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从脾肾论治男男性接触(MSM)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9:29
【摘要】:HAART是当前公认的治疗HIV/AIDS患者的最有效方案,自问世以来,使得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大大提升,但仍有15%-20%的患者即使病毒载量很低,仍不能有效的恢复免疫,这类患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全者。当前,针对免疫重建不全的治疗,现代医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积极探索针对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的中医干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认为艾滋病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在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肾与免疫关系密切。温补脾肾法可调节免疫,促进免疫重建,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温补脾肾方药能够显著提高免疫。目前,我国男男性接触者(MSM)成为了艾滋病预防的重点,是新发感染的一个主体。与其他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患者相比,MSM人群具有独立的艾滋病特征及免疫学特点。前期研究发现脾肾阳虚是MSM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研究运用温肾健脾方药对MSM艾滋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中医疗效进行观察,试图从能量代谢途径探讨温肾健脾方药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分为2部分:研究1温肾健脾法对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温补脾肾的免疫2号颗粒治疗114例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者,观察温肾健脾中药对其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的改善情况,为优化MSM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者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免疫2号颗粒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免疫2号颗粒,治疗7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免疫指标(CD4+、CD8+、CD45RA+、CD45RO+)、WHO生存质量量表等疗效指标及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观察免疫2号颗粒对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免疫指标比较1.1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222.81 ±67.15)cells/ul上升至(285.55±87.92)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60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第60周、第7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上升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各访视点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cells/ul的例数逐渐增多,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72周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上升大于50cells/ul的病例有2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5.76%。对照组治疗72周后有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2.72%。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在第72周时,治疗组45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两组比较在第7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669.63 ±277.34)cells/ul上升至(797.39±319.55)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0.38±0.17上升至0.42±0.2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治疗后两组CD45RA+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从基线(50.63±44.95)cells/ul至(59.37±28.98)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A+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41.24±51.80)cells/ul 上升至(188.18±76.81)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在第 48 周、第60周、第7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症状比较2.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纳呆、腹胀、畏寒、口淡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症状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25.97±12.23下降至11.21±6.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07.98±19.18下降至89.14± 13.3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温肾健脾法治疗MSM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免疫,提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并提高患者的免疫重建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2温肾健脾法治疗MSM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纳呆、腹胀、畏寒、口淡,提高生存质量。研究2从能量代谢水平探讨温补脾肾法对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4例MSM艾滋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从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整体水平能量代谢角度入手探讨温肾健脾中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者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温肾健脾方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温肾健脾方,治疗24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免疫指标(CD4+、CD8+)、细胞凋亡指标、红外热值等疗效指标及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结果1免疫指标比较1.1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215.61 ±82.46)cells/ul上升至(269.88±69.96)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第2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cells/ul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上升大于50cells/ul的病例,治疗组治疗24周有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24周有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27.27%。组间比较,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上升30%为无效。在第24周时,治疗组12例有效,对照组6例有效。组间比较,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呈上升趋势,从基线(732.45 ±231.32)cells/ul上升至(777.93±342.57)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0.36±0.46上升至0.45±0.2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比较2.1治疗后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5.47±2.29下降至0.31±0.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治疗后淋巴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4.60±3.14下降至1.38±1.1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脏腑热值的比较3.1治疗后三焦热值的比较上焦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上焦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焦△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下焦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治疗后五脏热值的比较肺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肺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脾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肾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治疗后经穴热值的比较命门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未见显著上升(P0.05),组间比较,两组命门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督脉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阙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神阙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比较4.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腹胀、腰膝酸软、四肢凉冷、口淡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3.43±6.21下降至7.85±3.1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温肾健脾方可以减少淋巴细胞凋亡,提高肾、命门、督脉的热值,改善细胞和整体水平能量代谢,从而提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2脾肾阳虚是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主要证候,能量代谢障碍是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病理基础。研究提示能量代谢障碍是脾肾阳虚的物质基础,能量代谢的改善可能是温肾健脾中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图文】:

