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进步论解析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历史进步论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进步 生产力 人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 波普 道德
【摘要】:本文意在阐述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以及对它的反思。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本身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的全面的发展,而马克思的历史进步究其根本在于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作为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是通过科学技术使用得以实现的,科学技术能够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外部能量,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不仅决定物质实践的发展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程度,还决定一切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进步。生产力无疑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其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20世纪,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带来了动荡和灾难,阶级矛盾加剧,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国的运动风起云涌,但大都以失败告终,这给无产阶级运动蒙上了阴影。政治、经济问题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冲击,现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乃至整个西方现代哲学话语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后现代主义解构和消解了历史主体,并反对用宏观叙事的方式描述历史,代之以微观历史和政治;波普则是从非历史决定论的角度批判了历史决定论的规律性和因果性,他还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历史唯物主义,乌托邦社会工程在世界范围内是行不通的,应代之以乌托邦的渐进工程,历史不存在进步,它只是人们价值取向不同的结果。他们的批判切中实际,反映了现时代的要求,因此又值得当代学者们深思。盲目相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已经为现代社会带来了众多问题,生产力的进步并不代表道德的同步发展。功利主义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在造就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摧毁物质财富。鉴于道德发展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不能用经济发展来绑架道德进步。对于历史进步论的疑惑成为人类反思的契机,可能的解决办法在于加强法制建设,这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马克思的历史进步哲学的现实意义因此凸显。
【关键词】:历史进步 生产力 人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 波普 道德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9
- 一. 马克思历史进步论的背景9-13
- 1. 思想渊源9-12
- 2. 时代背景12-13
- 二. 马克思历史进步论的基本内涵13-27
- 1. 历史进步的含义13-17
- 2. 历史进步的动力17-22
- 3. 社会形态的演进22-26
- 4. 历史进步的辩证性26-27
- 三. 20世纪视野中的历史进步论27-34
- 1.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进步论的批判28-31
- 2. 波普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31-34
- 四. 马克思历史进步论的反思和意义34-41
- 1. 历史进步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35-39
- 2. 马克思历史进步论的意义39-41
- 参考文献41-45
- 后记45-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靖;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上)[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肖磊;;从方法论角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J];海派经济学;2011年01期
3 许光伟;;唯物史观开放结构的政治经济学解读——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和超越[J];江汉论坛;2009年04期
4 雷龙乾;;时间、概念和批判: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读进路[J];江汉论坛;2009年11期
5 何萍;辩证法的辩论与人的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6 谭伟林;;评“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新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沈亚生;;评罗德·比勒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吗?[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沈亚生;20世纪末的挑战——爱尔斯特及其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孟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中的生产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J];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10 王晓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普适性辨析[J];教学与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李凯;唯物史观的因果解释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王英;辩证法的具体性[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于微;马克思劳动论题的历史解读[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81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8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