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6 期 2014 年 3 月
·883·
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荣昌 1,孙桂波 1*,张
2.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摘
强 2,
孙晓波 1
100193 325035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要:附子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属有毒中药,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多种急、
重症疗效独特。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对此进行综述,以期能对附子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附子;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强心;抗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4)06 - 0883 - 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06.026
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and its herbal compound
CHEN Rong-chang1, SUN Gui-bo1, ZHANG Qiang2, SUN Xiao-bo1
1.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2.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Key words: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Chinese compound formula; material basis; mechanism; cardiotonic effect; anti-arrhythmia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clii Debx. 子根的加工品, 是中医常用药物之 一, 《本草纲目》将其列为下品,属有毒中药之一。 临床用于治疗身凉肢冷、脉微欲绝等多种疾病,因疗 效显著而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重视。近年来,附子及 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有较大进展,主要包括强 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 本文对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1.1 对心脏与血管的作用 强心作用 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作用,临床上对心力衰 竭、休克等症有很好的疗效,这也与中医上所描述 的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相符。附子在临床中多与其 他中药配伍应用,如干姜、甘草等可明显降低附子 毒性,发挥其药效。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以加快心衰 大鼠的心率、升高左心室内压、提高左心室内压最 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有
收稿日期:2013-07-1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2009CB522805)
明显抗心力衰竭作用[1]。附子与人参配伍前后均可 改善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二者配伍作用 缓和且时间较短,配伍后作用增强[2],能显著增加 新西兰兔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血管脉冲压力及环磷 酸腺苷(CAMP)的外流,Na+/Ca2+交换体抑制剂可 以显著减弱其上述作用,人参附子汤的正性肌力作 用可能与激活 Na+/Ca2+交换体反向模式有关,蛋白 激酶 A 的激活也起到了部分作用[3]。 附子水煎液 ig 给药显著增强慢性心力衰竭大 鼠心脏收缩力[4],对离体心脏强心作用明显,但对 整体动物作用轻微,这种强心作用与所含的钙关系 密切[5];iv 附子水浸液可以显著增加心衰模型猫的 心脏收缩振幅、升高血压[6],心脏 β 受体激动可迅 速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与 β 受体不同 α 受体激动产 生的正性肌力作用较为缓慢而持久[7],进一步研究 发现 α 受体阻断剂可以减弱附子对心衰猫的升压作 用,但对强心作用无影响;β1 受体抑制剂应用后,
作者简介: 陈荣昌 (1985—) , 男, 满族, 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 毒理学研究。 Tel: 18911598962 E-mail: chenrongchang456@126.com *通信作者 孙桂波,女,博士,副研究员。E-mail: sunguibo@126.com
·88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6 期 2014 年 3 月
附子的升压及强心作用消失,因此附子升压作用可 能主要与兴奋 α 受体有关;强心作用则与兴奋 β1 受体有关 。 虽然附子水煎液只对离体心脏强心作用明 显 ,但附子苷在整体和离体动物实验中均显示 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附子苷能明显降低心衰大 鼠死亡率,改善心功能,提高钙调磷酸酶表达。钙 调磷酸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的形态发生中起 重要作用,附子苷的强心机制可能与激活钙调磷酸 酶有关 。附子中去甲乌药碱的盐酸盐在临床上显 示的正性肌力和增加心率的作用与多巴酚丁胺相 比,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更短 心肌 β 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12] [10-11] [9] [8] [5] [6]
