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脉经》推论“伤寒杂
[Abstract]:After the spread of Typhoid Fever miscellaneous disease, it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Wang Shuhe, a doctor in the Jin Dynasty, who arranged Zhang Zhongjing's work. A third of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of Meridian contain most of the text of the Theory of Typhoid Fever Miscellaneous Disease. Therefore, we generally regard the Meridian as an existing version of Typhoid fever. The contents of typhoid fever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ontained in Mai Jing accord with the compilation of Zhang Zhongjing's works. Its contents include "may and may no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and "women's diseases". This is close to the structure of Wang Su's discovery of "Jinkui Yuquan" in the preface of Lin Yi and other corrected "synoptic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That is, Mai Jing may reveal the structure and frame of Zhang Zhongjing's original book.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研究”(No.GJZX2016029-1,No.2017GJYJ04)~~
【分类号】:R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震之;《脉经》刊本源流考略[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崔锡章;论《脉经》症状表述的语言特色[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程磐基;魏晋前医术之大汇──寻本溯源读《脉经》[J];医古文知识;2002年02期
4 李应存;李金田;史正刚;;俄藏敦煌文献Дх08644“《脉经》节选本”录校[J];甘肃中医;2006年01期
5 蒋力生;;略论《脉经》的学术成就与版本系统[J];江西中医药;2007年01期
6 毛秉豫;刘世恩;;《脉经》“伤寒”考[J];中医杂志;2009年10期
7 陈婷;;《脉经》一书性质的再认识[J];中医文献杂志;2009年04期
8 陈婷;;《脉经》所引医家考证[J];天津中医药;2010年06期
9 高纪武;;《脉经》序[J];陕西中医函授;1981年02期
10 孔宪章;;读《脉经》的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锡章;;从《脉经》看《汉语大词典》迭音词收录之不足[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婷;;《脉经》与《难经》共有条文的比较研究[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永宣;;王叔和《脉经》与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关系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4 梁永宣;;王叔和《脉经》与张仲景《金匮要略方》之比较[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晔;张炎;;浅谈病甲与美甲的诊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炜;徐胜兰;;民国以来发现的《伤寒杂病论》古版本[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庞洪涛;;试述《伤寒杂病论》的瘀血症状表现[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东跃;;《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在中医内科急诊中的应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姜德友;陈强;;论《伤寒杂病论》之理论渊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志杰;;我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经历[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春明;《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N];东方早报;2014年
3 邬时民;古代医家对癌症的认识[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山西省太原市 郭博信;天涯何处觅芳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湖南省邵阳正骨医院 刘绪银;《伤寒杂病论》是温疫防治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余瀛鳌;《伤寒杂病论》——永世的丰碑[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曹东义;也谈《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石应轩;两个“六经”莫混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婷;王叔和《脉经》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 曾国书;基于《伤寒杂病论》预防原则与方法的辨证思维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武紫晖;仲景辨治肺病特色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赵鲲鹏;《伤寒杂病论》唯象医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孙磊;《伤寒杂病论》治则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晶晶;《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杨佃会;宋以前《伤寒杂病论》的流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王洪蓓;《伤寒杂病论》寒与寒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胡承军;“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翠芳;关于《脉经》中的引文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林妍;《脉经》针灸学术思想探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于露婧;黄元御《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及在心系病中应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王朝阳;《伤寒杂病论》中白术临床运用及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刘倩倩;阴性症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诊疗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成晓玉;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孙泠风;《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刘定承;《伤寒杂病论》下利证治规律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王怀茂;张仲景以温性方药辨治发热的规律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黄亭;《伤寒杂病论》血证辨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7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26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