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2 16:11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针灸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5—0373—06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

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

杜元灏

孙冬纬刘维红李桂平

林雪任辉

涵邹蓓蕾

焦素林黄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

目的:归纳中国现代针灸临床的治疗病症,总结现代针灸,临床病谱。方法:采用文献研究

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1978-2005年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结论:针灸疗法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主题词]疾病/针灸疗法;文献计量学

Study

on

moderndiseasemenu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rapyinChina

DUYuan—hao,LI

Jing,SUNDong-wei,LIUWei-hong,LI

Gui—ping,LⅢXue,RENHui,WANG

Ha”,ZOU

Bei—lei,JIA0Su—lin,HUANGWei(FirstHospitalAffiliated

tO

TianiinUniversityofTCM,Tianjin300193,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andsummarizethediseasesandsyndromestreatedby

acupuncture

andmoxi—

bustion.Methods

Usingliteratureresearchingmethods

tO

analyzeandsummarizethediseasesandsymptoms

trea—

tedclinicallyby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forobservationoftherapeuticeffectsfromChineseBiomedicineOptical

DiskDatabasebetween1978--2005,andthefrequency-time(number)ofreported

papers

foreachdiseaseand

syn—

dromewerecalculated.Results

Thediseasemenu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therapy。461kindsin16claSSifi—

cationswereattained,including338diseasesofwesternmedicine,73symptomsofwesternmedicineand50

TCM

syndromes.Conclusi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arean

effectivetherapywithwideindications.

KEY

WORDS

Disease/amther;Bibliometrics

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世界医学界为我们(1)文献收集策略:按照《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提出了一个必须回答的命题,即针灸到底能治疗哪库》的检索程序设计,为了能全面收集到有关针灸的些病?在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文献,笔者采集时应用了广口径的检索,即在检索入荐了43种针灸治疗的适应证,有力地推动了针灸走口处键入“缺省”(即在题目和内容自由词中检索),输向世界。但是,这一针灸病谱的总结很不全面,许多入检索词“针灸”,共得到1978—2005年的针灸文献

针灸的适宜病种并未涵盖。至今国内并未开展这方45

081篇。将收集到的文献再用人工阅读方法,按纳面的研究工作,因此,开展针灸临床病谱的研究势在入、排除标准决定取舍。

必行。为此,笔者成立了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研究组,(2)文献纳入标准:①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

经过4年的工作,初步获得了现代针灸病谱。

②论文要求至少有自身前后对照的疗效对比;③论文1

针灸病谱文献研究方法

要有一定的样本数,至少不少于10例。

1.1文献采集源

(3)文献排除标准:①个案、验案报道类;②动物本次研究选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医学科实验类、综述类;③其他非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④病学院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名不规范、诊断不明确或很难理解其所指疾病。

库》。

(4)病谱统计方法:①病名:病谱统计中病名统计1.2文献检索策略

按照“能西不中”,症状类病名“能中不西”,即有西医病名不用中医病名,有中医病证名不用西医症状名,*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ll2801

但又考虑到中医文献的特点,将病谱按西医病名诊第一作者:杜元灏(1964一),男,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病断、西医症状诊断和中医病证诊断进行分类统计。为谱研究及针刺治疗中风的微血管机制研究。e-mail:jpjs_cn@sina.corn

了化繁就简,部分病名进行了合并归纳。②疾病系

万 

方数据

堕!翌!兰垒!兰妻兰翌!丝!垦垒!熊!垒堡壁塑堡!坚!¥:!Q!!!∑竺!:!!堕竺:1

统:病谱分类上主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lo)[1],根据针灸病谱的实际情况,共分为16大类,对少数的疾病按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如脑血管病在ICDlO中被归人循环系统,本次调整到神经系统;痛风在ICDIO中被归入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本次调整到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中。③疾病统计:对文献中每一个疾病所报道的次数进行统计,称为频次。病名不规范或在本次研究的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只为1次,按文献研究中的“孤证不立”原则不作为本次病谱统计,予以剔除。④对每一个病症进行了国际疾病分类编号。

2结果

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了16类针灸病谱461种,其中包括西医病338种,西医症状73种,中医病症50种。各系统疾病按频次排序如下:

