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形质论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proves the original meaning, function, shape and quality of Tri-Jiao.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fascia in modern medicin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anjiao belongs to tangible substance, that is, the argument of fascia. As a membranous structure, tri-coke provides the space and channel for the movement of qi engine, metabolism of body fluid and circulation of nutrients.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分类号】:R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耀;半表半里初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2 武冰;姜元安;;“少阳为半表半里”之我见[J];环球中医药;2012年10期
3 李翼;;少阳不在半表半里[J];中医药学报;1988年02期
4 周跃庭;小儿半表半里发热的特征与治疗——附24例分析[J];北京中医;1989年01期
5 姚廷周;;半表半里析疑[J];国医论坛;1993年01期
6 姚廷周;;“半表半里”析疑[J];中医函授通讯;1993年01期
7 陈林榕;“半表半里”辨析[J];中医药学刊;2005年11期
8 李心机;;“半在里半在外”与半表半里厘正[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吕黎明;;浅议少阳病“半表半里”[J];江西中医药;2010年03期
10 林绍志;;“少阳主半表半里”辨析[J];河南中医;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陶有强;王新佩;;《注解伤寒论》中“半表半里”及相关概念识要[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凤仪;贾育新;吴玉鸿;王小荣;田茸;骆文郁;;半表半里与非表即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马文辉;;浅谈三部六病学说[A];中医学术流派菁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冯世纶;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冯世纶;“半表半里”衍生于八纲[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冯世纶 胡希恕;半表半里成熟于东汉[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鲍艳举邋花宝金 侯炜;《伤寒论》半表半里病位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冯世纶;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6 中日友好医院 冯世纶;《伤寒论》半表半里探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鲍艳举邋花宝金;辨证重在临床症状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冰;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质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8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29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