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致病因素分析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

发布时间:2020-06-15 05:46
【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得出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致病因素,并通过研究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此得出此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的中医证型。通过中医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为治疗肝硬化疾病及预防肝硬化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患者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肠道菌群失调,分为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组和肝硬化无肠道菌群失调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白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以及有无侵入性操作个人史等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致病因素。以及对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收集基本人口资料、四诊信息和临床指标,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法,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探讨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得出临床上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果1.肝硬化患者142例,未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有46例,占32.4%;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有96例,占67.6%。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组,男性69例,占71.88%;女性27例,占28.12%;男女间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采用SPSS20.0和SAS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显示:使用抗生素、白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腹水、有侵入性操作个人史等是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致病因素,且将上述单因素纳入多因素Firth Logistic分析显示,腹水是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致病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96例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进行频数分析研究,根据频数分析的结果显示,同时结合2011年《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科室各专家意见,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证型可分为六种: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以及瘀血阻络证,其中脾虚湿困证为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4.其中调查的96例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各中医证型总体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男女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分布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致病因素有抗生素的使用、白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腹水及有侵入性操作个人史等,其中腹水的存在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致病因素;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六种: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以及瘀血阻络证,其中脾虚湿困证为该病临床上最常见的中医证型。通过分析肝硬化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致病因素以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希望为临床医生预防肝硬化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使用中医病证结合的辨证思想治疗该病,为丰富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及规范中医临床治疗该病做出一定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珂;向阳;;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A2期

2 黄娜;刘燕平;徐哲锋;马艳君;蓝娇娜;;240例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谢彬;;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17期

4 霍志刚;马小莉;李建设;武纪生;魏玉芳;贾震宇;齐珊珊;王旭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年11期

5 杨国棠;黄金花;;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2期

6 吕玉霞;柳琳琳;苏玉明;尹宏涛;;300例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年03期

7 梁卡军;;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J];国医论坛;2014年06期

8 华树锋;;探讨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年11期

9 刘文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08期

10 王雅萍;王琛;;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颖;乔亚珍;刘e

本文编号:2713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13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