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吉林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11 07:32

  本文关键词: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历史与自由

张成山  

【摘要】: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视野出发,对马克思哲学的自由观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自由”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马克思最富当代价值的理论内涵之一。对之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自由”问题是随着传统社会的终结与现代社会的兴起而凸显出来的,它与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的确立相辅相成。“理性的自由”、“个人的独立性”、“人的潜能及其实现”构成了现代性自由观的基本内涵,而主体形而上学构成了其哲学基础。现代性自由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物化自由观、目的论自由观、理性自由观等种种形态,而其中,康德与黑格尔的自由观占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以一种先验哲学的方式论证了人的自由,为确立自由的独立价值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由于他对人的抽象的理解和抽象的主体主义原则和形式主义弊端,导致其自由观包含着深刻的困境。黑格尔对康德的自由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他以辩证法作为思想武器,确立了以精神运动为基础的理性自由观,有力地克服了康德自由观的抽象性。但黑格尔的自由观由于以精神活动作为其基础,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因此他所理解的自由并不是现实的人的自由,所理解的人的自由的历史实现也不是现实的人的自由的历史实现。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把自由理解为人在现实历史上中的自我实现过程,它所理解的自由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性的自由,它扬弃了现代性自由观的抽象性与独断性,克服了康德和黑格尔自由观所包含的思想困境,为我们确立起了一种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启示性的自由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081
【目录】:

  • 内容提要5-6
  • 详细摘要6-8
  • Abstract8-14
  • 前言14-25
  • 第1章:自由问题的突显与现代性的兴起25-47
  • 1.1 传统社会的终结与现代性的兴起25-31
  • 1.1.1 中世纪与传统社会的终结25-27
  • 1.1.2 主体性的呼唤:现代性自由观的核心27-31
  • 1.2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与哲学基础31-40
  • 1.2.1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之一:理性的自由32-34
  • 1.2.2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之二:个人的独立性及其自由34-37
  • 1.2.3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之三:人的潜能及其实现37-39
  • 1.2.4 现代性自由观的哲学基础:主体形而上学39-40
  • 1.3 现代性自由观的演化逻辑40-47
  • 1.3.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物化自由观41-42
  • 1.3.2 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体主义自由观42-43
  • 1.3.3 以康德为代表的个体主义的目的论自由观43-44
  • 1.3.4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性自由观44-45
  • 1.3.5 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45-47
  • 第2章:康德自由观的贡献及其困境47-62
  • 2.1 康德自由观的基本特征47-51
  • 2.1.1 自由是被设定起来的“拱顶石”47-49
  • 2.1.2 自由的绝对原理是人对理性的服从49-50
  • 2.1.3 自由源于理性而止于宗教50-51
  • 2.2 康德自由观的基本内涵51-57
  • 2.2.1 个体自由:自由意志的纯粹形式即道德法则的自律51-53
  • 2.2.2 社会自由:对自然法权之下的私法和公法的服从53-56
  • 2.2.3 精神自由:“上帝的国”的建立56-57
  • 2.3 康德自由观的困境57-62
  • 2.3.1 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57-59
  • 2.3.2 个体性原则的主观性59-60
  • 2.3.3 以私有制为前提的自然法权的独断性60-62
  • 第3章:黑格尔的自由观及其对康德自由观困境的克服62-86
  • 3.1 黑格尔自由观的基本问题62-74
  • 3.1.1 黑格尔对启蒙运动的总体理解62-63
  • 3.1.2 黑格尔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总体理解63-65
  • 3.1.3 黑格尔的“理性自由观”65-74
  • 3.2 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和超越74-80
  • 3.2.1 通过反思的思维实现了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75-76
  • 3.2.2 对康德道德和抽象法的分裂的批判76-79
  • 3.2.3 对康德个体性自由观的批判79-80
  • 3.3 黑格尔自由观的困境80-86
  • 3.3.1 理性自由是精神自我运动的自由80-82
  • 3.3.2 黑格尔理性自由的整体性特征82-83
  • 3.3.3 黑格尔理性自由的思辨特征83-86
  • 第4章: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内容86-107
  • 4.1 马克思理解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86-94
  • 4.1.1 马克思理解自由问题的理论视角86-90
  • 4.1.2 马克思理解自由问题的历史性维度90-94
  • 4.2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形成过程94-98
  • 4.2.1 自然的自由:对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批判性考察94-95
  • 4.2.2 劳动自由:现实的人的自由95-96
  • 4.2.3 类本质自由: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自由96-97
  • 4.2.4 历史自由: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的自由97-98
  • 4.3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内涵98-107
  • 4.3.1 个体的现实自由99-100
  • 4.3.2 社会关系中的实践理性自由100-104
  • 4.3.3 通过扬弃私有财产而实现的全面自由104-107
  • 第5章:马克思历史自由观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扬弃107-123
  • 5.1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旨趣107-113
  • 5.1.1 历史自由观与马克思哲学的形上追求107-109
  • 5.1.2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指向109-110
  • 5.1.3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目的110-113
  • 5.2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对理性自由观的扬弃113-115
  • 5.2.1 历史自由观对康德自由观的扬弃。113
  • 5.2.2 历史自由观对黑格尔自由观的扬弃113-115
  • 5.3 历史自由观对物化自由观的扬弃115-120
  • 5.4 历史自由观的实现路径120-123
  • 参考文献123-12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2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理查德·罗蒂,艾彦;普遍主义的崇高,浪漫主义的深度,实用主义的狡诈[J];第欧根尼;2005年01期

    2 衣俊卿;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杨学功,李德顺;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4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课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孙利天;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6 王天成;;黑格尔知性理论概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刘福森;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理论探讨;2001年06期

    8 张一兵;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9 贺来;“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10 孙正聿;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真实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4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5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6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贺涌;;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西方经济史的一个概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理查德·罗蒂,艾彦;普遍主义的崇高,浪漫主义的深度,实用主义的狡诈[J];第欧根尼;2005年01期

    2 吴晓明;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一个批判性的对话[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课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4 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现代哲学;2002年01期

    5 俞吾金;经济哲学的三个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6 张桂权;论哲学的解释循环[J];哲学研究;1988年04期

    7 俞吾金;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J];哲学研究;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国;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詹姆逊论现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10期

    2 陈雪虎;历史与人学视野的交融——读沈湘平博士所著《全球化与现代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3 欧内斯托·拉克劳,周凡;政治与现代性的局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4 郑杭生;和谐社会与新型现代性[J];学会;2005年04期

    5 成伯清;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系之辨——从地方性的角度看[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6 张天勇;;论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关系[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申存慧;;流动农民与非流动农民的现代性比较研究——对豫北一个村落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8 石之瑜;吴昀展;;进出现代性:亚洲立场的有与无[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2期

    9 赵宬斐;;论政治现代性视域的指涉及悬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杨淑静;;启蒙与现代性的难题[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伦;[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3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1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1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