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与超越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与超越
【摘要】: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论题。毋庸置疑,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在本质上是迥乎不同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将“实践”作为自己学说同一切旧哲学相区分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相关思想的比较研究来论证在马克思哲学思想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与超越。总体来说,马克思看待费尔巴哈哲学的态度无非三种:一是借鉴,二是扬弃,三是全面批判。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借鉴非常明显,主要包括对费尔巴哈哲学中术语及范畴的借鉴,“主客颠倒方法”的借鉴;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亦是明显的,并且这种扬弃是多方面的,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问题上这种扬弃就表现得较为突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所作出的批判相对于费尔巴哈就表现得更为彻底,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满足于将黑格尔哲学当作神秘主义加以否定,而是揭示了黑格尔哲学在认识论上显现出缺陷的根源(即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颠倒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批判是本文论述的重心,在社会历史领域,费尔巴哈哲学的不足最为突出,而马克思与其唯心史观(乃至一切唯心史观)在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始终以现实历史为基础,用实践去解释观念,而唯心史观却以精神或观念为出发点,用观念去解释实践,而“实践”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本质所在。要想了解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对于费尔巴哈哲学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开篇就对费尔巴哈哲学体系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指出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来源及其主要内涵,并对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在对费尔巴哈哲学体系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后,再以马克思哲学的构建历程为全文的行文线索,通过对马克思在各时期的主要思想成果的相关分析明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态度的转变,即从借鉴到扬弃再到全面批判,进而得出结论:在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但马克思哲学相对于费尔巴哈哲学也有着本质的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 费尔巴哈 实践 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及趋势9-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四 创新点与不足12-13
- 第1章 费尔巴哈哲学体系简析13-21
- 1.1 费尔巴哈哲学的形成13-15
- 1.1.1 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来源13-14
- 1.1.2 费尔巴哈的思想进程及相关著作14-15
- 1.2 费尔巴哈哲学的灵魂15-17
- 1.2.1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自然15-16
- 1.2.2 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人16-17
- 1.3 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17-21
- 1.3.1 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的积极作用17-18
- 1.3.2 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缺陷18-21
- 第2章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探索21-27
- 2.1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点及术语的借用21-22
- 2.1.1 出版的自由与议会的本质21-22
- 2.1.2 法的阶级本质22
- 2.2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进一步肯定:《黑格尔法哲学批判》22-23
- 2.2.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中 “主客颠倒方法”的使用23
- 2.2.2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相关范畴与术语的借用23
- 2.3 “德法年鉴时期”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23-25
- 2.3.1 宗教的世俗基础24
- 2.3.2 “人类解放”的道路24-25
- 2.4 “巴黎手稿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创作25-27
- 2.4.1 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25-26
- 2.4.2 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6-27
- 第3章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进一步扬弃27-30
- 3.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成果的认可27
- 3.2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几点表现27-30
- 3.2.1 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对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27-28
- 3.2.2 马克思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28-29
- 3.2.3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9-30
- 第4章 以 “实践”为中心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超越30-37
- 4.1 对费尔巴哈的全面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0-33
- 4.1.1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 “实践”的理解30-31
- 4.1.2 “实践”的本质31-32
- 4.1.3 “实践”的蜕变——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本质超越32-33
- 4.2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33-37
- 4.2.1 生活决定意识33-34
- 4.2.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4-35
- 4.2.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伟佳;“实践性”、“历史性”——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区别所在[J];求实;2003年S2期
2 张长立,王秀娟;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辩证法管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韦继辉;潘惠香;;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未缺失的“从前的哲学信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刘东英;;从对费尔巴哈哲学局限性及原因的分析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关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雷勇;;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综述[J];前沿;2010年17期
6 吴仁平;费尔巴哈哲学性质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刘庆申;;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信仰与超越[J];枣庄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张其学;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概念探析[J];理论导刊;2002年07期
9 王金福;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信仰与清算[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云阁;费尔巴哈哲学中的人是“多名”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博尧;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河南大学;2015年
2 王维一;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与超越[D];湘潭大学;2016年
3 孙燕;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D];河南大学;2010年
4 翟瑞娟;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形成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2年
5 许逸颖;论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莹;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在马克思哲学形成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冷琳琳;费尔巴哈哲学[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卫华;回到“感性的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家良;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4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6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