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的“无言”之教

发布时间:2017-09-21 21:13

  本文关键词:孔子的“无言”之教


  更多相关文章: 孔子 无言 个体人生 德性


【摘要】:本文以《论语?阳货》所载之“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为线索,阐释孔子之所以“无言”的缘由与意图所在。为此,需要先澄清两个前提性问题,一是“言”与“无言”的关系及相互间适用的范围,如此对“无言”解读才具备基本的合法性,而不致使之流于泛滥。二是“无言”可否成为解释孔子“仁学”之切入点之一?如此方能将“无言”之教的解释权从道家学说中解放出来,使其不再只陷于否定与消极面向,而展示出其于挺立道德主体、成全完满人生之积极价值。将“无言”置于孔子“仁学”体系加以考察和分析,必然需要围绕“无言”之两大主体而展开。首先,就“无言”之形上主体——“天”讲,正是“无言”维系了“天”之形上、主宰形态与世俗人生自主之间的平衡,使得其不再是控制人生的外在强力,而成为个体人生挺立主体,自觉、自信向善的重要辅助。此般的“天”及“天人合德”之境,诏示出孔子的“无言”之教对生命本真的敬畏姿态,亦表现了对自然、无为及因循的推崇,而此亦正是其对现实人生所宣示的生命法则。其次,就“无言”之形下主体——人说,孔子的“无言”则是针对语言在道德教化中的固化,交流过程中的失真,以及言行之非统一性而发的。其意则是要人于沟通与阐释中秉持切己而又开放的理解态度,而不为一器、一隅所拘;于人生践履上坚持“默而识之”、“内省不疚”的原则,切不可将德性只作为知识悬于空中,更不得以之为工具欺瞒“他者”,而当力求“知行合一”、“言行合一”,以成就“为己之学”。
【关键词】:孔子 无言 个体人生 德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6
  • 一、文章选题的意义与目的7-9
  • 二、文章选题的研究前史9-13
  • 三、行文思路13-15
  • 四、文章研究方法15-16
  • 第一章“无言”于孔学中的定位16-22
  • 第一节“言”与“无言”的关系16-18
  • 第二节“无言”之教的归宿18-22
  • 第二章“无言”之于天22-37
  • 第一节 孔子之天的存在形态22-27
  • 第二节 天之“无言”的旨趣所在27-33
  • 第三节“无言”之天揭示的生命法则33-37
  • 第三章“无言”之于人37-47
  • 第一节 言意之辨37-41
  • 第二节 言行之间41-44
  • 第三节 人之“无言”开出的德行指向44-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峥葆;;论康乾盛世文学创作所蕴含的悲观主义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2 陶广学;卢瑞彬;;平凡中的真情 平淡中的深邃——论梅尧臣的悼亡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傅道彬;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4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5 乔永强;;中国园林与禅学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刘锡庆,谷海慧;热爱生命 礼赞生命——略论张宝树散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汪文学;;中国文论话语之重建与研究领域的开拓——兼论开展边省文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张碧波;庄鸿雁;;文明起源与文明模式略论[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9 仝冠军;;论曹操的阅读特色及阅读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J];出版广角;2012年01期

10 陆跃升;;试论古代礼制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毕苑;;经学教育的淡出与近代知识体系的转移——以修身和国语教科书为中心的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林姗;宋代屈原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小明;魏晋名士的身心观[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志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平思想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叶新美;浙江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心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4 王蓓蓓;荀子社会秩序思想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明媛;席勒美育思想与孔子美育思想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6 孙小迪;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张明晶;陈钟j语文教育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邵华;徐复观思想史诠释方法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翔;陆贾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沈学峰;《乐记》对音乐的三重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6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96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