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德勒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4:24

  本文关键词:德勒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勒兹 欲望生产 资本主义批判 后马克思主义


【摘要】: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经典主题,作为后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德勒兹在自己的哲学中延续了这一主题。德勒兹认为哲学的主要工作不在于问题的反思,而在于概念的创造,他认为只有在创造概念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现有问题的批判与解构。由此,他的资本主义批判工作一开始就建构在概念创造的基础上,他重新阐释了欲望概念,扬弃了传统哲学主张的缺失欲望观。他将生产引入欲望,创造了欲望机器的概念,揭示了欲望的生产本质与生成特质,从而实现了新欲望观的价值转向。以新欲望观为基础,德勒兹抨击了流行的精神分析学说充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傀儡的工具本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力量丧失的真实存在状态。因此,他主张用最原始的“游牧”方法来摆脱资本主义的限制,使资本主义得到更新。 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阐发过程中,德勒兹不得不重新回到马克思。他在晚年清理自己的思想来源时,指明了自己和伽塔利“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也曾在自己的课堂上清楚地表明自己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三点不同,为我们清理他与马克思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便利。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秉承了马克思现实关怀的理论旨趣,延续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这一经典主题;但另一方面,他又在实现自己哲学与政治的双重转向过程中偏离了马克思经典主题的原有方向,丧失了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力量。我们看到,无论是后现代的时代作用还是德勒兹的个人兴趣使然,德勒兹的思想始终渗透着强烈的颠覆性,也因此被称为后马克思主义者。德勒兹的思想虽然是20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但他思想的隐晦性与前瞻性注定其会在21世纪的今天发光发热。
【关键词】:德勒兹 欲望生产 资本主义批判 后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8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9
  • 一、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9-17
  • (一) 传统欲望观的否定向度9-11
  • 1. 欲望的缺乏本质9-10
  • 2. 欲望的主奴关系10-11
  • (二) 现代欲望观的力本维度11-12
  • 1. 唯意志理论的强力欲望观11
  • 2. 无意识学说的压抑欲望观11-12
  • (三) 德勒兹欲望观的生产本质12-14
  • 1. 欲望的身体基础12-13
  • 2. 欲望的生产本性13-14
  • 3. 欲望的生成特质14
  • (四) 德勒兹新欲望观的价值转向14-17
  • 1. 从主体到个体15
  • 2. 从唯心到唯物15-16
  • 3. 从主动到被动16-17
  • 二、德勒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建构17-27
  • (一) 资本主义揭示的理论内容17-19
  • 1. “欲望机器”的社会本质17-18
  • 2. “三形态”的社会发展理论18-19
  • 3. 资本主义机器的时代特征19
  • (二) 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维度19-22
  • 1. 精神分析学的观念论实质20
  • 2. 精神分析学的资本主义工具性质20-21
  • 3. 德勒兹精神分裂分析的提出21-22
  • (三) 资本主义批判的现实维度22-24
  • 1. 自觉奴役的心理状态22-23
  • 2. 利益扩张的国家权力23
  • 3. 运动生成的控制社会23-24
  • (四) 资本主义更新的“游牧”试验24-27
  • 1. 游牧试验的构成要素24-25
  • 2. 以游牧运动去除疆域限制25-26
  • 3. 以游牧思想找回精神家园26-27
  • 三、德勒兹资本主义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论域27-34
  • (一) 在理论建构中继承马克思的思想27-29
  • 1. 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27-28
  • 2. 秉承马克思现实关怀的理论旨趣28-29
  • 3. 延续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主题29
  • (二) 在资本主义批判中偏离马克思的方向29-31
  • 1. 质疑马克思的社会矛盾理论30
  • 2. 解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30-31
  • 3. 偏离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旨趣31
  • (三) 在后现代视域下实现理论转向31-34
  • 1. 后工业社会的时代特征32
  • 2. 从同一到差异的哲学转向32-33
  • 3. 从国家装置到欲望机器的政治转向33-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后记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泽胜;科耶夫:欲望和历史的辩证法[J];外国文学;2003年06期

2 于奇智;后现代思想家G.德勒兹[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3 高继海;;德勒兹的欲望概念[J];外国文学;2013年05期

4 景君学;;德勒兹游牧政治哲学的欲望动力论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3期

5 伊莎贝拉·伽霍尔;夏莹;;德勒兹、马克思与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6 王虹;;“流”的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孙利天;张岩磊;;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8 黄小惠;;论德勒兹的欲望微观政治学[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亮;;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哲学动态;2007年02期

10 G.德勒兹,于奇智;欲望与快感[J];世界哲学;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731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31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