甲乌药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显著,关于作用机制,可 能与心肌 β 肾上腺素受体及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 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12,16]。去甲乌药碱可使正 常小鼠心肌 β 肾上腺素受体轻度上调;轻度激动 cAMP, 使其血浆量升高, 升高的峰值时间在 10 min 左右[12]。此外,去甲乌药碱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 度和轻微阻断钙离子内流,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细胞 作用,避免钙超载的损害[16]。 附子对心律的双重作用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 关。附子中含有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和次乌头 碱等)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去甲乌药碱)等 生物碱,前者能诱发心律失常,而后者具有抗心律 失常作用。这可能与生物碱的结构有关,如乌头碱 结构改变,其毒性降低,降低程度与 C-14 位苯甲 酰基和 C-8 位乙酰基的水解, 以及羟基的数目和位 置有关,其中 C-14 位苯甲酰基是主要的致心律失 常基团[17]。 1.3 心肌保护作用 附子对多种因素造成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 用。附子总生物碱可调节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信 号传导机能、细胞修复和抗氧化酶等相关蛋白的表 附子的复方中药, 达, 对缺血心肌产生保护作用[18]。 如四逆汤可以增加心肌细胞线粒体 mRNA 的表达, 进而对抗由于心肌缺血所导致的线粒体损伤[19]。细 胞色素 C 参与了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发生、 发展过程, 给予附子治疗后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 C 量下降,附 子对阿霉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 caspase 依 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20]。附子多糖保护心肌缺 血作用显著,附子多糖预处理可以提高缺氧复氧心 肌细胞的存活率,具有剂量依赖性;附子多糖可以 增加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减少丙二醛(MDA)的生 成与乳酸盐脱氢酶(LDH)的释放,抑制心肌细胞 凋亡[21-22]。附子多糖的心肌保护机制,目前研究认 为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阻碍内质网应激诱导的 细胞凋亡有关,也可能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金属 硫蛋白的合成及线粒体保护有关[19-22]。 1.4 对血管的作用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 循环,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 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 内液。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 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 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附子对
,其机制可能与
。
附子强心作用主要成分及机制尚存有争议。目 前普遍认为,附子的强心成分包括乌头碱及其水解 产物、非生物碱、既非生物碱又非强心苷成分和钙 离子。迄今,从附子中分离出作用于心血管的单体 化合物有去甲乌药碱(强心) 、氯化甲基多巴胺(强 心、升压) 、去甲猪毛菜碱(增加收缩频率、升压) 、 附子苷(强心) 、香豆素苷(增加外周血流量) 、尿 嘧啶(强心、升压) 、乌头原碱(抑制心收缩力、降 压)等,但这些化合物量过低或研究资料偏少,尚 不能完全说明附子强心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附子 生物碱类成分特别是双酯型生物碱,虽然强心作用 显著,但毒性亦不可忽视,通过大鼠离体心脏灌流 发现附子生物碱的强心作用介于效毒之间,强心作 用发生后即刻引起心律失常。关于附子的强心作用 机制,目前认为,除与兴奋 α、β 受体有关外,还 与通过激活反向 Na+/Ca2+交换体使细胞内的钙离子 浓度增高以及激活钙调磷酸酶有关 1.2 对心律的影响 附子对心律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生物碱可 以诱导心律失常,但同时也有研究证明附子中非生 物碱的水溶性成分可以对抗生物碱引起的心律失 常。如大鼠 po、十二指肠等方式给予附子水溶部分 (去除乌头碱类) ,发现其能特异性地预防和治疗乌 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13]。附子正丁醇提取物、乙醇 提取物及水提物预防氯仿所致小鼠室颤作用中,也 以水提物作用最为明显
[14] [3,5-6,9]
。
。
此外, 附子生物碱对心律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 小剂量 iv 次乌头碱能对抗乌头碱、 氯化钡诱发的大 鼠心律失常; 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剂量, 而大剂量的次乌头碱则诱发心律失常
[15]
。附子中去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6 期 2014 年 3 月
·885·
血管微循环影响明显,含附子的中药制剂四逆汤能显 著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减少肾小球凋亡, 上调肾组织中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 II(Ang II)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
[23]
2.2
抗炎作用 附子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肠炎、前列腺炎、风
湿性关节炎等症,疗效明确。如大黄附子汤通过下 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IL)-1B 及 IL-18 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清除循环中已产 生的炎性因子, 打断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 “瀑 布式”反应,进而阻止 SAP 的发生发展[36]。芍药甘 草附子汤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浓、黏、聚 程度, 降低红细胞聚集性、 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改变血浆中大分子物质的量[37];还可以显著降低风 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中 IL-1β、PGE2 水平,明 显改善关节病理损害。抗炎机制与降低炎性介质的 产生与释放有关[38]。 乌头类生物碱在抗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 抑制发炎、炎性渗出、疼痛、发热等主要症状的发 展[39],附子总碱[40]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乌头碱可以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正常小鼠及肾上腺 素小鼠的足跖肿胀, 还能抑制小鼠前爪注射组胺、 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引起的肿胀,但不会影响前列 腺素的合成,对吗啡镇痛也没有增强作用。