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早期中国的“物”观念

发布时间:2017-09-16 00:15

  本文关键词:早期中国的“物”观念


  更多相关文章: 法则


【摘要】:"物"之初文"勿"象以刀切物之形,本义为分割,其后起本字为"刎"。在古代观念中,"全"与"纯"是一体的,故而由分割导致的不全可等同于不纯。在殷商甲骨文中,"勿"即已借为否定词,但"勿牛"合文中的"勿"已表示杂色。后世"勿牛"合文演变为形声字"物",本义即为杂色牛,于是"物"也可表示对混杂之物的辨别,即"物色"。物色之实质为归类,故"物"又有"物类"之义。分类的实质即是立法。中国哲学的"物"观念是内在包含秩序性的。诸子对"物"观念的推衍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为名学,《墨经》以"物"为达名,在"达、类、私"三"名"的层级中来达致知识论与逻辑学的一致性。其二为道家,老庄对"物"的兴趣仅限于与"道"相对之"物",亦即作为类型之"物",而非个体之物。早期中国的"物"观念对于中国思想的类型化思维起着奠基作用。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法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大学藏汉简老子研究”(14BZX0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15ZDB006)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春秋战国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道之言:由‘名’之分析建构老子哲学”(13YJA720008)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2013年度国学招标课题“老子集注汇考(第2—11章)”(13YBA366)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项目“老子道论”(2011RWXKZD010)
【分类号】:B21
【正文快照】: “物”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但是以往并未得到深入研究,其真实含义及在中国哲学中的定位并不清晰。有学者从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将“物”与“心”作为一对范畴,认为“心和物是标志生理器官之心及其功能,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主体意识和客观实体、道德意识和物欲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通海;;战国楚系文字中合文运用特点探讨[J];古籍研究;2013年02期

2 雷黎明;;论楚简合文[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朱佩弦;;试论符{摳次挠氤蚝衔闹叵礫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2期

4 李小希;;从甲骨文与纳西东巴文的合文比较看合文发展趋势[J];华西语文学刊;2011年01期

5 喻遂生;甲骨文、纳西东巴文的合文和形声字的起源[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6 赵丽明;;从出土■(邯郸)合文现象谈起——兼谈汉文字体制与文字制度[J];文史知识;2008年09期

7 若雄;合文为字说会意[J];咬文嚼字;1995年05期

8 徐畅;;陶印迹中的合文[J];青少年书法;2011年20期

9 夏大兆;;说“■”——兼论双声符字[J];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2年00期

10 李圭甲;;甲骨文与金文及战国文字合文字形比较分析[J];中国文字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R壓G,

本文编号:859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59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