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及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6 18:56
【摘要】:背景:随着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上升以及中医受益群体地进一步扩大,中医在治疗血脂异常相关疾病上的优势逐步显露。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灵魂,目前文献中有大量关于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其与血脂异常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的关系稍有报道,然而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目的:①调查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②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③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1)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的研究:采集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多中心的共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病例资料,运用Epidata3.1、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得到患者的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2)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常见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通过SPSS22.0软件筛选出本研究1019例血脂异常中的常见证候(≥5%)的病例:包括痰瘀互阻证260例(25.5%)在内的共7个常见证候,有773例,占75.9%。得到符合本研究标准的病例数共311例。运用SPSS22.0、SAS9.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t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得到常见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情况的关系。结果:(1)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的研究:①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患病群体(61.84± 12.84岁)比女性患病群体(67.22±11.61岁)年轻(P=0.000,P 0.01);②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有以下7个(≥5%):痰瘀互阻证260例(25.5%),阴血津虚证99例(9.7%),气虚血瘀证90例(8.8%),痰浊阻滞证81例(7.9%),脾虚气滞证71例(7.0%),脾虚气弱证66例(6.5%),气滞血瘀证58 例(5.7%)。(2)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常见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的关系:①痰瘀互阻证患者发生的病变支数(2.03±1.32支)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1.68± 1.21支)(P=0.02,P0.05);阴血津虚证发生冠脉病变支数(1.38±1.14支)明显低于非阴血津虚证(1.85±1.26支)(P=0.03,P0.05)。②阴血津虚证患者发生双支病变的频率明显低于非阴血津虚证(P-0.043,P0.05)。③与痰浊阻滞证(P0.05,P=0.038)和痰瘀互阻证(P0.05,P-0.048)相比较,阴血津虚证发生单支病变的频率明显更高,而发生零支病变的频率明显高于痰瘀互阻证(P0.05,P=0.018)。④气虚血瘀证与零支病变关系最密切,其相关距离为0.0898;气滞血瘀证与单支病变关系最密切(相关距离0.1569);脾虚气滞证与双支病变关系最密切(相关距离0.1096);痰浊阻滞与多支病变关系最密切(相关距离0.0516)。⑤冠脉积分,痰瘀互阻证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P=0.041,P0.05),阴血津虚证明显低于非阴血津虚证(P=0.007,P0.05),气虚血瘀证明显低于非气虚血瘀证(P=0.027,P0.05)。结论:(1)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的研究:血脂异常为本虚标实之病,实性证候主要涉及血瘀证、痰浊证等;虚性证候主要涉及气虚证、脾虚证等。提示今后中医临床上治疗血脂异常可抓住痰瘀互阻证这一主要证候,治法以活血化痰、益气健脾为主可有效提高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2)1019例血脂异常患者常见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的关系:①血脂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展进程中,初期容易出现虚性证候(病变支数和冠脉积分,阴血津虚证均明显低于非阴血津虚证),而且以阴血津液亏虚为主(阴血津虚证发生零支病变的频率明显高于痰瘀互阻证),可夹杂着实性证候,以血瘀证为主(气虚血瘀证与零支病变关系密切);②中期则出现虚实夹杂为主,虚性证候多出现脾虚,实性证候开始出现气滞(气滞血瘀证与单支病变关系最密切,脾虚气滞证与双支病变关系最密切);③后期则以实性证候为主,尤其是痰浊证(痰浊阻滞与多支病变关系密切)或者痰瘀互阻证突出(病变支数和冠脉积分,痰瘀互阻证均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④提示中医临床治疗血脂异常中,伴随疾病发展进程中,中医证候亦随之变化,所以运用辨证论治时应谨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敏;谷万里;;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袁海华;;略谈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92期

3 张颖;时立新;张淼;张巧;彭年春;胡颖;;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发病率及发病风险3年随访研究[J];重庆医学;2016年31期

4 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陆国平;赵冬;李建军;;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10期

5 司富国;李萌萌;司季青;司富春;;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证候和方药分析[J];中医研究;2016年10期

6 孙敬雯;渠乐;陈苗苗;王骁腾;洪军;;新疆汉、维、哈族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08期

7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06期

8 黄世敬;王永炎;;论血脂异常与浊毒[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1期

9 舒荣文;孔庆军;钟勇;黄浙勇;彭永平;宫剑滨;王立军;朱小蔚;;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与临床常规诊断冠心病差异性比较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10 张云鹤;何青;;中国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2296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296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