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庄子“自然哲学”的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17-09-28 19:06
本文关键词:试论庄子“自然哲学”的价值意蕴
【摘要】:庄子生活在一个纷扰、痛苦的时代,人心惶惶,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思想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在这样的环境孕育下,庄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哲学观点,合并自己的自然观和人生观,进而创建了“自然哲学”。他追求的是一种有生命,但无秩序的生活,因此他主张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在庄子的整体学说中都以自然主义为宗旨,“自然哲学”观贯穿在他的整个思想之中。 《庄子》这一文本对自然的生成过程、空间结构、内在特性及其价值蕴涵等层面都进行了详细探究,形成了一套把自然生成论、自然结构论、社会结构论以及自然价值论等方面有机统一起来的“自然哲学”体系。“自然”在庄子那里并不是简单地指一个自然物或自然物的集合,而是指自然界生成存有的本性,相应地呈现出三个相互关联的特别内涵:“自性”、“独化”和“自由”。自然根源自性,成于独化,自由自在,具有存在的独立性与价值的内在性。自然概念的这一内涵是追求精神自由的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石,而其中关于自然哲学的具体指向和内容值得探讨。 以自然观为核心,庄子对他的“自然哲学”思想进行了诠释,同时庄子又以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自然观的立足点。在《庄子》中对“自然”有多次提及,如“常固自然”、“顺物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天然、本然、自然而然,庄子的自然观得到了突显。在《庄子》中,暗含自然之意蕴也有多处,其中内篇八篇是反映其哲学思想最原汁原味的表达,外篇中也有很多突显着“自然哲学”之精神,而对于杂篇其中有部分文章多有争议不做重点研究之范围。 庄子的思想算得上真正的博大精深,辞微旨远,他主张个体人格价值的实现,厌倦虚浮的荣华,厌弃应世的学问,逃避俗世的污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为了保全自己的理性尊严,庄子似乎采取了和尘世不合作的态度,用游戏人生的表现应对人间世,其实也是面对世界的无奈之举。庄子的这种表现完成了他个体生命欢乐和价值的实现,成就了卑微生命得以造就精神完美的悲壮过程,也为几千年来文人自省提供了哲学范本。 庄子倡导法天贵真,既是主张人应该保持自然纯朴的本真天性与个性鲜明的独立人格,又是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以诚相待,真实无欺。这种反扑归真的理想,对于一个人心窍诈虚伪、世风浮华颓败的社会,无疑可以起到教化与矫正作用。 庄子一直坚持批评显贵的儒家,抨击污浊的社会,追求精神的自由,并且无论在政治思想,精神修养、还是交往处事,逻辑思辨方面,都对后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庄子 自然哲学 价值论 道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5
- (一) 研究现状11-13
- (二) 研究内容13-14
- (三) 研究意义14-15
- 二、庄子“自然哲学”与西方自然哲学的辨析15-20
- (一) 庄子“自然哲学”的含义和内容15-16
- (二) 庄子“自然哲学”的丰富和发展16-20
- 三、庄子“自然哲学”中价值论的基础20-27
- (一) 自然价值论的成因20-23
- 1. 现实因20-21
- 2. 理论因21-23
- (二) 自然价值论的源泉23-27
- 1. “道”之本原23-24
- 2. “无”之本真24-27
- 四、庄子“自然哲学”中价值论的体现27-36
- (一) 人的价值的实现27-30
- 1. “至人”人格的追求27-28
- 2. “法天贵真”的实现途径28-29
- 3. 人本性复归的意义29-30
- (二) 物的价值的内化30-36
- 1. 无用之用的实用观30-32
- 2. 无为之为的处世观32-34
- 3. 至德之世的社会观34-36
- 五、庄子自然价值论的影响及现实意义36-39
- (一) 无功无名的处世态度36-38
- (二) 自然无为的政治意义38-39
- 六、结论39-40
- 研究综述40-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梅;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J];前沿;2004年02期
2 刘兴邦;庄子“以道观之”的价值观剖析[J];求索;2000年06期
3 李道湘;论庄子理想人格的现代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杜绣琳;试论“游”在《庄子》美学范畴中的地位[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5期
5 李德永,李大华;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价值论新著——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J];人文杂志;1992年05期
6 孙邦金;;《庄子》的“自然”概念及其意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兴邦;试论庄子的价值哲学[J];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02期
8 郁建兴,王新华;论庄子的人生哲学[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李文阁;精神家园: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J];哲学动态;2005年10期
10 罗尧;庄子心性论发微[J];中国哲学史;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93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3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