其机制 可能与吗啡一样,与神经系统有关[41],通过神经系 统调节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 3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是人体识别和 消灭外来侵入的异物(细菌、病毒等) ,防止体内细 胞突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能力。而免疫力低下 是多种慢性病的结果,同时也是引发更多慢性病的 原因[42]。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四逆汤 以回阳救逆、温里逐寒的附子为君药,在临床上功 研究证实大黄附子汤能有效调节 BALB/c 效显著[4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及抗氧化功能,改善脂多糖 (LPS) 对 BALB/c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诱导作用[44]。 而单味中药附子免煎剂则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 大鼠的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 胆红素(TBIL)水平;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肝损伤 所造成的小分子代谢物的改变[45]。附子中多糖成分 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力有增强作用,可以显著提高 免疫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并减轻由 于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水平降低。 4 抗肿瘤作用 《神农本草经》指出附子有“破坚积聚血癖”的 功效, 《本草纲目》又称附子主“反胃噎膈” 。后世 很多医学家将附子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与研究。
。制附子不
同配伍能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增加血流量,加 快血流速度,对抗肾上腺素(Adr)所致小鼠耳廓微 附子水煎剂对离体家兔主动脉具有舒张 循环障碍 。 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 L-NNA、鸟苷 酸环化酶抑制剂甲烯蓝(MB)或去除内皮细胞后, 发现附子水煎剂舒张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作用 显著减弱,说明其舒张血管效应是内皮依赖性的,且 与 NO 的释放有关 。综上所述,附子对血管微循环 的作用机制可能和上调血管中活性物质 Ang II 和 CGRP 有关;NO 是舒张血管的主要因子,附子舒张 血管和内皮 NO 释放关系密切,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依赖性的 Ca 通道无关 2 2.1 镇痛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本草求真》记载附子辛热燥烈,能温阳散寒、 燥湿止痛,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故善能温通经 脉以止痛。附子有麻醉止痛作用,常配伍桂枝、白 术、麻黄、防风等药。以附子为君药的附子汤全方 及各配伍组均能使热板小鼠痛阈延长,醋酸刺激所 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及潜伏期延长,各给药 组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甲醛致痛的 II 相反应
[26] 2+ [23,25] [25] [24]
。
。 此
外,附子汤还能提高蟾蜍离体坐骨神经阈刺激,延 长不应期,降低兴奋性,对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 具有明显阻滞作用
[27]
,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后其镇痛
作用加强,对中枢及外周神经末梢均有镇痛作用。 、超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NO、前列腺素 E2(PGE2) 氧化物歧化酶(SOD)[28]及 Ang II 有关[29]。 关于附子的镇痛作用, 笔者发现附子总生物碱 水煮模拟炮制品在低毒剂量下(不致死)可以减少 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镇痛效果明显,但有研 究发现生附子对热板法引起的疼痛没有作用
[30]
。
附子炮制品与吗啡联合用药可以延长吗啡的镇痛 作用[31],减轻吗啡耐受[32]。Liou 等[33]通过大鼠甩 尾法证实 po 附子生品及其炮制品具有显著地镇痛 作用, 阿片受体基因敲除及应用拮抗剂纳洛酮均可 以减弱其镇痛作用。 附子镇痛机制可能与激活阿片 受体有关
[32-33]
。 此外, 有研究证明生物碱类化合物
[34-35]
结构与其活性关系密切, 其芳香环上的 C-5′的活性 指数对镇痛作用影响较大 。
·88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6 期 2014 年 3 月
附子可诱导 B 淋巴瘤 Raji 细胞凋亡, 并随药物浓度 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 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47] [46]
为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 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附子对糖尿病的治疗 研究取得进展。 附子多糖对脂肪细胞毒副作用较小, 并可促进 3T3-L1 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可促进 胰岛素抵抗模型脂肪细胞对 3H-葡萄糖的摄取[55]。 随着附子降糖作用机制的发现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附子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会越来越大。 8 其他作用 附子应用广泛, 对多种病症具有独特的疗效。 如对脾阳虚小鼠具有良好的抗寒泻作用[56]。在治疗 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疗效确切[57]。从附 子中得到的去甲基乌头碱是很好的 β2-肾上腺素受 体激动剂,对缓解支气管狭窄有很好的疗效。附子 不含生物碱的小分子混合物通过增加受寒冷刺激的 小鼠的棕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的表达来影响其 热量产生[58]。附子多糖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 清 中 总 胆 固 醇 ( TC ) 和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LDL-C) 的水平, 分析认为其作用机制与大鼠肝脏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基因水平、蛋白表 达以及受体的活性有关。