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遵守规则问题
本文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遵守规则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遵守规则 循环论证 判断一致 物不迁 白马非马
【摘要】:遵守规则问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其基本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认为以一种方式使用一个语词符号是正确的,而以另一种方式使用是错误的。本文介绍了四种较为著名的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分别是意向性理论、特殊感受质理论、规则的柏拉图主义以及简单性方案。维特根斯坦对这四种解决方案分别作了细致考察,发现这些方案实质上要么依赖于循环论证,要么依赖于独断地断言一种神秘的东西来作为自己的支撑。因此这些解决方案是不能有效地回答遵守规则的基本问题的。这是维特根斯坦关于遵守规则的反面思想。那么,维特根斯坦关于遵守规则的正面态度是什么呢?文中介绍的维特根斯坦关于遵守规则的正面态度可以归结为“遵守规则是一种实践”,因此必须在一个语词符号的使用环境之中谈论它的意义。在维特根斯坦关于遵守规则的思想视野之下,我重新考察庄子《齐物论》之中关于规则的思想。我将表明关于遵守规则,庄子与维特根斯坦提供了非常类似的论述。随后我就共同出现于庄子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之中的怀疑论倾向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出现于二者文本之中的怀疑论倾向只是他们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并不表明维特根斯坦与庄子就是怀疑论者。他们的真实的哲学姿态,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可以用“综观”一词来表达,在庄子那里可以用“以明”一词来表达。综观和以明虽然有很多不同点,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极其类似。是这种类似的哲学姿态把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其他思想家相区别。接着,我将在这种哲学姿态和之前关于遵守规则的论述之下重新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之中的《物不迁论》和“白马非马”问题。通过对僧肇论证“物不迁”以及公孙龙论证“白马非马”的基本思路的分析,我着力表明,僧肇和公孙龙都欲图在我们日常语言的使用规则之外使用一种新的规则作为我们语言交流的标准。但就像在维特根斯坦对遵守规则的论述中所看到的,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们的规则就是理想规则。相反,他们所提出的新规则脱离了语言的使用环境,因而会使得语言交流无法成功。这也是僧肇和公孙龙二者论证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遵守规则 循环论证 判断一致 物不迁 白马非马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8
- 一、选题缘由9
-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9-17
- 三、文章结构17-18
- 第一章 维特根斯坦论遵守规则18-30
- 一、遵守规则的基本问题18-20
- 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维特根斯坦对它们的回应20-27
- 三、总结以及维特根斯坦的正面态度27-30
- 第二章 《齐物论》与遵守规则30-37
- 一、《齐物论》中的遵守规则论述30-33
- 二、庄子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姿态33-37
- 第三章 “物不迁”、“白马非马”与遵守规则37-49
- 一、“物不迁”与遵守规则37-44
- 1、对僧肇论证思路的分析37-41
- 2、从遵守规则来看《物不迁论》41-44
- 二、“白马非马”与遵守规则44-49
- 第四章 总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英文部分50
- 中文部分50-52
- 致谢52-53
- 附件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周易思想对城乡规划理念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2期
2 张雷;;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倡和践行节俭的道德价值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3 陈洪;李丽平;;《京华烟云》中宗教观念辨析——以姚思安形象为中心兼及其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潘明歌;;庄子生态美学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体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S3期
5 袁琳;;道家“至乐”观的形成与建构[J];长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张睿鸿;;《庄子》化境探微[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7 张振飞;张胜南;;从“养生”到“逍遥”的庄子之美[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03期
8 金道鹏;王倩蕾;陈晓;;《足臂十一脉灸经》之“参舂脉”浅析[J];中医药文化;2014年05期
9 金娜;;新常态下的对话——重新审视道家与梭罗的生态伦理思想[J];现代商业;2015年03期
10 程晓玉;;刍议庄子生死观之四境界——玄妙之必经门,得道之蜕变路[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传颂;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对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晶;先秦策士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伟军;佛教中国化视野下的杭州灵隐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冉冉;论高校德育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胡晓航;程公许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郭敏;中国古典美学“妙”范畴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田永峰;《世说新语》与魏晋玄学影响下的语文阅读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赵广志;儒学与儒术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彭蓉霞;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中的“奇观”呈现[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宋海燕;《列子》思想及其文学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10 康欣;梁桥《冰川诗式》诗学思想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1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5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