2.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谱29种(病名后括号内的数字为报道的频次,病名先后以频次多少为序,以下各系统同此)

带状疱疹(368)、病毒性疣(包括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未特指疣,126)、流行性腮腺炎(88)、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及未特指肝炎,75)、蛔虫症(47)、细菌性痢疾(36)、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34)、癣(包括头癣、足癣、甲癣、花斑癣及未特指皮癣,26)、颈淋巴结结核(包括未特指淋巴结结核,20)、乙型脑炎后遗症与并发症(18)、病毒性脑炎及后遗症(17)、艾滋病(16)、百日咳(16)、肺结核(15)、疟疾(15)、尖锐湿疣(10)、风疹(9)、破伤风(新生儿,9)、丹毒(7)、流行性出血热(4)、传染性软疣(3)、病毒性心肌炎(2)、鹅口疮(2)、骨结核(2)、钩虫病(2)、霍乱(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淋菌性关节炎(2)、单纯疱疹(2)。

2.2肿瘤病谱9种

血管瘤(36)、子宫肌瘤(24)、肝癌(7)、宫颈癌(7)、食道癌及胃癌(6)、乳腺肿瘤(4)、鼻咽癌(3)、肺癌(3)、神经纤维瘤(2)。

2.3血液及造血器官病谱5种

白细胞减少症(4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变应性(过敏性)紫癜(4)、再生障碍性贫血(4)、贫血

(2)。

2.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病谱9种

肥胖症(196)、糖尿病及并发症(16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1)、痛风(56)、高脂血症(4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22)、高催乳素血症(4)、甲状腺炎(3)、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2)。

万 

方数据2.5精神和行为障碍病谱29种

西医病26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梦魇,217)、痴呆症(包括血管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未特指的痴呆,137)、癔病(135)、性功能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机能性不射精、性欲减退和未特指的性机能障碍,103)、抑郁症(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更年期抑郁症,76)、戒断综合征(包括戒烟、戒酒、戒海洛因、戒可卡因,74)、精神分裂症(59)、肠(激惹)易激综合征(49)、多动障碍(43)、抽动障碍(36)、精神发育迟滞(弱智儿,28)、慢性疲劳综合征(27)、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功能紊乱,27)、神经(官能)症(包括中医的脏躁、奔豚气,24)、神经衰弱(24)、心脏神经症(13)、焦虑症(12)、竞技综合征(考试综合征,12)、反应性精神病(11)、脑震荡综合征(7)、强迫症(7)、唐(Down)氏综合征(先天愚型,6)、儿童孤独症(2)、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2)、神经性呕吐(2)、睡行症(夜游症,2)。.

西医症状2种:酒精中毒(4)、成人夜磨牙(3)。中医病症1种:梅核气(28)。2.6神经系统病谱61种

西医病46种: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缺血性、烟雾病及其并发症和后遗症,1828)、面神经麻痹(包括周围性、中枢性、外伤性,1482)、坐骨神经痛(418)、小儿脑瘫(247)、偏头痛(245)、三叉神经痛(原发性,178)、面肌痉挛(173)、癫痫(原发性和继发性,111)、截瘫及四肢瘫(91)、血管神经性头痛(87)、股外侧皮神经炎(感觉异样的股痛,76)、震颤麻痹(74)、枕神经痛(包括枕大神经炎、枕神经嵌压综合征,55)、格林巴利综合征(50)、桡神经病变(包括损伤、麻痹和深支卡压,40)、臀上皮神经病变(包括损伤、卡压、炎症,39)、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5)、不宁腿综合征(32)、多发性(末梢)神经炎(25)、臂丛神经损伤(麻痹,23)、重症肌无力(23)、运动神经元病(22)、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22)、眶上神经痛(20)、腕管综合征(19)、腓神经(腓总神经)麻痹(18)、肋间神经痛(15)、紧张性头痛(11)、舞蹈病(11)、幻肢痛(10)、脑积水(10)、多发性硬化(8)、脑膜炎及其后遗症(7)、发作性睡病(6)、脊髓空洞症(6)、跖管综合征(6)、脊髓炎(5)、周期性麻痹(4)、正中神经损伤(卡压,4)、丛集性头痛(3)、股神经及闭孔神经痛(3)、大脑脚综合征(2)、非典型面痛(2)、眶上裂及眶尖综合征(2)、视神经脊髓炎(2)、胸出口综合征(2)。

