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7-01 23:56
【摘要】:目的: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是深入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对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估药物干预疗效有重要意义。肾虚血瘀证是血管性痴呆(VD)患者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但目前尚缺乏理想的VD肾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高龄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试图建立VD肾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动物表征及病理组织学、血清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52周龄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龄模型组、高龄假手术组各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低龄模型组、低龄假手术组各8只。造模过程中及造模后死亡大鼠及时补充,使最后纳入统计的大鼠数目为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采用2-VO法造模,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表征、生殖功能、海马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睾酮(T)、雌二醇(E_2)、钙(Ca)、磷(P)、骨钙素(BGP)等指标变化。结果:1.大鼠表征变化与其它组比较,高龄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眯眼、自主活动减少、喜卧、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攻击性行为减少、腰背蜷缩、喜扎堆、体毛枯疏晦暗或发黄无光泽、尾巴有不同程度紫或黄褐色的斑、舌质紫暗、饮食量减少等表征。2.大鼠Morris水迷宫及脑海马病理形态观察与低龄假手术组比较,低龄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低龄模型组与高龄假手术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在原平台停留时间均减少(P0.05或P0.01)。与高龄模型组比较,其它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在原平台停留时间增加(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病理形态学均发生缺血性改变,但高龄模型组大鼠脑海马病理形态学缺血性改变更为显著。3.大鼠生殖功能、E_2、T、Ca、P和BGP水平的比较与低龄假手术组比较,低龄模型组产仔数及T水平降低(P0.05或P0.01);高龄假手术组睾丸指数、产仔数、T水平均降低(P0.01)。与高龄模型组比较,低龄假手术组受孕雌鼠数、睾丸指数、产仔数、E2、T、Ca、BGP均升高,P降低(P0.05或P0.01);低龄模型组睾丸指数、产仔数、T均升高(P0.01);高龄假手术组Ca和BGP升高,P降低(P0.05)。4.大鼠血流变、NO、ET-1水平的比较与低龄假手术组比较,低龄模型组全血及血浆还原粘度(低切/中切)及聚集指数、ET-1水平均升高,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高龄假手术组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P0.05)。与高龄模型组比较,低龄假手术组及高龄假手术组全血及血浆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聚集指数、ET-1均降低,NO升高(P0.05或P0.01);低龄模型组NO升高、ET-1降低(P0.05)。结论:1.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造成大鼠脑海马区域的缺血性改变,并导致大鼠认知及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符合VD疾病模型。2.与其它组比较,高龄鼠2-VO法制备的模型大鼠具有体毛晦暗、舌质紫暗、尾巴有不同程度紫或黄褐色的斑等瘀血阻络证候特点,同时表现血管舒缩失常,血液呈高凝、高黏滞状态,与中医瘀血阻络证候特点相一致。3.与其它组比较,高龄鼠2-VO法制备的模型大鼠具有体重增长缓慢、自主活动减少、喜卧、腰背蜷缩、体毛枯疏,记忆力下降等肾精亏虚特点,同时受孕雌鼠数、产仔数、睾丸指数下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HPAT)轴功能紊乱和骨代谢异常,与中医肾主骨、肾主生殖等功能低下的肾精亏虚证候特点相一致。4.与其它组比较,高龄鼠2-VO法制备的模型大鼠符合VD肾虚血瘀证病证临床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7.7;R-332
本文编号:2737457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7.7;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君;韩芸;梁伟玲;荆雪宁;黄萍;;老龄大鼠尿量、离子浓度及皮质醇的变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2 冯倩怡;何东杰;许丽绵;;肾虚血瘀-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模型大鼠的建立[J];河南中医;2014年04期
3 李海霖;马春花;贾守宁;;高原阳虚血瘀证糖尿病肾病大鼠疾病模型建立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4 谢波;邓海山;喻斌;方泰惠;;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优化筛选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王婷婷;贾乘;宁天一;姜静;程嘉艺;;两种气滞血瘀证造模方法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1期
6 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肾虚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6期
7 郭强中;李云英;;血瘀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8 刘丹彤;马小娜;张小勇;王庆国;;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医药学报;2012年02期
9 姚建平;金国琴;戴薇薇;姚龄爱;康湘萍;张学礼;夏花英;黎志萍;龚张斌;;右归丸对衰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变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年01期
10 谷万里;史载祥;贾海忠;李格;杜金行;;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737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374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