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例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1:24
【摘要】:研究背景荨麻疹又称为“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形态多样、大小不等的风团和红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时起时消,发作无规律,于24 h内消退,且消退后不留痕迹,也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l,CU)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病程持续6周或6周以上,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迁延不愈,给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与免疫有关的多发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在20~40岁之间的中国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受地域、环境和人口等差异的影响,各地的患病率也不同,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发病率不断增加,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不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也比正常人高。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多且复杂,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饮食、药物、吸入物、感染、昆虫叮咬、内科疾病、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但一般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较多学者认可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状态失衡,由于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的刺激因素,导致IgE抗体吸附于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人体内时,与吸附在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其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或直接作用于血管,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血管内的组织液渗出,诱发真皮浅层水肿,出现风团。西医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主要以控制临床症状为主,治疗方法有服用抗组胺药物、补充维生素B12、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H2受体拮抗剂、奥马珠单抗等。西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长期应用易对药物产生依赖,全身不良反应明显,且停药后短时间内容易复发,因此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探索和证实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疗效。中医作为祖国医学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治病优势,其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学不断进步。针灸治疗作为一种绿色的非药物疗法,更具有简、便、廉、效、广的优势,近年来也是广大患者比较易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荨麻疹在古医学中被称为“瘾疹”,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四个方面,主要有先天不足,z赋不耐;外感六淫,邪侵机体;饮食失宣,劳伤脾胃;五志过极,情志内伤。研究证实针刺能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在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有重要意义,能够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自身的特点辨证治疗,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且有研究证实针灸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愈后不易复发。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且复杂,往往患病后病情迁延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能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此以往不少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近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报道较多,治疗方法多样,针灸治疗的方法也不计其数,无论是针灸的综合疗法还是单纯的针刺治疗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针刺选穴各不相同,为了选取疗效显著的穴位组合,本研究根据课题组前期工作,查阅近十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穴位排序,采用优势选穴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在研究疗效的同时,观察研究了针灸在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方面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临床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评价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安全性,设置随访期观察远期疗效,为今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科研探索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荨麻疹疾病活动度评分的变化,评定最终疗效;通过对生活质量指数的分析和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分级的评估,研究慢性荨麻疹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观察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分析慢性荨麻疹与精神情绪的相关性。最终通过临床各项疗效指标,评价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为临床药物难以控制的荨麻疹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并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研究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的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4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皮肤科门诊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采用针刺配合拔罐的治疗方法,针刺选穴为:风池穴双、神门穴双、内关穴双、外关穴双、曲池穴双、关元穴双、百虫窝穴、足三里穴双、三阴交穴双、风市穴双、太冲穴双;拔罐选穴为:神阙穴双、百虫窝穴双。疗程4个月,4周的治疗期,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3个月的随访期。主要观察指标为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用于评定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瘙痒程度和风团数量两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0~3分的4级评分法,累积两个项目得分的和为UAS总分,总分范围为0~6分,UAS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荨麻疹症状越严重。记录基线期(0周)、2周、4周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的各项评分,以进行最终的疗效评定。本研究的次要指标有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临床上常用于评价皮肤病患者的生活状况,包括瘙痒或疼痛程度、皮肤尴尬、皮肤护理等跟日常生活有关的10条评分项目,每个项目采用0~3分的4级法打分,即“无”、“轻微”、“中度”、“严重”,10个项目分数相加为总分,累积各项目总得分为0~30分,根据总分判断荨麻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包含14条跟患者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有关的评分项目,所有参评项目均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根据14项的总和评价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包含24条评分项目,为临床评定皮肤病患者抑郁状态最为普遍的量表,所有参评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或0~2分的3级评分法,根据总分以评价慢性荨麻疹对患者抑郁情况的影响。三个次要指标的评价时点为基线期(0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最终分析统计评分的变化,做疗效评定。研究结果(1)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与基线期(0周)比,从治疗2周(治疗6次)开始,患者荨麻疹活动度症状积分即有明显的降低,与基线期(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12次)的针灸治疗,患者UAS积分较基线期(0周)有显著下降(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与基线期(0周)比,治疗2周和4周后,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值,将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5级,基线期(0周),超过90%的患者受到重度和极重度影响;治疗4周后,90%以上的患者只受轻度和重度影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基线期(0周)比,治疗2周和4周后的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焦虑情况5级法分级,在基线期,无极重度焦虑患者,仅有4人无焦虑;治疗4周后,无焦虑人数增加至38人,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的人数减少,无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人数增多,整体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4)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基线期(0周)比,治疗2周和4周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抑郁情况4级法分级,在基线期,无重度抑郁患者,仅有13人无抑郁;治疗4周后,有40人无抑郁,轻度和中度抑郁的人数减少,患者整体的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5)疗效评价:本研究纳入4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经过4周的针灸治疗,显效37例(占80.43%),有效8例(占17.39%),无效1例(占2.17%),总有效率为97.83%。(6)随访及远期疗效评价:治疗期结束后,对37例显效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随访时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6.22%。(7)不良反应:参与本研究的4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未出现过晕针、断针、淤血、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患者的精神情绪,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2)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的优势。
【图文】: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例观察研究