西医症状10种:假性球麻痹(141)、失语(39)、吞咽障碍(20)、植物状态(人,19)、眼睑痉挛(14)、昏厥(8)、脑萎缩(7)、听幻觉(7)、共济失调(小脑,4)、睡眠呼吸暂停(梗阻性,2)。

中国针灸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

中医病症5种:头痛(281)、眩晕(123)、小儿惊厥(惊风,18)、脑鸣(3)、痿证(24)。2.7眼和附器病谱31种

西医病22种:近视(青少年,137)、麻痹性斜视(116)、眼睑炎(麦粒肿,98)、视神经萎缩(42)、结膜炎(包括急慢性,34)、白内障(24)、青光眼(高眼压,22)、脉络膜炎及脉络膜视网膜炎(17)、视网膜色素变性(15)、弱视(儿童,14)、视网膜炎(11)、先天性色觉障碍(色盲,11)、视网膜血管闭塞(6)、角膜溃疡(4)、视神经炎(4)、眼炎(急性电光性眼炎,4)、角膜炎(3)、慢性泪囊炎(3)、玻璃体混浊或变性(2)、巩膜炎(2)、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视疲劳综合征(2)。

西医症状5种:眼睑下垂(37)、皮质盲(19)、复视(10)、结膜干燥及干眼症(5)、眼睑关闭不全(2)。

中医病症4种:目眨(儿童,9)、泪溢症(4)、眉棱骨痛(4)、暴盲(3)。2.8耳和乳突病谱7种

西医病5种:美尼尔氏综合征(58)、聋哑(JL童听力语言障碍,17)、中耳炎(包括急慢性,17)、耳前窦道和囊肿(4)、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3)。

中医病症2种:耳聋(106)、耳鸣(49)。2.9循环系统病谱25种

西医病16种:高血压病(169)、冠心病(126)、心律失常(111)、痔疮(62)、雷诺(氏)病(19)、动脉硬化症(17)、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1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心肌梗死(10)、多发性大动脉炎(10)、红斑性肢痛症(8)、静脉炎(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心肌炎(5)、动脉炎(4)、风湿性心脏病(4)。

西医症状7种:心肌缺血及心绞痛(31)、脑供血不足(20)、低血压(17)、静脉曲张(11)、休克(9)、心力衰竭(3)、高黏血症(2)。

中医病症2种:厥证(12)、心悸及惊悸(4)。2.10呼吸系统病谱28种

西医病17种:哮喘(275)、慢性鼻炎(123)、变应性及血管舒缩性鼻炎(89)、慢性咽炎(84)、支气管炎(急慢性,80)、感冒(65)、急性扁桃体炎(45)、鼻窦炎(包括慢性、急性和副鼻窦,30)、肺炎(18)、急性喉炎(12)、气管炎(9)、声带疾病(包括声带结节、声带麻痹,8)、慢性阻塞性肺病(4)、流行性感冒(3)、呼吸道病易感儿(2)、呼吸暂停综合征(2)、急性咽炎(2)。

西医症状3种:呼吸衰竭(6)、声嘶(5)、嗅觉障碍

(4)。

中医病症8种:呃逆(441)、咳嗽(58)、发热(44)、鼻衄(35)、失音(23)、咯血(12)、咽喉肿痛(10)、鼻窒

(5)。

万 

方数据2.11消化系统病谱52种

西医病27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42)、胃下垂(114)、慢性胃炎(104)、慢性结肠炎(95)、胆石症(病,3)、口腔溃疡(69)、消化性溃疡(68)、小儿厌食症(54)、胆囊及胆管炎(54)、肠梗阻(38)、功能性(单纯性)消化不良(32)、阑尾炎(急慢性,31)、直肠及肛门脱垂(31)、急性胃肠炎(23)、胃扭转(19)、疝(腹部、腹股沟,17)、肛裂(15)、慢性肠炎(13)、胃轻瘫综合征(12)、贲门失迟缓症(贲门痉挛,11)、牙龈炎和牙周病(11)、急性胰腺炎(7)、肛门神经痛(4)、急性牙髓炎(3)、胃石症(3)、反流性食管炎(2)、急性胃炎(2)。

