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骨藤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探索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黑骨藤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探索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苗药黑骨藤为萝呮科(Asclepiadaceae)杠柳属(Periploca)植物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的根茎或全株植物,收载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具有活血、通经、解毒、祛风等功效,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等疾病。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南部及西南地区,如贵州、广西、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目前,黑骨藤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现行质量标准中仅有性状、理化鉴别,缺乏专属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其发挥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与其日益广泛的应用相脱离,严重制约了黑骨藤的深度开发与利用。鉴于目前的状况,为了更好地对黑骨藤药材进行品质评价,促进黑骨藤药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本课题以贵州特色苗药材黑骨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析评价手段对黑骨藤药材的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现代色谱光谱技术,以及生物学手段,开展化学指纹图谱、生物活性以及基于“谱-效”关系的有效物质初步辨识研究,以期在药效物质辨识和质量控制模式方面获得新的发展。研究结果将为黑骨藤药材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第一部分黑骨藤指纹图谱研究课题组前期对黑骨藤药材抗类风湿关节炎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明确了其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活性部位。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的黑骨藤药材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部位(80%乙醇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建立研究,并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下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在此基础上,对12批不同产地黑骨藤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测定,使用中国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此外,对这12批黑骨藤80%乙醇提取物共有峰峰面积数据处理,并应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12批黑骨藤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药材基本上划归为一类,这些统计结果表明黑骨藤提取物的质量与其生长环境很可能有较大关联性。第二部分黑骨藤药材生物活性研究对12批不同产地黑骨藤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理实验,实验中采用了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大鼠抗类风湿关节炎(aa)模型,以大鼠足踝关节原发性肿胀直径、大鼠对侧踝关节继发性炎症直径、大鼠的体重、胸腺、脾、肾上腺、踝关节浸出液(肾上腺前列腺素pge2)为测定指标,观察不同产地的黑骨藤对致病大鼠的影响。造模后给药组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5),原发性关节炎前期低剂量组均呈现出一定的抑制肿胀作用,高剂量组中相思河、荔波、黔陶产地的黑骨藤提取物药效作用最为明显。原发性关节炎后期,低剂量组的情人谷、香纸沟、相思河抑制肿胀较为明显,高剂量组中相思河产地黑骨藤有较明显的抗肿胀效果。各大鼠继发型关节炎肿胀不太明显,继发性反应前期,低剂量组中香纸沟、荔波、花溪、黔陶产地的黑骨藤抗类风湿关节炎较为明显,高剂量组中相思河、荔波、花溪产地的黑骨藤效果明显。在实验末期阶段,高、低剂量中除相思河、荔波、花溪产地的黑骨藤药效效果明显外,高坡产地的抗炎效果也明显增强。低剂量组中,情人谷、香纸沟、相思河产地组的关节浸出液pge2含量明显减少。高剂量组中,情人谷、香纸沟、玉林、相思河、开阳、桂林产地组的关节浸出液PGE2含量明显减少。第三部分黑骨藤谱效关系研究在黑骨藤药材提取物指纹图谱和抗类风湿关节炎模型药理数据的研究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批不同产地的黑骨藤指纹图谱与药效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黑骨藤的80%乙醇提取物各主要色谱峰对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贡献大小。分析结果显示,12批黑骨藤的80%乙醇提取物有10个共有峰,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A2、A10、A8、A1、A4、A6、A7、A5、A3、A9,色谱峰A2、A10、A8号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关联性最大,可能是黑骨藤提取物抗类风类关节炎作用的有效成分,通过黑骨藤指纹图谱色谱峰的指认,知A2号色谱峰为绿原酸。第四部分黑骨藤总多酚提取工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和透明质酸酶分解透明质酸钠模型,以总多酚提取率与其抗过敏活性为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响应面法优化,对黑骨藤中总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黑骨藤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溶剂浓度为57.33%,超声时间为33.33 min,溶剂用量为16.11 mL·g~(-1)。在此提取条件下,黑骨藤中总多酚提取率为60.30±0.10 mg·g~(-1),黑骨藤总多酚抗过敏IC50为32.64±0.09μg·mL~(-1),结果提示黑骨藤总多酚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效果。
【关键词】:黑骨藤 指纹图谱 类风湿关节炎 谱效关系 提取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9
【目录】:
- 本文所用仪器说明6-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序言13-15
- 第一章 综述15-25
- 1.1 黑骨藤性状鉴别15
- 1.2 黑骨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15-17
- 1.2.1 黑骨藤中黄酮类化合物15-16
- 1.2.2 黑骨藤中甾体类化合物16
- 1.2.3 黑骨藤中萜类化合物16
- 1.2.4 黑骨藤中挥发油类成分16-17
- 1.2.5 苯丙素类化合物17
- 1.2.6 蒽醌类成分17
- 1.2.7 强心苷类化合物17
- 1.2.8 其它的化学成分17
- 1.3 黑骨藤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7-20
- 1.3.1 黑骨藤药材的镇痛与抗炎作用17-18
- 1.3.2 调节免疫作用18