统计学,对照组,基线,淋巴细胞


,(222.81±67.15)ceUs/ul邋上升至(285.55±87.92)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逡逑60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从基线逡逑(227.07±64.91)cells/ul邋至(217.74±76.38)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逡逑义(P>0.05)。组间比较,在第60周、第7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逡逑义(PC0.05)。(表邋2-1,图邋2-1)逡逑逦表2-1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两组比较逦逡逑逦治疗组(n=59)逦对照组(n=55)逦P逦逡逑基线逦222.81邋±67.15逦227.07±64.91逦0.732逡逑12邋周逦207.29±79.24逦215.37±90.40逦0.620逡逑24邋周逦213.29±78.50逦215.00土69.47逦0.908逡逑36邋周逦228.75±99.13逦217.36±77.14逦0.528逡逑48邋周逦250.94±86.28逦225.14±72.57逦0.131逡逑60邋周逦281.73士邋135.80*厶逦224.14±81.17逦0.018逡逑72邋周逦285.55±87.92*A逦217.74±76.38逦0.002逡逑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叩<0.05;与对照组比较,AP<0.05?逡逑

免疫重建,对照组,总有效率


疗36周有12例,治疗48周有15例,治疗60周有21例,治疗72周有18例,逡逑治疗总有效率为32.72%。按照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250cells/ul为有效的标逡逑准,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2-2,图2-2)逡逑逦表2-2治疗后CD4+上升或下降SOcells/ul的两组比较(与基线比较,%)逦逡逑12周逦24周逦36周逦48周逦60周逦72周逡逑治疗组邋上升邋10(16.95)逦13(22.03)逦15(25.42)逦19(32.20)逦23(38.98)逦27(45.76)逡逑下降逦4邋(6.78)逦4邋(6.78)逦3邋(邋5.08)逦3邋(5.08)逦2邋(3.39)逦2邋(邋3.39)逡逑对照组邋上升逦9(16.36)逦10(18.18)逦12(邋21.81)逦15(27.27)逦2K38.18)逦18(32.72)逡逑下降逦5邋(9.09)逦4邋(7.27)逦4邋(7.27)逦4邋(7.27)逦I邋(邋1.81)逦2邋(3.64)逡逑10邋-逦一*一^逡逑5邋-逡逑Q邋逦I逦I逦I逦I逦I逦I逡逑12蝴逦24周逦36邋)n]逦48阀逦60周逦72周逡逑图2-2治疗后C’D4+上升250cdls/u丨的两组比较逡逑2.2.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逡逑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上升<30%为无效。在第逡逑72周时,治疗组45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两组比较在第72周差异有统逡逑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2-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孙挥宇;毛菲菲;许雪静;刘彬彬;柳月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2 黄舒燕;李娟;孙欣;刘安;刘翠娥;宋映雪;高艳霞;李群辉;吴昊;李在村;高艳青;;以免疫重建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8期

3 叶国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的检测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6年24期

4 李力,李华,袁玫,林星石,黄靖香;应用免疫重建法提高制备单克隆抗体阳性率的初步实验[J];免疫学杂志;1989年03期

5 刘宇超;李太生;;慢性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免疫激活与免疫重建不全[J];协和医学杂志;2017年Z2期

6 孙朋涛;余卫;李太生;林强;郭伏平;周晓红;杜桂迎;徐颖;管文敏;;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7 李重熙;刘俊;田波;白劲松;;AIDS病人改用克力芝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免疫学疗效观察[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年12期

8 翟翠红;韦秀柏;;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并发结核病的护理[J];内科;2013年02期

9 陈武;刘薇芝;胡汉昆;桂希恩;;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33期

10 高飞;;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艳;郑煜煌;周华英;张春迎;李慧;谌资;刘猛;刘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HIV-1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和免疫激活标志变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陈思源;邓长刚;周立春;;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症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高艳青;李在村;孙欣;李洪军;刘翠娥;刘安;黄晓婕;吴昊;;以免疫重建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1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胡芳琴;;免疫重建炎症综合症1例报告[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潘珂君;张跃新;;新疆23例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新发和再发传染病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蔡正文;赖永榕;莫武宁;李山;刘汉锋;彭志刚;施焕中;马R

本文编号:2662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62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