西医症状15种:胆绞痛(58)、肠麻痹(29)、药物有害效应(消化系统副反应,29)、腹部术后诸症(19)、胃肠痉挛(19)、肠粘连(13)、肛肠术后诸症(11)、唾液分泌障碍(分泌减少、流涎、口干燥症,10)、胃手术后诸症(8)、肝硬化(包括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5)、黄疸(4)、幽门痉挛(4)、脂肪肝(4)、肠胀气(3)、上消化道出血(2)。

中医病症10种:腹泻(367)、便秘(95)、胃(脘)痛(75)、牙痛(63)、腹痛(56)、呕吐(45)、小儿疳积(包括小儿嗜异食症,44)、胁肋痛(10)、臌胀(2)、口臭(2)。2.12皮肤和皮下组织病谱29种

西医病24种:寻常痤疮(185)、荨麻疹(99)、局限性脱发(81)、皮肤瘙痒症(皮肤、阴部、老年性、尿毒症,69)、神经性皮炎(65)、色素沉着(黄褐斑、雀斑、面部色素,63)、银屑病(52)、鸡眼(44)、湿疹(皮肤、阴囊、肛门,39)、白癜风(26)、褥疮(14)、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lO)、局限性硬皮病(10)、酒糟鼻(7)、毛囊炎(发际疮,6)、腋臭(臭汗症,6)、多形红斑(猫眼疮,4)、接触性皮炎(3)、粉瘤(皮脂腺囊肿,2)、急性淋巴结炎(2)、甲沟炎(2)、进行性色素性皮病(2)、玫瑰糠疹(2)、结节性痒疹及痒疹(2)。

西医症状2种:皮肤表浅溃疡(10)、药疹(2)。中医病症3种:疖痈(27)、汗证(多汗、少汗、无汗,13)、疔疮(3)。

2.13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谱65种

西医病48种:颈椎病及由颈椎(病)引起的综合征(880)、肩关节周围炎(645)、腰椎间盘突出症(610)、肱骨内上髁炎及肱骨外上髁炎(25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91)、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133)、类风湿性关节炎(130)、梨状肌损伤综合征(99‘)、腱鞘炎(98)、腱鞘囊肿(62)、筋膜炎(62)、强直性脊柱炎(52)、风湿病(45)、髌下脂肪垫病变(34)、增生性脊椎炎(退行性,28)、小关节紊乱症(22)、肌腱炎(20)、肩手综合征(19)、斜颈(包括肌性或称先天性痉挛性,

ChineseAcupuncture

8LMoxibustion,May.2007,V01.27No.5

18)、软骨炎(16)、髌骨软化症(15)、纤维肌痛综合征(13)、滑膜炎(12)、滑囊炎(12)、股骨头坏死(10)、下颌关节炎(9)、肌炎(8)、干燥综合征(6)、骨膜炎(6)、创伤性关节炎(6)、脊柱隐性裂(5)、棘上韧带炎(5)、致密性骨炎(4)、白塞氏病(3)、骶髂筋膜脂肪疝(3)、氟骨症(3)、跟腱炎(3)、冈下肌综合征(3)、骨骺炎(3)、挥鞭(鞭击)综合征(3)、髋关节骨关节炎(3)、前斜角肌综合征(3)、系统性红斑狼疮(3)、腰椎肥大症(3)、冈上肌肌腱钙化症(2)、股内收肌肌管综合征(2)、肩胛肋骨综合征(2)、指炎(2)。

西医症状11种:关节痛(包括未特指性质的关节炎、关节积液或粘连,115)、骨质增生症(113)、肌肉劳损(89)、骨质疏松症(15),腕指功能障碍(15)、腰骶痛(非特异型,9)、腓肠肌痉挛(9)、椎管狭窄(9)、尾骨痛(6)、胭窝囊肿(3)、腱膜积液(2)。

