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少肌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Abstract]:Osteoporosis is a middle-aged and senile disease with increasing incidence year by year. There is more and mor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re may b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 and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s that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withered bone of deficiency of kidney, impotence of flesh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re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and from the theory of "osteosarcoma is not related to each other", tonifying spleen and kidney is the key to treating osteoporosi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some influence on oligomyosis. It may play a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role in promoting bone formation, energy metabolism of skeletal muscle, increasing sex hormone, muscle repair under load, and inhibiting bone resorp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ligomyosis and osteoporosis has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
【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科攻14124004-1-26) 广西名老中医民族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桂卫中[2014]9号文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503403)
【分类号】:R27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贤红;李雄;王蓉辉;;温阳补肾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清骨钙素、PDGF、sVCAM-1与IGF-1水平影响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4期
2 杜楚玲;夏喜;黄英红;张荣华;杨丽;蔡宇;;滋肾阴方对去势老龄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J];中成药;2016年03期
3 毛旭东;刘丛;邢旭斌;丁新;施雪莺;曲毅;;长期卧床老年人的骨代谢和维生素D_2、D_3水平的状况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11期
4 赵利敬;李沛;;补肾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症研究概况[J];中医学报;2015年09期
5 海荣;张垒;高学文;;中国和美国部分人群瘦体重与初潮年龄单变量GWAS分析鉴定出KCNA基因[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6 庄文;张明鸣;;肌肉减少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4年03期
7 孙莹;宋雅芳;胡齐;;中医“脾主肌肉”与线粒体功能的相关性探析[J];中医药信息;2014年04期
8 钱先;陶润;;健脾益肾方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9 邓洋洋;孙鑫;李佳;尚德阳;郑洪新;;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肾、下丘脑中Smurf1信号转导蛋白的活性变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2期
10 陈庆国;杨yN娜;;健脾补肾中药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蕾;陈红霞;陈文辉;覃俏娜;谢婧;王嘉俊;;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少肌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07期
2 毛智慧;刘晓亭;孙晓婷;张欢;李魏;;刘晓亭运用“脾主肌肉四肢”理论治疗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思路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07期
3 梅佳仪;于洪宇;夏晓莲;;某市老年肌肉衰减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年10期
4 彭印文;陈秋风;张志辉;;骨后康颗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成药;2017年04期
5 罗佳;罗思;;增龄性骨骼肌肌肉减少症发生机制及其与运动的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10期
6 陈森;陈劲松;陈兰波;;肌少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年02期
7 田建丹;滕家红;;葛酮通络胶囊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评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年02期
8 冯美楷;冯春;赵军军;樊文中;;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11期
9 薛亮;施佳慧;王才喜;;补肾益气方对男子举重运动员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6年05期
10 高丹;杨芳;商雷;;骨质疏松症之脏腑病机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1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孙文艳;李晶;桂芬;;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5年07期
2 李高峰;郑卫东;张季铠;桑平;李光淳;闫鹏;;防风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成药;2014年11期
3 董伟;冯晓洁;梁永强;邓久鹏;温黎明;戚孟春;;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38期
4 查小云;庞晓娜;李锂;常桂林;胡予;;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危险分层与定量超声骨密度(QUS-BMD)及双能X线骨密度(DXA-BMD)的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5 韩亚军;帖小佳;伊力哈木·托合提;;中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07期
6 戎X;刘彬丽;李木子;许凉凉;伊辛;;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年12期
7 王少君;李艳;刘红;刘振海;;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认识[J];世界中医药;2013年09期
8 张琼美;张秀军;;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27期
9 李义;张建中;宋英;;姜黄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鼠的机制研究[J];中成药;2013年07期
10 吴博;戴如春;;骨质疏松骨折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庆义,张智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骨质疏松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6期
2 ;焦虑可导致骨质疏松[J];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11期
3 施刚,王虹;骨质疏松症的钙疗法[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6期
4 武军华;史克-比彻姆公司放弃艾多昔芬对骨质疏松的治疗[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1期
5 ;浙江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7期
6 吴洁,曹缵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年02期
7 韩祖斌;前言——深入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0年03期
8 杨涛;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11期
9 施法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其治疗[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张红喜,邓旭林,蔡德鸿;论防治骨质疏松的难点和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晓琴;;浅谈骨质疏松症营养防治的方法[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2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A];慢性病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暨糖尿病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3 邹小娟;戴红;;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国辉;成德亮;杨述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瑾瑜;彭永德;游利;;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晁爱军;;骨质疏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尹大庆;荣国威;吴海宁;赵新华;;骨质疏松门诊女性958例临床分析[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张莹;高治国;王雪萍;;大庆地区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凌浩进;;中西结合对骨质疏松症诊治与预防的摘要[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喻恒锋;;骨质疏松症几种治疗手段搭配疗效比较[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应述辉邋涂晓晨 记者 李艳梅;骨质疏松症正成为流行病[N];长江日报;2007年
2 中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秘书长 赵燕玲;骨质疏松一分钟小测试[N];健康时报;2007年
3 主任医师 孙清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4 赵靖;补钙+运动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记者 于丽珊邋通讯员 霍冉;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功效受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李敏;简单运动治疗骨质疏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牛雨;小心!骨质疏松就在身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崔玉艳 佳学;乱吃补钙产品反而易得骨质疏松[N];江苏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张东风;专家呼吁:关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市一医院骨科 李军;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N];保定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忻忆;离子束分析技术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安奇君;抑制Evi1基因表达促进BMSCs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锐;维生素D在成骨细胞骨分化中的分子机制及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孙晓迪;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势联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黄旭;间歇式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治疗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研究与短期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6年
6 姜波;基于数据挖掘的倪康裕老师治疗创伤后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司志华;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骨质疏松和护骨素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8 胡航;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成年子代骨质疏松易感的宫内编程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9 罗朵生;调肝启枢化浊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代谢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吴穹;DKK1合成多肽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和成骨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鹿鹿;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D];遵义医学院;2015年
2 张燕妮;单中心MH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危险因素调查及骨折和跌倒风险预测[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王小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张冲;石家庄市在校女大学生综合骨评价值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林葳;成年猪椎体类骨质疏松性生物力学模型的快速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王雪洁;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余光书;补肾健脾方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肌力与骨量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李明;慢性风湿免疫病儿童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暨危险因素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祁宇轩;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6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4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