因此附子多糖的降血胆固 醇 作 用 机 制 也 可 能 与 上 调 胆 固 醇 7α 羟 化 酶 (CYP7α-1)mRNA 及蛋白水平和下调大鼠肝脏 3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 HMG-CoA )还原酶 mRNA 水平有关[59]。 9 结语 附子除了具有强心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具 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附 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对多种重症疾病 疗效独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因为附子毒 性剧烈,在临床应用中,既要充分发挥附子的治疗 作用,又要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附子的毒性,避免 附子中毒反应的发生。近年来,对附子药理作用及 其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其化学成分和药 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一直没有阐明其 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这些都影响了附子的临床应 用。因此,阐明附子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炮制配 伍等手段,达到减毒存效的目的以提高附子临床应 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2] 展海霞 , 彭 成 . 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 力学的影响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 22(1): 32. 李超英 , 李玉梅 . 附子与人参配伍对急性心衰大鼠血 流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J]. 中 药 新 药 与 临 床 药 理 , 2011,
。对
胃癌细胞 SGC-7901 的增殖抑制作用也具有明显的 。有研究发现附子粗多糖和酸 性多糖对 2 种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的抑瘤作用,两 种多糖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的质量,提高荷瘤小 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 NK 细胞活性,提高抑癌 基因 p53 和 Fas 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率,延长荷 瘤小鼠存活时间 细胞免疫功能 5
[48]
。附子抗癌机制主要与增强机体
[49]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癌基因
的表达有关[47]。 抗衰老作用 附子泻心汤为《伤寒论》名方,由大黄、黄连、 黄芩、附子组成,具有泄热消痞、扶阳固表功能。 研究发现附子泻心汤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的存活时 间,提高负重游泳的耐力,可能具有抗疲劳作用;还 可以促进狗脑电活动,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对于老 年性易疲劳及老年性心、脑和血管机能衰退等生理 病理性改变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50]。附子能提高 老年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A)及红细胞 SOD 的活性,降低脑组织脂褐素(LPF)和肝组织 MDA 的量,增加心肌组织 Na , K -ATPase 的活性,可改 善肝细胞膜脂流动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抗 氧化、抗衰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超氧阴离子生 成催化酶基因水平,上调自由基清除相关基因表达 水平,减少自由基生成;调控性激素代谢相关基因 表达有关 6
[51] + +
。
对肾功能的影响 附子和硫磺、干姜配伍后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
衰小鼠肾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激 活相关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的 Fe-S 中心有关 害
[53] [52]
。 附子
煎剂可以对阿霉素肾病模型鼠温补肾阳,减轻肾损 ;并对关木通致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肾脏酸中 毒的纠正情况较为明显。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可增加 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 SOD 活性、降低 MDA 的表达,和强的松联合处理后较其他组更能 明显增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 SOD 活性、 降低 MDA 的表达,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7 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 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 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
[54]
。
中草药 22(6): 593-598. [3]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6 期 2014 年 3 月
·887·