- 1.3.3 强心作用18-19
- 1.3.4 黑骨藤的抗癌作用19
- 1.3.5 黑骨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研究19-20
- 1.3.6 黑骨藤的临床应用20
- 1.4 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20
- 1.5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20
- 1.6 其它关节炎模型20-21
- 1.7 中药质量控制21-22
- 1.7.1 感官评价与鉴定模式21
- 1.7.2 化学评价与控制模式21-22
- 1.7.3 毛细管电泳法22
- 1.7.4 薄层色谱法22
- 1.8 中药谱效关系22-23
- 1.9 本章小结23-25
- 第二章 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25-47
- 2.1 黑骨藤抗类风湿关节炎部位HPLC指纹图谱测定条件的优化研究25-38
- 2.1.1 仪器与试剂26
-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6
- 2.1.3 色谱条件的优化研究26-38
- 2.2 方法学考察38-40
- 2.2.1 精密度实验38-39
- 2.2.2 稳定性实验39
- 2.2.3 重复性实验39-40
- 2.3 黑骨藤抗类风湿关节炎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40-43
- 2.3.1 黑骨藤药材采集及测定40
- 2.3.2 黑骨藤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40-42
- 2.3.3 共有峰的标定42-43
- 2.4 黑骨藤药材抗类风湿关节炎部位指纹图谱聚类分析43-44
- 2.5 黑骨藤药材抗类风湿关节炎部位指纹图谱主成分因子分析44-46
- 2.6 本章小结46-47
- 第三章 黑骨藤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理实验47-63
- 3.1 实验仪器47
- 3.2 实验试剂47
- 3.3 实验动物47
- 3.4 供试药材的制备与给药方法47-48
- 3.5 试验方法48-49
- 3.5.1 动物分组及阳性药48
- 3.5.2 佐剂型关节炎大鼠造模48-49
- 3.5.3 实验观察指标49
- 3.5.4 数据统计处理49
- 3.6 实验结果49-61
- 3.6.1 黑骨藤药物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反应的影响49-50
- 3.6.2 黑骨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继发性反应影响50-58
- 3.6.3 黑骨藤样品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脏器系数及关节浸出液中PGE2的影响58-59
- 3.6.4 X光影像检查结果59-61
- 3.7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黑骨藤抗类风湿关节炎谱效关系研究63-69
- 4.1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应用63-64
- 4.1.1 黑骨藤分析数列63-64
- 4.1.2 灰色关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64
- 4.2 12批不同产地黑骨藤药材谱效相关性分析64-66
- 4.2.1 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抑制率计算64-65
- 4.2.2 共有峰数据65-66
- 4.3 分析与讨论66-68
- 4.3.1 原始数据的处理66-67
- 4.3.2 绝对差值的计算67-68
- 4.4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黑骨藤多酚物质提取工艺研究69-80
- 5.1 实验仪器及试剂69-70
- 5.2 实验方法70-73
- 5.2.1 黑骨藤多酚的提取70
- 5.2.2 黑骨藤多酚含量测定方法70-71
- 5.2.3 抗过敏活性测定71
- 5.2.4 黑骨藤总多酚单因素实验设计71-72
- 5.2.5 黑骨藤总多酚提取工艺的响应面设计实验72
- 5.2.6 验证结果72-73
- 5.3 统计处理方法73
- 5.4 结果与讨论73-79
- 5.4.1 溶剂浓度(乙醇百分比)对黑骨藤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73-74
- 5.4.2 超声时间对黑骨藤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74
- 5.4.3 溶剂用量对黑骨藤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74-75
- 5.4.4 黑骨藤总多酚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75-77
- 5.4.5 响应面分析77-79
- 5.4.6 验证试验79
- 5.5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0-83
- 6.1 实验结论80-81
- 6.2 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 附录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刘新元;朱欣婷;;苗药黑骨藤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建立[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黄明进;罗春丽;郭刚;邱德文;王文全;;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2期
3 曹桂红;陈华国;周欣;甘秀海;赵超;;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地黑骨藤中β-香树酯醇[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年10期
4 周欣;甘秀海;龚小见;赵超;陈华国;;黑骨藤中苷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5期
5 王瑾;王翠芳;陈进雄;杜江;邱德文;邱明华;;滇杠柳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筛选(英文)[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24期
6 甘秀海;周欣;陈华国;龚小见;赵超;;黑骨藤中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24期
7 曹晴晴;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高兰;;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Ⅲ期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年05期
8 肖小河;鄢丹;袁海龙;王伽伯;金城;;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组分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商建[J];中草药;2009年09期
9 甘秀海;周欣;赵超;龚小见;陈华国;;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9年05期
10 甘秀海;周欣;陈华国;龚小见;张建新;王道平;;贵州苗药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甘秀海;黑骨藤化学成分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2 张欣;多酚化合物抗氧化性的化学—生物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黑骨藤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探索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