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对高血压伴失眠的干预作用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对高血压伴失眠的干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分为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论述了现代医学对睡眠的认识,失眠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中医对失眠与高血压、冠心病的认识,以及中西医对冠心病、高血压伴失眠的治疗。正常睡眠时机体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机制对机体进行调整恢复,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内分泌活动减弱,血压降低。失眠可导致交感神经活跃、升压激素水平升高、血管内皮损伤、胰岛素抵抗,从而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最终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升高。中医学对高血压、冠心病和失眠有独到的认识,在治疗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增强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伴失眠的最优选择。综述部分总结了失眠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影响,中医对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二、临床观察1.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失眠的临床调查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失眠的发病情况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58例高血压病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血压、体质指数、烟酒史、既往病史,并将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本次调查高血压病患者共158例,失眠率约为60.13%。②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失眠率高(P0.01)。③收缩压水平高的患者比收缩压正常的患者失眠率高(P0.05)。④失眠的患者比无失眠的患者收缩压高(P0.01)。⑤失眠1个月以上的患者较无失眠的患者收缩压水平高(P0.017)。⑥失眠的患者比无失眠的患者更易出现头晕、头痛症状(P0.05)。⑦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的证型分布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瘀血内阻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其中阴阳两虚证合并失眠的发生率最高,为77.78%;肝火亢盛证患者合并失眠的发生率最低,为33.33%。结论:①失眠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②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失眠。收缩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失眠,失眠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更高。③失眠超过1个月可能会引起收缩压明显升高。④阴阳两虚证高血压患者的失眠率最高。2.中药干预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改善的观察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血压改善情况。方法:我科门诊高血压伴失眠患者30例为观察组,心内科高血压伴失眠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维持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PSQI分值变化。结果:①观察组的主症和兼症改善明显(P0.01),对兼症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优(P0.01)。②观察组能明显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P0.01),降低收缩压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③观察组睡眠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其缩短入睡时间和延长实际睡眠时问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中药干预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血压和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②中药干预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有改善。
【关键词】:高血压 失眠 心血管疾病 中药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R256.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语10-12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2-25
- 失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中、西医对失眠的认识12-25
- 1. 睡眠和觉醒的发生12-14
- 2. 睡眠对机体的影响14-15
- 3. 失眠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15-19
- 4. 失眠的治疗19
- 5. 传统医学中的失眠19-25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25-52
- 前言25
- 一、高血压患者合并失眠的临床调查25-40
- 1. 临床资料25-26
- 1.1 研究对象25
- 1.2 诊断标准25-26
- 1.3 筛选标准26
- 1.4 研究方法26
- 2. 统计学处理26-27
- 3. 资料分析及结果27-37
- 3.1 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27-28
- 3.2 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28-31
- 3.3 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睡眠的影响31-35
- 3.4 失眠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35-36
- 3.5 高血压伴失眠的证型分布36-37
- 4. 讨论37-40
- 4.1 高血压患者合并失眠的情况37-38
- 4.2 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合并失眠的影响38-40
- 5. 结论40
- 6. 展望40
- 二、中药干预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改善的观察40-52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40-43
- 1.1 研究对象40-41
- 1.2 研究方法41
- 1.3 诊断标准41-42
- 1.4 纳入标准42-43
- 1.5 排除标准43
- 1.6 退出标准43
- 2. 统计学处理43
- 3. 结果43-45
- 3.1 调查对象的证型分布43-44
- 3.2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的变化44
- 3.3 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44
- 3.4 治疗前后PSQI及各因子分值的变化44-45
- 3.5 治疗前后对入睡时间与实际睡眠时间的影响45
- 4. 讨论45-50
- 4.1 中药干预对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血压及睡眠改善情况45-46
- 4.2 与治疗相关的中药方剂及中药46-50
- 5. 结论50
- 6. 小结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60
- 附录60-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荣;吴寿岭;王亭君;王丽晔;韩秀玲;苏丽荣;刘星;周艳茹;;基线收缩压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9期
2 陈洪娜;陈长香;王建辉;苗蒙蒙;薛永俏;;收缩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5期
3 吴可贵;;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降低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2期
4 陈朔华;刘颖辉;蔡军;王爱田;马宇杰;李晓岚;高景利;赵性泉;吴寿岭;;收缩压水平对中老年人群年度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05期
5 Hall WD;王海琛;;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9年01期
6 王霞;;回顾性分析山西省部分地市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情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23期
7 郑刚;刘德平;何青;于雪;;环球要刊巡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年06期
8 何文硕;高血压患者家庭自疗服药指南[J];首都医药;2001年12期
9 赵春辉;洪云飞;况锦;霍光;;高血压病患者左房重构的参与因素[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静音;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对高血压伴失眠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忠武;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时收缩压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对高血压伴失眠的干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