影响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6): 1030-1032. [21] 刘 颖, 纪 超. 附子多糖后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 肌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J]. 中药药理与 临床, 2011, 27(5): 53-56. [22] 刘 颖, 纪 超, 吴伟康, 等. 金属硫蛋白介导附子多 糖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2012, 18(4): 172-175. [23] 杨学伟, 郭云良, 崇 卓, 等. 四逆汤 (附子、 干姜、 甘 草) 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15(3): 206-209. [24] 韩 涛, 程小丽. 刘晓东, 等. 制附子及其不同配伍对 小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7, 23(2): 14. [25] 牛彩琴 , 张团笑 . 附子水煎剂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 舒张作用的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4, 20(4): 23-25. [26] 邓家刚, 范丽丽, 杨 [27] 汪 柯. 附子镇痛作用量效关系的实 验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11): 2249-2251. 瑶, 谢伟英, 沈洁波, 等. 附子汤对蟾蜍坐骨神经 动 作 电 位 的 影 响 [J]. 辽 宁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2012, 14(2): 192-193. [28] 李睿明, 王明亮, 雷朝霞, 等.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 用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2, 11(23): 899-901. [29] 王俊霞, 陈继婷, 王和生, 等. 附子粳米汤对脾阳虚大 鼠疼痛模型血浆 CGRP 和 Ang II 的影响 [J]. 中国实验 方剂学杂志, 2011, 17(23): 192-194. [30] Sato H, Yamada C, Konno C, et al.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aconitine alkaloids [J]. Tohoku J Exp Med, 1979, 128(2): 175-87. [31] Shua H H, Hayashida M, Arita H, et al. High doses of processed aconiti tuber inhibit the acute but potentiate the chronic antinociception of morphine [J]. J Ethnopharmacol, 2008, 119: 276-283. [32] Shua H H, Arita H, Hayashida M, et al. Inhibition of morphine tolerance by processed Aconiti mediated by kappa-opioid receptors Ethnopharmacol, 2006, 106: 263-271. [33] Liou S S, Liua I M, Laia M C,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anti-nociceptive action of crude Fuzei, the root of Aconitum, and its processed [J]. Prod J Ethnopharmacol, 2005, 99: 379-383. [34] Jiang B Y, Lin S, Zhu C G, et al. 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the lateral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J]. J Nat Prod, 2012, 75: 1145-1159. [35] Bello Ramirez A M, Buendia Orozco J, Nava Ocampo A A, et al. A QSAR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analgesic properties of Aconitum alkaloids [J]. Blackwell tuber is [J]. J
Cui H Z, Kim H Y, Kang D G, et al. Ginseng-Aconite Decoction elicits a positive inotropic effect via the reverse mode Na+/Ca2+ exchanger in beating rabbit atria [J]. J Ethnopharmacol, 2013, 148: 624-631.
[4] [5] [6]
王胜林 , 董耀荣 . 附子水煎液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 心室重构的影响 [J]. 陕西中医, 2007, 28: 745-748. 饶曼人. 关于“乌头, 附子”强心作用的研究 [J]. 药 学学报, 1966, 13(3): 195-203. 左 箴, 顾科民, 杨友才, 等. 中药附子的研究 V 附子 对“脉微欲绝”病理模型的影响 [J]. 第二军医大学学 报, 1982(1): 19-23.
[7] [8] [9]
李金恒. 心脏 α 受体及其生物学功能 [J]. 中国药理学 通报, 1989(6): 325-327. 徐暾海, 赵洪峰, 徐雅娟, 等. 四川江油生附子强心成 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2004, 35(9): 964-966. 党万太, 苗维纳, 杨晓放, 等. 钙调磷酸酶在附子苷对 心衰调控过程中的靶向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11, 27(2): 59-61.
[10] 张
正, 刘秀杰, 陶忠华, 等. 去甲乌药碱对血液动力
学的影响及耐受性与安全性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5): 352-355. [11] 郑英丽, 沈 锐, 杨敏福, 等. 盐酸去甲乌药碱与多巴 酚丁胺药物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的对比实验研究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5): 473-475. [12] 向 荣, 徐江涛, 易宁育, 等. 去甲乌药碱的药理作用 与心脏 β-AR 关系的初步研究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11(2): 113-116. [13] 江京莉, 周远鹏. 附子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J]. 中成药, 1991, 13(12): 37-38. [14] 张 梅, 张 艺 . 附子抗心律失常有效组分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3): 391-491. [15] 王培德, 马学民, 张慧灵, 等. 刺乌头碱对麻醉大鼠心 电图的影响及其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J]. 中国药理 学通报, 1997, 13(3): 263-265. [16] 侯 平, 杨 丽, 刘 宁, 等. 麻黄碱、β-细辛醚和去 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和细胞膜钙通道 的影响 [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3): 201-216. [17] 周远鹏, 刘文化, 曾贵云, 等. 乌头碱及其类似物的毒 性 和 对 心 脏 收 缩 功 能 的 影 响 [J]. 药 学 学报 , 1984, 19(9): 641-646. [18] 李劲平 , 吴伟康 . 附子总生物碱对缺血心肌蛋白质组 的影响 [J]. 中南药学, 2008, 6(1): 18-21. [19] 赵丹洋, 赵明奇, 吴伟康, 等.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 注线粒体氧化损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J]. 中药材 , 2008, 31(11): 1681-1685. [20] 范 颖, 于彩娜, 徐 丹, 等. 人参、黄芪、附子、干 姜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
