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科学人文主义及其在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9:22

  本文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及其在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人文主义 科学 人文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摘要】:自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以来,人文主义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价值导向。然而,随着近代科学的出现以及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主义兴起并逐渐取代人文主义,二者矛盾加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强烈要求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从分裂走向融合。科学人文主义应运而生,它一方面继承了人文主义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坚持科学发展的前进道路,以科学为基础,以人文为导向,实现了人文与科学的有机融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宗旨和目的,成为新时期最有生命活力的哲学思想。本文经过一系列的对比研究发现,科学人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哲学,同时还具有素质教育功能,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存在许多耦合之处。二者都融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基本主题,都突出了人文关怀的价值方向,都强调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鉴于此,作者认为科学人文主义能够和我国的教育事业结合起来,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在教育事业中,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根基阶段。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都是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接受学校教育的真正开端,而且时间最长,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人才的培养最为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看来,功利主义思想、知识教育现象仍旧普遍存在,个别地区依然严重。基础教育过于看重考核结果,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仍然匮乏。启蒙教育阶段没有发挥好国家人才培养和塑造的良好基础作用。本文在对科学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价值意义、实现条件等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通过科学人文主义和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对科学人文主义融入基础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深入讨论。本文以小学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案例,探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对该课程的积极指导作用,从理论分析到课堂实践,从教学目标到效果评价,总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优势以及构筑科学人文主义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 科学 人文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9.2;B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8-9
  •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9-11
  •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1-12
  • 第一章 科学人文主义概观12-24
  • 第一节 何为科学人文主义?12-14
  • 一、科学人文主义是一种新人文主义12-13
  • 二、科学人文主义着重强调人文和科学的融合13-14
  • 三、科学人文主义的宗旨是人的全面发展14
  • 第二节 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14-17
  • 一、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和超越14-15
  • 二、引领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15-16
  •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16-17
  • 第三节 科学人文主义何以可能17-21
  • 一、科学中蕴含着人文意义17-18
  • 二、人文文化为科学发展确定目的和导向18-19
  • 三、科学与人文的共性和关联19-21
  • 第四节 科学人文主义如何实现21-24
  • 一、促进“科学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两大知识主体间的沟通交流21-22
  • 二、积极实施“文理融通”的科学文化教育22
  • 三、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22-24
  • 第二章 科学人文主义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契合24-33
  • 第一节 科学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具有共同的哲学底蕴24-27
  • 一、科学人文主义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辩证统一24-25
  • 二、素质教育显示了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的辩证统一25-26
  • 三、科学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26-27
  • 第二节 科学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显现广泛的人文关怀27-29
  • 一、科学人文主义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和目的27-28
  • 二、素质教育以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28
  • 三、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的共同特征28-29
  • 第三节 科学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强调综合性与和谐性29-33
  • 一、科学人文主义追求理性和情感、科学和人文的和谐发展29-30
  • 二、素质教育强调个体和整体、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0-31
  • 三、科学人文主义与素质教育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31-33
  • 第三章 科学人文主义融入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33-41
  • 第一节 科学主义教育及其超越33-35
  • 一、科学主义教育是以科学为核心的功利性教育33-34
  • 二、科学并不是教育的唯一决定根据34
  • 三、科学人文主义能够克服科学主义教育的缺陷34-35
  • 第二节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体现教育的本质35-37
  •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把科学教育当作基础和手段35-36
  • 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把人文关怀作为价值和目的36
  •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促进实现人的完善36-37
  • 第三节 基础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分裂37-41
  • 一、基础教育中知识教育的现象依然严重37-38
  • 二、基础教育中创造性能力培养仍然不足38-39
  • 三、基础教育中功利主义思想普遍存在39-41
  • 第四章 构筑科学人文主义的基础教育41-50
  • 第一节 开发、利用课程的科学人文资源41-44
  • 一、发挥各地方地理、历史资源的优势41-43
  • 二、吸取地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43
  • 三、发掘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资源43-44
  • 第二节 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44-47
  • 一、道德修养教育贯穿教育过程44-45
  • 二、综合能力素质提高点滴渗透45-46
  • 三、创造性能力培养扎实高效46-47
  • 第三节 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47-50
  •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人为本47-48
  • 二、教学过程的开展以生为本48-49
  •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以综合发展为准49-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吉彭,文武;菲律宾的小学教育改革成果[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上官子木;小学教育的中美比较[J];社会;2000年02期

3 文慧敏;龙山县小学教育发展的困难与对策[J];第一师范学报;2000年S1期

4 马希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上官子木;;中美小学教育比较[J];教师之友;2000年08期

6 明正英;;一分为二地看中美小学教育[J];教师之友;2000年11期

7 穆淑英,袁文业;日本的小学教育及其可借鉴之处[J];教学与管理;2000年11期

8 华冠新;加拿大的小学教育[J];出国与就业;2002年15期

9 吕明;今日加拿大小学教育的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J];基础教育;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兴;;小学教育的三个特点:“小、活、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2 张慕蕴;;小学数学教改与儿童智能发展[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翁伟志;;民国初期福州小学教育述论(1912—1922年)[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4 陈风梅;;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下小学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5 段复强;;浅谈“三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体会[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6 王勇坤;;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加草;;对山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吴洪成;;简论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吉宇;;试谈小学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王立娟;田莉;;近代日本小学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 李忠花;广饶:调研全县中小学教育[N];联合日报;2007年

2 盘县响水镇车田小学 杨家中;浅谈小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何婷婷;我市切实加强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工作[N];淮南日报;2012年

4 ;联合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2亿青年未能完成小学教育[N];中国改革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炳亭;重新“定义”小学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3年

6 彭司进邋通讯员 宋超;彭定中情系扁朝村小学教育[N];团结报;2007年

7 蔡碧媛;注重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N];广西政协报;2008年

8 季帅;扬州5项工程助推小学教育优化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崇阳县教研室 廖光明 沈雪秋;小学教育一体化管理若干思考[N];咸宁日报;2010年

10 丰城市上塘中心小学 罗广林;为小学教育发展定好“位”[N];宜春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少波;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小学教育配套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达瓦策仁;中国和蒙古小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姜恕;清末民初蒙学教育向小学教育的嬗变之路[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琼;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会平;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徐兆q,

本文编号:849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49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