;;《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的特色[J];学术研究;1986年02期
9 章沛;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纵论白沙哲学体系附答辛朝毅文[J];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10 刘q炀;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与章沛同志商榷[J];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沙祠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N];广州日报;2005年
2 撰文 本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胡流华;“岭南一人”陈白沙[N];南方日报;2004年
3 刘勇 中山大学历史系;陈白沙(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吕天路;为广东文化正名[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士欢;陈白沙的养静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2 曹巍巍;陈白沙工夫论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林坤城;陈白沙之“曾点传统”的美学诠释[D];暨南大学;2010年
4 彭焕英;生命境界的澄澈——陈白沙自得之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燕娟;陈白沙“学宗自然”哲学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窦思铭;陈白沙主静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蔡灼暖;陈白沙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魏剑云;陈白沙心学境界论述评[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25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2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