图1.技术路线图逡逑2.8质量控制逡逑,,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例观察研究


图2.病例筛选流程图逡逑3.1基线资料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4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英;;慢性荨麻疹的西药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年15期

2 张晓东;张晓峰;曹雪;张阳;;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3 邓婧靓;;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宁瘾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研究[J];海峡药学;2019年03期

4 殷鸣;丁继存;;酸味药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9年05期

5 穆庆华;穆庆霞;敬晓鹏;;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病程及预后特点[J];山东医药;2019年18期

6 陈教全;梁碧华;李华平;莫子茵;代歆悦;朱慧兰;;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年03期

7 王红秀;田佩洲;;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53期

8 谈燕;王葆青;马月红;任伟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年24期

9 卫伟;;慢性荨麻疹中医药治疗临床进展[J];新中医;2018年04期

10 刘春保;;从《内经》之“和”思辨慢性荨麻疹之治[J];中医药导报;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丹丹;刘兰;路永红;程孝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A];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9年

2 唐文龙;程孝顶;曲善忠;王晓旭;项立明;;慢性荨麻疹中西医治疗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宁夏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成立大会、中西医结合诊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提高班资料汇编[C];2019年

3 周博洋;林励;李明;柳舟;李邻峰;;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室检查分析[A];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9年

4 罗丹丹;刘兰;路永红;程孝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5 于小兵;;慢性荨麻疹诊治的几点思考[A];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罗丹丹;刘兰;路永红;程孝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7 罗丹丹;刘兰;路永红;程孝顶;;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8 万清清;;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玉如;;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检测及治疗进展[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罗丹丹;刘兰;蒋存火;路永红;;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执业药师 姚春秋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慢性荨麻疹,,耐心治疗选对药[N];21世纪药店;2016年

2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亚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慢性荨麻疹[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3 皮肤科专家陈丽接听热线整理;如何预防治疗慢性荨麻疹[N];家庭医生报;2005年

4 厦门市第三医院主治医师 刘厚广;老药新用 治慢性荨麻疹[N];大众卫生报;2012年

5 卫敏;慢性荨麻疹新克星——曲尼司特[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湖北中医学院 雷小明;瘙痒的病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吴晓宏;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8 戴秀娟;慢性荨麻疹如何治?[N];健康时报;2007年

9 江春;慢性荨麻疹?原来是蛔虫作怪![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周颖;慢性荨麻疹治疗宜外消内补[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祝屏;近代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梁玉丹;三种针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化方案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唐慧;CC型趋化因子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的探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文曾;慢性荨麻疹从肝经论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石春蕊;非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循证研究及兰州地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小莎;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郭静;当归饮子加减方对慢性荨麻疹抗过敏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王丽新;辨体与辨证结合治疗风湿热证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免疫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萌;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补肾清透方对慢性荨麻疹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王红秀;“曲池-委中”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郭丽;柴胡消疹饮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李彩彩;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例观察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5 王楠;优化慢性荨麻疹患者屋尘螨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6 王子微;五皮祛风抗敏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张靖宇;辨体治疗风湿热证慢性荨麻疹疗效及预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梁同静;黄芪体质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陈碧芳;自血穴注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王迪;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及生活质量调查[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9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