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6:1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人的本质 方法论 以人为本


【摘要】:“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家们应当回答这一问题,从而确立人在现实条件下活动的基本原则。在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对此问题作出了回答,只有马克思首次开启了“人的本质”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现时代人的发展和落实“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奠基作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特质逐渐展开,马克思哲学的价值旨归得以彰显。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旧哲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所以如此,就在于其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具有致命的缺陷,就在于它们脱离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去考察人。相反,马克思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而其所以如此,在于其研究方法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其哲学的价值旨归相一致,在于“人的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改变世界”。 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的也是根本方法是唯物史观,这一方法的要义是坚持运用实践的、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考察问题。以此,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方法、“经验观察”的唯物主义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考察。 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的特质在于,一是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状况考察人的本质,二是考察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生成的社会关系,揭示人的现实本质,三是从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出发研究人的本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现代人的存在出现了新变化,对此,理应继承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对人的存在进行审视,对人类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回答了“以什么样的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的问题,为践行“以人为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具体路径,应当重视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人民的“需要”的满足、对社会关系的改造、关照人的存在状况等,以彰显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关键词】:马克思 唯物史观 人的本质 方法论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0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5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8-9
  • 1.3 文献综述9-12
  • 1.4 研究方法12
  • 1.5 论文结构安排12
  • 1.6 相关概念界定12-15
  • 1.6.1 人性12-13
  • 1.6.2 人的本质13-15
  • 第2章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15-34
  • 2.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过程15-26
  • 2.1.1 《博士论文》时期:人的本质是“定在中的自由”和“自我意识15-16
  • 2.1.2 《莱茵报》时期:人的本质是自由、理性16-18
  • 2.1.3 《德法年鉴》时期:人的本质是其“社会特质”18-20
  • 2.1.4 《手稿》时期: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0-21
  • 2.1.5 思想成熟时期: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劳动、需要21-26
  • 2.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内涵、特质及其价值旨归26-34
  • 2.3.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内涵26-28
  • 2.3.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特质28-31
  • 2.3.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价值旨归31-34
  • 第3章 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方法34-46
  • 3.1 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史观的方法34-39
  • 3.1.1 “经验观察”的唯物主义方法34-36
  • 3.1.2 “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方法36-39
  • 3.2 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方法论特质39-43
  • 3.2.1 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考察人的本质39-40
  • 3.2.2 考察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生成的社会关系,揭示人的现实本质40-42
  • 3.2.3 从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出发研究人的本质42-43
  • 3.3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方法的革命性43-46
  • 3.3.1 旧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43-44
  • 3.3.2 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的革命性44-46
  • 第4章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方法的现代价值46-56
  • 4.1 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困境46-50
  • 4.1.1 技术理性控制社会生活,物化问题日益严重46-47
  • 4.1.2 现代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迷失,精神世界失落47-48
  • 4.1.3 现代人的“文化存在”样态48-49
  • 4.1.4 现代人的“虚拟存在”、“信息化存在”样态49-50
  • 4.2 马克思的方法论对现代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审视和预测50-52
  • 4.2.1 人的“物化生存”的根源:资本逻辑和生产资料私有制50-51
  • 4.2.2 人的“物化生存”的否定和超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1-52
  • 4.3 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方法论与“以人为本”的彰显52-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石;重温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命题:反驳与辩解[J];道德与文明;2003年01期

2 姚顺良;;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兼论马克思同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关系[J];东南学术;2008年02期

3 周敦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解说评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黄楠森;简评西方哲学的“人本质”思想[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5 陈志良;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J];江淮论坛;1990年01期

6 晏辉;;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哲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武斌;;评萨特哲学的基本命题——“存在先于本质”[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2期

8 张曙光;谈马克思对人与社会三重关系的界说[J];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3期

9 韩庆祥,庞井君;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对马克思的思想体系的一种新解释[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01期

10 邹诗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995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95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e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