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白合剂预防化疗所致粒缺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图文】:
图3.1)。 跟我们初期预期的结果一样,口服生白合剂治疗后肺癌含铂化疗所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概率降低,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人数分别为 2 例、15 例(2.22% vs 8.88%,p =0.04),2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人数分别为 14 例、54 例(15.38% vs 31.95%,p =0.003),3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人数分别为 8 例、31 例(8.88% vs 18.34%,p =0.04),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人数分别为 4 例、9 例(4.4% vs 5.33%,p=0.74)(图 3.2)。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发生 1-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人数为 28 例,,对照组中发生 1-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人数为 109 例(31.11%vs 64.88%
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宏全;黄国定;潘敏丽;林影;;恩度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急性 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年10期
2 孙念军;李欣;杨江成;;铂类化疗方案致呕吐30例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张鸥;;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18期
4 张爱霞;孙肖玉;;康泉加地塞米松预防含铂类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5 王雪冰;李康;;自拟生血方加减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08期
6 张定清;;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年01期
7 师林;李永浩;;益气润肠法防治铂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年05期
8 苏月英;朱慧林;;盐酸格拉司琼预防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60例[J];西北药学杂志;2008年01期
9 牟倩倩;刘珊珊;汪秀云;李俊英;;肺癌首次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现状及心理状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8年26期
10 史述菊;黄崴;;恩度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雪莹;吴文婷;李欢;汪海建;陈红岩;钱吉;王久存;白春学;韩宝惠;卢大儒;;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药物遗传学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彭丰;刘英姿;彭静波;;基于LC-MS代谢组学方法预测肺癌铂类化疗的疗效[A];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第三届全国分析药理学学术大会暨贵州省药学会药学青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8年
3 刘贤忠;徐志波;张先元;张丽婷;童卫泉;王帅;王璐;陈芳;;贝伐单抗联合铂类治疗晚期NSCLC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张颖;钱晓萍;刘宝瑞;王立峰;胡静;魏嘉;谢丽;;ERCC1 mRNA表达与食管癌铂类化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高歌;吴文婷;陈红岩;范薇薇;卢大儒;;ABCC2,ABCB1,ABCG2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生存期及化疗毒副作用的研究[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房财富;刘韬;黄红兵;邱孟;;金龙胶囊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A];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峥;关伟;卿毅;张诗珩;盆宇;熊艳丽;李梦侠;杨雪琴;仲召阳;王东;;双功能基因APE1是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新靶点[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李峥;关伟;卿毅;张诗珩;盆宇;熊艳丽;李梦侠;杨雪琴;仲召阳;王东;;双功能基因APE1是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新靶点[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张力;李宁;张星;汪波;候雪;;组织微阵列研究ERCC1,Metallothionein,p5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达及预后的关系[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谢慧;吴金花;喻鹏久;李海敏;陈文瑛;肖翔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邹文强;含铂类化疗能明显提高老年NSCLC患者生存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进良;NSCLC p53蛋白表达与对铂类化疗反应的Meta分析及rAd-p53增强顺铂对NSCLC细胞敏感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胡铃敏;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预后及骨髓抑制毒副反应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吴俊杰;TGFBR2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铂类化疗[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李宁;预测卵巢上皮癌紫杉醇/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厚忠;ERCC1的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化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傅梦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7 赵雪莹;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路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的相关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凡旭;生白合剂预防化疗所致粒缺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2 刘萤照;逆转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相关分子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3 孙学敏;血清CA125和HE4水平对卵巢上皮性癌铂类化疗反应的监测[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姚洁;隔姜灸治疗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李晓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6 韦柳妃;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C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含铂类化疗肾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黄敏;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曾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表达与铂类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璐;ERCC1和FANCD2在NSCLC表达及术后铂类化疗的预后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10 王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GF-IR表达与铂类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5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66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