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发布时间:2017-09-05 11:11

  本文关键词: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物化 物化的消除


【摘要】: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物化,经济活动、政治和意识形态都处于物化状态,人也从外在到内在都被物化了。消除物化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消除物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启迪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济源承留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物化 物化的消除
【分类号】:B089
【正文快照】: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正式提出了物化理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时至今日,分析、探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物化的规定和产生卢卡奇认为,物化的产生以商品形式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范畴为前提,只有在商品交换形式在社会中占支配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之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阳春花;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历史逻辑探议——从马克思、韦伯到卢卡奇[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胡光yN;;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对现代社会之意义[J];世纪桥;2009年19期

4 赵桂琴;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郝丽;青年卢卡奇物化观述评[J];理论学刊;2000年02期

6 张闯;;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基于物化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李立培;;透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8 吴书林;;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计算性思维”范畴的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9 蒲济生;侯秋月;;卢卡奇物化理论综述[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0期

10 胡伟;;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利;;内在的超越——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刘振起;;“自然即社会范畴”思想解读——浅析卢卡奇的历史—自然观[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一兵;;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高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燕宏远;;“Dasein”的多义和歧用之新探[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冬云/编写;物化与焦虑[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黄力之;“卢卡奇现象”:品质重于文本[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袁一达(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99级博士生);对卢卡奇思想的独到见解[N];云南日报;2001年

4 谢永康 南开大学哲学系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德国哲学杂志》的历史与今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采访人 本雅明·布鲁姆博格 潘·诺格内斯 王平 译;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N];学习时报;2009年

7 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9年

8 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一兵 清华大学哲学系 韩立新;是“日本马克思主义”还是“日本新马克思主义”?(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杨学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当代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袁贵仁 杨耕;马克思与我们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袁一达;卢卡奇晚年三大理论创新[D];北京大学;2002年

3 杨建梓;寻找回归之路[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4 刘明文;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马新颖;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董晋骞;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再理解[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凯;唯物史观的因果解释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包桂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淑英;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及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白利梅;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承宇;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刘兰;卢卡奇物化理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永生;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D];吉首大学;2012年

6 王立群;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D];山东大学;2011年

7 廖佩君;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历史逻辑[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德泉;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立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简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安培;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7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97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