中医病症6种:痹症(145)、背腰腿痛(未特指,136)、落枕(123)、足跟痛(103)、腰痛(102)、颈肩痛

(18)。

2.14泌尿生殖系统病谱51种

西医病32种:痛经(227)、慢性前列腺炎(122)、乳腺增生病(108)、急性乳腺炎(96)、尿石病(泌尿系结石,93)、不孕症(女性不育症,85)、围绝经期综合征(80)、慢性盆腔炎(77)、功能性子宫出血(66)、男性不育症(63)、前列腺肥大(增生,38)、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斑,29)、尿道综合征(26)、子宫脱垂(20)、慢性官颈炎(18)、泌尿系感染(14)、闭经(1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3)、慢性附件炎(12)、慢性肾炎(11)、睾丸炎和附睾炎(10)、膀胱炎(9)、子宫内膜异位症(9)、睾丸鞘膜积液(水疝,6)、急慢性肾功能衰竭(6)、盆腔瘀血综合征(4)、肾下垂(4)、乳糜尿(4)、卵巢囊肿(3)、多囊卵巢综合征(2)、尿道炎(2)、乳腺纤维囊肿(2)。

西医症状10种:尿潴留(包括术后、产后、脊髓损伤后、药物性等,446)、尿失禁(包括老年性、术后、产后、压力性、中风后等,64)、肾绞痛(61)、前列腺术后并发症(6)、神经原性膀胱(6)、宫颈糜烂(5)、泌尿系中医病症9种:遗尿症(267)、癃闭(22)、月经不西医病9种:医疗性流产及并发症(58)、胎位不万 

方数据宫产术后诸症(2)、子宫复旧不全(2)。

西医症状4种:乳汁过少(缺乳,40)、产后出血(5)、分娩痛(5)、急性乳汁郁积症(2)。2.16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18种

西医病14种:急性腰扭伤(402)、踝关节扭伤(83)、脑损伤及并发症(66)、骨折及并发症(51)、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及后遗症(20)、有机磷农药和慢性酒精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18)、脊髓损伤(18)、周围神经损伤(单神经,15)、关节脱位(12)、关节错缝(8)、冻疮(8)、中暑(4)、输液过敏反应(3)、晕动病

(3)。

西医症状4种:软组织挫伤、损伤(233),输液、输血和治疗性注射后并发症(3),,髌骨劳损(2),宫内避孕器所致子宫出血(2)。3讨论

3.1关于文献检索数据库的确立

目前,国内有关的可用于医学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有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医药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会议文献数据库(CMCC/CMAC)等。VIP收集最早到1989年,CMCC/CMAC收集文献最早到1994年,而CBMDISC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建立的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至今(2006年)16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总计约350万篇,它是收集医学文献时间最早、种类最多的医学数据库,成为生物医学检索查新必查的权威性检索工具。因此,本次研究选择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源。

3.2病谱特点的分析

从本次病谱的初步研究结果看,针灸病谱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眼和附器、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这与目前针灸临床的情况是相符的,这也是针灸作用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针刺的作用是一种机械性刺激,作用的实质是依靠激发促进人体自身的调整机能和自我康复能力来实现疾病的转归。因此,它本身治病不是外源性物质的直接作用,这是它与药物治病的本质区别,同时针灸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正是其优点所在。但是,针灸治病是依靠刺激穴位及通过经络或神经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因此,针灸治病就包括了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两种情况。从病谱的分析看,凡是针灸能够直接作用到的部位,治疗效果就优越,如肌肉软组织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的鼻咽病、眼病、消化系统的胃肠病、泌尿系

结石体外碎石后并发症(3)、夜尿症(3)、妇科手术后诸症(绝育术后、子宫广切,2)、硅胶囊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2)。

调(21)、尿频(17)、带下病(16)、淋证(9)、遗精(7)、水肿(6)、乳痛(3)。

2.15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谱13种

正(46)、妊娠恶阻(剧吐,39)、滞产或难产(20)、胎盘滞留(3)、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2)、过期妊娠(2)、剖

中国针灸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

统的膀胱功能障碍及妇科腹部病症等,针灸的局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由针灸的刺激强度所决定的,因为局部刺激所形成的反应要比通过神经或经络远道反射对病变部位的调节强度要大。但这并不是否定针灸的远端效应和整体调节作用,只是说当病变部位针灸可直接刺激到时和针灸的远端效应、整体调节结合起来,其效果要比仅仅靠远端效应的调节效果好。远端效应的发挥必须依靠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和调节,因此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精神行为障碍疾病也是必然的结果。3.3针灸病谱研究的思考