·88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5 卷 第 6 期 2014 年 3 月
Publishing Fundamental Clin Pharmacol, 2003, 17: 575-580. [36] 路小光 , 战丽彬 . 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 细胞因子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4, 11(6): 352-354. [37] 王醊恩, 杨景锋, 杨 毅, 等. 加味芍甘附子汤改善佐 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 [J]. 山东中医 学院学报, 2007, 8(6): 14-15. [38] 陈 蕊, 林大勇, 付勇强, 等. 芍药甘草附子汤对类风 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J]. 中华中医药学 刊, 2008, 26(5): 1081-1083. [39] Nesterova L V. Evalu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Siberian plants [J]. Vestn Ross Akad Med Nauk, 2009, 11: 30-34. [40] 梁少瑜 , 谭晓梅 . 制附子总碱的急性毒性及对过敏性 鼻炎豚鼠鼻黏膜和组胺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1, 26(12): 2986. [41] Hikino H, Takata H, Fujiwara M, et al. Mechanism of inhibitory action of mesaconitine in acute inflammations [J]. Eur J Pharmacol, 1982, 82: 65-71. [42] 黄念君. 怎样提高免疫力 [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1. [43] 许济群 . 方剂学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5. [44] 吴 丽, 刘 晓, 蔡 皓, 等. 大黄附子汤对 BALB/c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 2012, 18(9): 176-179. [45] 郭尹玲, 扈晓宇, 钟 22(5): 797-799. [46] 陈佩珏, 曾升平. 附子提取物诱导 B 淋巴细胞凋亡的 实验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07, 13(6): 454-456. [47] 张晓迪, 吴酉霆. 附子提取物抗胃癌 SGC-7901 细胞增 殖及诱导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 报, 2011, 35(5): 665-668. 森, 等. 附子对免疫性肝损伤模 型大鼠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 [J]. 西部医学 , 2010,
[48] 董兰凤, 刘京生, 苗智慧, 等. 附子多糖对 H22 和 S180 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 2003, 9(9): 14-17. [49] 苗智慧, 刘京生, 王燕凌, 等. 附子酸性多糖提高免疫 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J]. 河北中医 , 2007, 29(12): 1130-1132. [50] 田秋芬, 龚传美, 李松风, 等. 附子泻心汤煎剂抗衰老 药理作用的实验观察 [J].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1996, 24(3): 58-59. [51] 张 涛, 王桂杰, 白书阁, 等. 附子对老年大鼠抗氧化 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1, 3(2): 135-136. [52] 易英豪, 史会杰, 杜晟楠, 等. 附子和硫磺及其配伍对 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小鼠肾功能影响分析 [J]. 亚太传 统医药, 2012, 8(6): 33-34. [53] 鲁艳芳, 黄琼霞, 袁 259-260. [54] 史 伟, 黄仁发, 蓝 芳, 等. 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 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云南 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7): 61-64. [55] 于 乐 , 吴伟康 . 附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 型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J]. 亚太传统医药 , 2009, 5(7): 11-13. [56] 邵 峰, 李赛雷, 刘荣华, 等. 附子对脾阳虚小鼠的抗寒 泻作用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4): 176-178. [57] 莫怀民. 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疗效 观察 [J]. 中医药学报, 2011, 39(1): 42-43. [58] Mkino T, Kato K, Mizukami H, et al. Processed aconite root prevents cold-stress-induced hypothermia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mice [J]. Biol Pharm Bull, 2009, 32(10): 1741. [59] 周 芹, 段晓云, 武林鑫. 附子多糖对大鼠食诱性高胆 固醇血症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J]. 中国药理学通 报, 2011, 27(4): 492-496. 军, 等. 阿霉素肾病模型与中医 阳虚关系的探讨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4, 11(5):
本文关键词: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1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