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康德实践哲学中的“理性的事实”

发布时间:2016-08-05 11:03

  本文关键词:人的两重性和教育的两重性——康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大学》 2007年

论康德实践哲学中的“理性的事实”

高嵩  

【摘要】: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对道德法则演绎的失败,表明想通过无条件者(自由)证明无条件者(道德法则)这种论证思路存在着的困难,因为它本身就违拂了康德的理论哲学。理论哲学中,无条件者仅仅作为调节性的理念而悬拟地存在(Problematisch),任何把它当做客观实在的观点都只是一个幻象,是理性的误用。对康德来讲,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是并行不悖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理性,现在出现了矛盾,只能说明这种论证方法不正确,康德要为道德法则消除论证上的困难,就必须另辟蹊径。“理性的事实”就是康德新的论证策略的尝试。1康德使用“理性的事实”这个概念作为道德法则的论证基础,对此很多学者认为是康德放弃诉诸证明的方法而回到前批判时期的独断论,是理论上的倒退。本文试图指出,“理性的事实”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作为道德法则的论证基础是有其深厚的根基的,能够和康德的哲学体系相契合并且能够得到康德整个哲学体系的支撑。 “理性的事实”揭示了康德哲学中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素:类比和目的论。目的论给予道德法则先天的必然性,类比则使得无条件者能够通过有条件者而被叙述。“理性的事实”这个词本身也揭示了这种联系——既是“理性的”,非经验的,同时又是一个“事实”。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对道德法则的演绎,并指出此一演绎并没有能够成功地证明道德法则的合法性;第二部分分析了“理性的事实”这一概念,并指出它作为新的论证策略是如何可能的;第三部分则简述了论证道德基础的另一“事实”——同情。通过叔本华和休谟用这一“事实”对道德基础的证明,反观康德的论证,指出“理性的事实”作为新的研究思路,不仅改进了康德自己的理论,而且也超越了传统经验主义的道德证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516.31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Abstract】4-6
  • 导言6-8
  • 第一章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III 的论证分析8-17
  • 第一节 道德法则的演绎以及循环论证的威胁8-11
  • 第二节 完成演绎11-13
  • 第三节 道德法则演绎中的困难13-17
  • 第二章 “理性的事实”17-34
  • 第一节 “理性的事实”的确切含义17-24
  • 一)贝克的解释18-22
  • 二)作为“对道德法则的意识”的“理性的事实”22-24
  • 第二节 新的论证策略24-31
  • 一)纯粹实践理性的范型24-27
  • 二)自然领域和道德领域的类比27-31
  • 第三节 本章小结31-34
  • 第三章 叔本华和休谟道德理论中的“事实”——同情34-39
  • 第一节 叔本华论作为“事实”的同情34-36
  • 第二节 休谟论同情36-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3
  • 后记43-4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蓉;论康德教育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顺;;导入和整合: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在近代中国[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5期

    2 沈晓武;;对象、认识与统觉——康德哲学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6期

    3 肖朗;康德与西方大学教育学讲座的开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彦秋,尹立坤;康德教育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王坤;;康德教育思想探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6 陈志远;;康德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哲学——三种解释的尝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项贤明;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8 石中英;略论教育问题的主观性[J];教育研究;1996年11期

    9 瞿葆奎,范国睿;当代西方教育学的探索与发展[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10 肖朗;人的两重性和教育的两重性——康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贡媛媛;哲学史中的康德哲学主体性思想[D];安徽大学;2004年

    2 李佰志;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的终结——论康德从逻辑层面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3 于永坤;论康德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长喜;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审美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张蓓;康德作为目的论的历史观[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凡媛;康德的美学思想及教育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宏宇;试论英语类比构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晰;;试析“斤斤计较”中的“斤斤”[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3 李旭;;生命的类比[J];商周刊;2011年16期

    4 贺继宗;英语类比在新词构成过程的规律和作用[J];昌吉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徐贞;审美形而上学的开拓之路——试析康德的“崇高论美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丁素萍,舒伟;语篇衔接中的美学观照[J];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7 雷淑娟;《孟子》类比论证方法分类的理论依据[J];学术交流;2002年02期

    8 段轩如;技术创新中的逻辑构想[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9 汪宁生;;三谈民族考古学[J];考古;2007年04期

    10 张永祝;中专物理教学中力求建立“类比”模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娟;;3—6岁儿童关系类概念的学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罗蒨;葛兴;郑燕英;苑嗣纯;蔡红;;高等教育中基础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类比[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邓子昌;;部分类型企业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与测算[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4 张毅;;类比、联想、推广和数学创造[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5 许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宋斌;;人类学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裕德;祝文英;张玮晨;应乐惇;夏丹;储益萍;;磁浮地下线环评中振动源强的初步推算及其影响范围估算[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舒远招;;直指人心的人性善恶论——康德人性善恶论的层次分析[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秋零;;何以解经?惟有理性!——康德论宗教与理性(提纲)[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新勇;[N];深圳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马震坤 通讯员 辛旭峰;[N];甘肃法制报;2009年

    3 王新环;[N];法制日报;2008年

    4 长江大学 李家宝 卢川;[N];光明日报;2010年

    5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万劲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尚九玉(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吴德烈;[N];人民日报;2002年

    8 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功国;[N];甘肃日报;2009年

    9 ;[N];山西日报;2004年

    10 江国华;[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晓川;面向恶而实现的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3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宫维明;情感与法则—康德道德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曹峰;我可以希望什么?[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夏林玉;理性立法与意志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7 Anka Lazarevic;[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斯;廷得尔的上帝观念[D];武汉大学;2007年

    9 李锋;朱熹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陶悦;道德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嵩;论康德实践哲学中的“理性的事实”[D];北京大学;2007年

    2 王海云;康德道德法则先验性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冷志勇;通向“善”的三条路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志涛;城市一般建筑物快速震害预测方法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兰芳;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迁移问题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练强;论敬重—康德伦理学惟一的道德情感[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冰;康德对私有财产权的辩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伟红;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情推理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喜香;中学生电学概念理解策略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薛强;城市道路网发展合理规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人的两重性和教育的两重性——康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5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