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周常昆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01:28

  本文选题:中医师承 切入点:周常昆 出处:《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全国第五批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常昆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用药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扬。[方法]1.学习导师及其学生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整理学术思想。2.抄方学习,记录跟师过程中导师望闻问切的特点、就诊患者的病情、处方用药及复诊情况,尽量复原导师治病的思路,并对其运用肝脾同调、活血化痰法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3.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跟师学习期间导师治疗CVA的处方,整理、统计、分析其所使用的药物及对药、组药,探索导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和规律。44.学习中医经典、古代医家相关著作,并结合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注意创新发扬。[结果]第一部分:学术思想总结1.具有融家传学院为一炉的学术思想。导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受学于吴佩衡、戴慧芬、孟如等老一辈云南名老中医。因自幼受外祖父陈洛书先生影响,在熟读中医经典及金元四家之说的同时,对家传之学钻研较深,继承发扬,临床运用中每多体现夯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及家传思想特点。2.以肝脾相关及肝脾同调的理论为指导,并提出四点见解:①对“肝脾相关”内涵的认识更加全面。②肝脾相关,共同协调其它脏腑的功能。③肝脾相关,肝为先导。④总结出了肝脾同治十二法。3.以痰瘀相关及活血化痰的理论为指导,并提出四点见解。①痰瘀与五脏相关,但肝脾为重,治痰瘀首重肝脾。②因瘀致痰,因痰致瘀,痰瘀互生互结。③痰瘀理论与络病理论殊途同归。④痰瘀的治疗强调以治气为先。在治法中常加入益气、行气、降气等治气之品。第二部分:临床经验总结导师对逍遥散、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小柴胡汤等肝脾同调常用方进行了灵活丰富的加减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多首治疗杂病的自拟方。应用调肝脾养心安神法治疗顽固性失眠;应用调肝脾活血利水治疗糖尿病肾病;应用调肝脾益气养阴治疗干燥综合征;应用调肝脾生精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应用调肝脾阴阳双补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经验,集中体现了导师肝脾相关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导师对半夏泻心汤、二陈汤、活络效灵丹、四物汤等化痰祛痰方或活血化瘀通络方进行了灵活丰富的加减运用。应用活血化痰、行气通脉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应用活血化痰、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肿大;应用活血化痰、平肝通络法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应用活血化痰、益气通络法治疗脑梗塞;应用活血化痰、健脾利水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等治疗经验,集中体现了导师痰瘀相关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此外,导师治疗其它杂病亦有丰富的经验,如在治疗复发性口疮、耳鸣、尿频、崩漏、小儿久咳、皮肤病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临床疗效。第三部分: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对导师治疗CVA的283首方剂研究发现,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使用数量前五位的药物。连翘、川芎、黄芩、杏仁、枇杷叶、荆芥、桔梗、重楼、僵蚕、南沙参、甘草、蝉蜕、炙麻黄、柴胡、枳壳为使用频次排名前十五位药物,其中杏仁、桔梗、川芎与前胡(或枳壳)、僵蚕与蝉蜕、柴胡与黄芩三组药对是使用频次排名前三位药对。因子分析显示共有14个相关因子:F1:前胡、鱼腥草、瓜蒌壳;F2:炙麻黄、地龙、川贝;F3:荆芥、杏仁、僵蚕;F4:甘草、枳壳、百部;F5:沙参、密蒙花;F6:黄芩、茯苓;F7:防风、白术、黄芪;F8:柴胡、川芎;F9:桔梗、蝉蜕、苏条参;¨0:连翘、重楼、白芷;F11:牛蒡子;F12:枇杷叶;F13:法夏、知母;F14:紫菀、桃仁。[结论]1、通过师承学习,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将“肝脾相关”及“痰瘀相关”理论应用于临床,且在学术上有所创新。2、通过对导师治疗CVA的处方药物进行统计学研究,以探索本病的证治规律,为继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3、导师认为,CVA病机为“风邪犯肺,由肺及肝脾,肝脾肺三脏失调”。风邪犯肺为致病之因,病变脏腑以肺为主,由肺及肝脾,肝脾病变又可影响及肺,导致三脏病变交互为患。治则上提出“治风治气治痰治瘀”四治。治疗常用药物及药对体现了疏风、调气、化痰、活血、清肝、健脾等治疗法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运春,黄达枢,李昌崇,张正霞,吴荣熙,蔡晓红,董琳,李孟荣,金可,张海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运动诱发哮喘的发生率[J];中华儿科杂志;2000年08期

2 张艳秋,于晓华,孙王君,刘红蕾;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02期

3 张清君,王桂芳;咳嗽变异性哮喘38例诊治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李建会,高秋玲;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0年04期

5 朱亦X,石映兰;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误区[J];山西医药杂志;2000年06期

6 阴建军;桔百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15例[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3期

7 马越,李红军,李凤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7期

8 吴凤英;咳嗽变异性哮喘25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03期

9 刘靖,全慧荣,丁克安;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1年10期

10 张银芳;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误诊原因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兴勇;;咳嗽变异性哮喘64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红霞;;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浅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江玲;;咳嗽变异性哮喘10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吴丽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徐晶;袁纳新;;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楼治华;;咳嗽变异性哮喘12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罗分平;;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杨宇路;;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彩萍;;健康教育缺失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家长的认识误区[A];河南省护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暨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健康教育研修班论文集[C];2013年

10 肖祖克;;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感冒后咳嗽中药治疗进展[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迟春花;识别咳嗽变异性哮喘[N];保健时报;2008年

2 湖北省武昌医院南湖分院 陈继英 副主任医师;谨防咳嗽变异性哮喘[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3 赵雯;晁恩祥教授谈咳嗽变异性哮喘[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衣晓峰 陈德印;咳嗽变异性哮喘易误诊[N];健康报;2002年

5 福建省连城县庙前卫生所 江春;易误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辛晓峰;慢性咳嗽要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N];家庭医生报;2008年

7 唐夕美 唐夕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伍聪;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金伟;咳嗽变异性哮喘:布地奈德+可待因联手拿下[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朱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证一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杰军;抗支糖浆抑制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冯斌;史纪教授儿科学术思想及“肺病治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清;周常昆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王海;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体格生长及补益肺肾法调节其免疫失衡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史文丽;“祛风活血、化痰止咳”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证临床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静;祛风宣肺法治疗风痰阻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亚萍;中西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痰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孙航成;养阴祛风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典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叶家荣;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因素与体质特点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刘秀茹;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夏露;止咳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临床分析[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8 戴磊;中医干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归及预后的随访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曹维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朴振f,

本文编号:1613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613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