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身体观及其运动养生思想
本文关键词: 中医 身体 体育 养生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传统儒家和道家身体观相比,中医身体观突破了以往"即身言心"和"观念大于身体"的身道传统,将生物性身体置于本体地位。中医身体观可划分为侧重生理结构的"解剖的身体"、侧重身体运行规律的"气化的身体"和侧重情感状态的"情志的身体"三个面向。解剖的身体与致病"不内外因"相合,反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倡导规避风险的运动安全观;气化的身体与致病"外因"相合,反对不顾节气运行规律的体育活动,倡导因时而动的运动时令观;情志的身体与致病"内因"相合,反对新奇、刺激的体育活动,倡导和缓而寻常的运动形式观。虽然中医身体观将导引视为最佳的运动养生方式,反对激烈、刺激且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但在中医身体观话语体系中,这类体育活动也并非完全没有存在的余地,其论证逻辑仍然存在着自我调和兼容的可能。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and Taoist views on body,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bod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 of "talking about the body and mind" and "the idea is greater than the body". The body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anatomical body" with emphasis on physiological structure, "vaporized body" with emphasis on the law of body operation, and "emotional body" with emphasis on emotional state. The anatomy of the body coincides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illness, Opposing sports activities with certain risk, advocating the concept of sports safety of avoiding risks, combining the body of gasification with the external cause of illness, opposing the sports activities with no regard for the law of operation of the solar terms, advocating the concept of sports season because of the movement of time and time from time to time; The body of emotion coincides with the "internal cause" of illness, opposing novel and stimulating sports activities and advocating a gentle and ordinary view of sports form. Although the body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ards guidance as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one's health, it is opposed to vehemence. But in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body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kind of sports activity is not completely without the scope of existence, and its argumentation logic still has the possibility of self-harmony and compatibility.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6BTY094)~~
【分类号】:R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宇;论魏晋士人的养生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田;老子学说与养生思想[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庄昔聪;老庄学派的养生思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学术版);2005年08期
4 胡素梅;苏克强;;《论语》之养生思想解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姚正宁;王毅;;先秦时期诸子文献中的体育养生思想[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12期
6 高峰;;老子的养生思想探微[J];兰台世界;2013年06期
7 耿璇;王象礼;;《外经微言》养生思想述要[J];山西中医;2013年04期
8 梁昆生;;先秦养生思想与《内经》[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9 董占军,陈太平;中国道家方士养生思想对中医药理论的影响[J];河北中医;1995年06期
10 吴俊琦;吴俊涛;韩涛;;中国古代医家体育养生思想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莉;;儒家养生思想的演进及特征[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唐巍;程杰;房慧岭;张正龙;;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贾太谊;贾磊;;嵇康及其养生思想[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胡志直;;孔子的长寿养生思想[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5 张玉苹;;探析仲景养生思想[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耿庆义;;弘扬孙思邈养生思想 造福人类健康事业[A];孙思邈与中医药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尧书;卢琰琰;陈晓峰;;《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在现代疗养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耿庆义;;弘扬孙思邈养生思想造福人类健康事业[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付笑萍;;略论《论语》中的养生思想[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十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先秦道家养生思想浅析[A];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明雪邋林巾孝 刘宁;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思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医院主任医师 苏凤哲;国医大师路志正:健康“姜中来”[N];保健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宗辉;宋明理学中的养生思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炜;葛洪养生思想及其流变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黄菊馨;道教养生思想与方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熊常初;先秦楚地养生思想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伍添就(Ng Tim Chau);历代医家冬季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刘朝贵;海峡两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陈美惠;张仲景养生思想及养生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燕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养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叶明花;朱权医药养生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养生思想与方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翠莲;先秦儒家养生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3 许笑盈;《养老奉亲书》老年养生思想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徐海朋;体育养生思想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李德芬;嵇康养生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张志远;老子哲学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健康问题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树伟;庄子养生思想探要[D];青岛大学;2008年
8 杨丽花;先秦道家养生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晓宇;基于《抱朴子》的葛洪养生思想与实践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礼贤;论李渔的养生思想[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8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50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