针灸病谱的研究要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笔者认为可应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目前针灸病谱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医学自身的特点,本次文献的质量参差不齐,符合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的论文数量有限,主要文献属于病例总结性文献的分析。所谓病例总结是研究者将一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这类文章是中医学专业杂志中临床文献的主流,由于没有设立对照组和足够的随访,能否作为证据极为可疑。但是,对中医学本身而言,历史所造成的如此丰富的临床文献并非一钱不值,其中不乏掩埋着许多科学的证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只是观察者缺乏科学研究的素质,设计本身缺乏获得科学证据的框架。鉴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文献作为针灸临床基本病谱归纳的证据材料虽然并非理论上的科学证据,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出针灸临床实践的轨迹,因此,完全否认这些文献的价值也是否认现实的盲目的“抛弃主义”,不是科学的态度。

(2)应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西医学基础理论进行推理。无需争议的事实是西医学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在揭示人体生命现象、生理及病理状态方面,其微观性、事实性和明确性比中医学更为具体和客观,从而奠定了其作为科学研究主体的合理性。针灸疗法作用的特点是促进机体自我调节功能、自我康复机能,这也是针灸治病的作用实质。针灸治疗疾病实质上就是指腧穴治病,其作用实质与中药治病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针灸治病本身绝不是外源性物质的补充,而是针灸物理刺激引起机体本身机能的调节,促进机体自我调节、自我康复能力而良性干预病理过程和状态,以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因此,针灸作用的效能是建立在人体自我调节机能的基础上的,这就是说针灸的作用效价不能离开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而独立存在。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针灸作用的这一特点时,我们就会科学地预测针灸作用的效能,也就是

万 

方数据说要抓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科学而灵活地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当疾病处于通过促进自身调节功能难以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时,我们应及时运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当疾病处于通过促进自身调节功能可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时,我们要及时运用针灸进行治疗。

因此,运用西医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知识推测针灸作用的病谱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西医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普遍的、一般性的问题,如果将这些原理完全直接用于临床,则会忽视了疾病和患者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可能导致将普遍性等同于特殊性的错误。因此,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外推结论,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检验方能转化为临床证据而应用于临床,这就是医学本身重视临床实践的道理所在。但无论如何,应用生理、病理学推测针灸病谱仍然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价值,尤其是在开发针灸新病谱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个人的经验或专家的意见。医学的实践性和经验性决定了个人或专家的经验或意见的可贵性和实用性,完全否定个人经验和专家意见就等于否定临床医学本身,因为真正的专家都清晰或依稀地看到了针灸病谱这座“金字塔”,甚至他们有些就是这座“金字塔”的建造者。只不过他们在金字塔的不同高度施工,并不完全了解全塔的情况。因此,他们有经验,但未必是最佳的。置于证据等级金字塔最底层的专家意见是指那些未经严格评价的、纯粹的个人经验。由于心理学的原因,专家意见或多或少地在无意间被个人经验所“污染”。但是,中医学本身带有浓厚的个人经验色彩,目前,获得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是总结针灸病谱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4)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获得科学证据的最可靠方法,足够大的样本数保证了样本代替总体的可靠性,随机化方法使所有未知的影响因素机会等同地分布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实现了全面同质的比较研究。因此,这种研究所获得的证据是最高级别的。但是,目前针灸此类临床研究非常缺乏。

由于针灸医学本身的特点,在研究针刺疗法的临床设计中,病例分组可良好地贯彻随机化原则,但是在施加针刺处理因素时,针灸医师却无法贯彻双盲法,因为对于操作者自身而言,自己所拥有的针灸学专业知识,使治疗的穴位处方显然为操作者所清楚患者是哪一组,这样人为的主观因素就在所难免。更何况针刺包含着浓厚的操作技术因素,这就造成了针刺疗法临床疗效的偏移性。因此,理想化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针刺疗法的效果判定上几乎难以完成。目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自然科学、表格模板、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农林牧渔、出国留学以及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_图文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0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00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