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26 21:5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过敏煎加味治疗,观察组1采用针刺脱敏对穴方治疗,观察组2采用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各组中针刺治疗均为每日1次,周6次,中药治疗均为每日2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用瘙痒症状积分、皮损症状积分、血清IgE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治疗后瘙痒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观察组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显着下降(均P0.05)。观察组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治疗后血清IgE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比对照组、观察组1比对照组、观察组2比观察组1均显著下降(均P0.05)。(4)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2有效率为86.67%,优于观察组1(73.33%)和对照组(57.14%),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脱敏对穴方结合过敏煎加味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可使瘙痒症状、皮损症状、血清IgE水平明显改善,其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脱敏对穴方、内服过敏煎加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5.9
【图文】:
=0.018 <0.05,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经方差分析作多重比较,观察组 1 与对照组比较,P =0.501 >0.05,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 2 与对照组比较,P =0.007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 3。提示在改善瘙痒方面,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观察组 2 优于对照组。表 3 瘙痒症状疗效对比(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1观察组 22830302.46±0.692.57±0.632.53±0.681.11±0.43★0.97±0.36★◆0.53±0.24★▲注:治疗前瘙痒症状评分对比,经方差分析,F=0.176,P =0.839>0.05。三组治疗后整体比较方差分析,F=4.202,P★=0.018<0.05。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 2 与对照组对比,P▲<0.05。
=0.001 <0.05,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经方差分析作多重比较,观察组 1 与对照组比较,P =0.090 >0.05,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 2 与对照组比较,P =0.000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 4。提示在改善皮损方面,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观察组 2 疗效优于对照组。表 4 皮损症状疗效对比(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1观察组 22830306.11±1.696.03±1.876.13±1.893.04±1.36★2.37±1.08★◆1.53±0.69★▲注:治疗前皮损症状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F=0.024,P =0.976>0.05。三组治疗后整体比较经方差分析,F=7.466,P★=0.001<0.05。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 2 与对照组对比,P▲<0.05。
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1 比较,P =0.000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 5。提示在改善血清 IgE 水平方面,观察组 1 优于对照组,观察组 2 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 1。表 5 血清 IgE 水平对比(IU/mL)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1观察组 2283030643.91±196.73684.51±149.59626.88±183.4893.44±3.91★86.58±7.27★◆77.66±8.64★▲注:治疗前 IgE 水平对比,通过方差分析,F=0.835,P =0.437>0.05。三组治疗后整体对比通过方差分析,F=37.63,P★=0.000<0.05。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 2 与对照组、观察组 1 比较,均 P▲<0.05。
本文编号:277134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75.9
【图文】:
=0.018 <0.05,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经方差分析作多重比较,观察组 1 与对照组比较,P =0.501 >0.05,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 2 与对照组比较,P =0.007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 3。提示在改善瘙痒方面,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观察组 2 优于对照组。表 3 瘙痒症状疗效对比(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1观察组 22830302.46±0.692.57±0.632.53±0.681.11±0.43★0.97±0.36★◆0.53±0.24★▲注:治疗前瘙痒症状评分对比,经方差分析,F=0.176,P =0.839>0.05。三组治疗后整体比较方差分析,F=4.202,P★=0.018<0.05。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 2 与对照组对比,P▲<0.05。
=0.001 <0.05,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经方差分析作多重比较,观察组 1 与对照组比较,P =0.090 >0.05,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 2 与对照组比较,P =0.000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 4。提示在改善皮损方面,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观察组 2 疗效优于对照组。表 4 皮损症状疗效对比(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1观察组 22830306.11±1.696.03±1.876.13±1.893.04±1.36★2.37±1.08★◆1.53±0.69★▲注:治疗前皮损症状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F=0.024,P =0.976>0.05。三组治疗后整体比较经方差分析,F=7.466,P★=0.001<0.05。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 2 与对照组对比,P▲<0.05。
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 2 与观察组 1 比较,P =0.000 <0.05,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 5。提示在改善血清 IgE 水平方面,观察组 1 优于对照组,观察组 2 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 1。表 5 血清 IgE 水平对比(IU/mL)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 1观察组 2283030643.91±196.73684.51±149.59626.88±183.4893.44±3.91★86.58±7.27★◆77.66±8.64★▲注:治疗前 IgE 水平对比,通过方差分析,F=0.835,P =0.437>0.05。三组治疗后整体对比通过方差分析,F=37.63,P★=0.000<0.05。观察组 1 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 2 与对照组、观察组 1 比较,均 P▲<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白芍总苷胶囊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年S2期
2 刘军;刘妍;;针刺治疗荨麻疹初探[J];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12期
3 王宏刚;于霞;;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J];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07期
4 孙振燕;章婧;郑建峰;周奥;;急性荨麻疹患者133例临床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年03期
5 李全;尹洪娜;;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年03期
6 王远红;王泽芸;;瘾疹源流考[J];中医药信息;2014年06期
7 杨才德;龚旺梅;包金莲;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S2期
8 钱海良;熊俊;陈日新;付勇;;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证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1期
9 田永萍;;耳针与体针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J];中国针灸;2013年08期
10 罗小军;尕丽娜;郭菲;刘红霞;;背俞穴拔罐对慢性荨麻疹血清总IgE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771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7713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