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电针上八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8-04-22 10:34

  本文选题:针刺 + 缺血性脑卒中 ; 参考:《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上八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以药物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基础针刺及康复锻炼,其中观察组:取患侧上八邪给以深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取患侧八邪穴针刺配合电针。1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4个疗程。以改良Lindmark评定表、手关节活动度、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评价、Barthel指数评分为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础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Lindmark评定表、手关节活动度、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评价、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前改善,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观察周期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得出上八邪组和八邪组均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手功能障碍,通过对比得出电针上八邪组疗效更优,且操作更加简便,患者痛苦减小,依从性更优,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hand dysfunction in convalescent stage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drug calf serum deproteinization injection, Danhong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ip treatment, basic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eight pathogenic points and electroacupuncture fo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rest for one day between the courses of treatment, altogether 4 courses of treatment. Based on the modified Lindmark evaluation table and Brunnstrom hemiplegic hand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and evaluated. Result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ic data (such as age, sex, course of disease, etc.)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after treatment, the modified Lindmark evaluation table and the assessment of hand motor function of hand joint motion degree and Brunnstrom hemiplegia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P 0.0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3. There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both the upper eight evil group and the eight evil group can improve the hand dys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By comparis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lectroacupuncture upper eight evil group is more effective,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simple, the patient pain is reduced, and the compliance is better. It has good clinical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珊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疲劳发生风险及患病结局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李光华;血清Nexilin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7 赵曦;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火热证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孟悦;针刺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功能疗效的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陈静非;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复发因素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10 郑晓霞;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86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786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