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相关医案为研究资料,总结、分析章次公先生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反映其学术思想,并从血证认识源流层面探讨历代先贤对于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的影响,从而为提高中医药治疗血证的临床疗效提供借鉴,并对名医经验传承提供新思路。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与悟道参术方法对于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进行梳理。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包含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两种方法。频次统计主要是对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相关症状,治疗血证常用中药、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常用中成药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即进行对药关联(两味中药相关)、组药关联(三味中药相关)、症药关联(症状与药物相关),且将关联结果运用Cyt oscape3.6.0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悟道参术方法主要用于典型医案分析及章次公先生辨治血证源流探析两方面。典型医案分析则是基于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医案,选取就诊次数不低于两次且疗效为好转或治愈的医案及两则失治误治的医案进行理法方药分析;源流探析则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临证指南医案》《血证论》《丁甘仁临证医集》为底本,通过历代医家辨治血证理法方药等方面对章次公先生辨治血证产生的影响进行悟道参术。3研究结果(1)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相关症状的频次依次为月经淋漓不断、便血、咯血、痰中夹血、鼻衄、经血如崩、吐血、尿血、齿衄、舌衄、紫癜;治疗血证常用中药频次依次为阿胶、仙鹤草、熟地黄、墨旱莲、生地黄、五味子、桑白皮、白芍、麦冬等;常用中药四气频次依次为寒、平、温、微寒、微温、凉、大热;常用中药五味频次依次为甘、苦、辛、涩、酸、咸、淡、微苦、微甘、微辛;常用中药归经频次依次为肝、肾、肺、心、脾、胃、大肠、胆、膀胱、小肠、心包经;常用中成药频次依次为震灵丹、黛蛤散、两仪膏、十灰丸、千金驻车丸、夏枯草膏、失笑散、威喜丸等。(2)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对药关联按支持度排序依次为熟地黄—阿胶、仙鹤草—阿胶、五味子—阿胶、熟地黄—仙鹤草、墨旱莲—阿胶等;组药关联按支持度排序依次为仙鹤草,熟地黄—阿胶、熟地黄,五味子—阿胶、仙鹤草,墨旱莲—阿胶等;症药关联按支持度排序依次为月经淋漓不断—阿胶、月经淋漓不断—熟地黄、月经淋漓不断—仙鹤草、月经淋漓不断—瞿麦等。(3)典型医案中齿衄医案一则,辨证为热病后伤阴齿衄;咯血医案两则,辨证为阴虚肺燥咯血、瘀热咯血;吐血医案一则,辨病为胃溃疡吐血;尿血医案一则,辨证为脾肾气虚尿血;便血医案两则,辨证为脾不统血便血、湿热内盛便血;崩漏医案两则,辨证为血瘀崩漏、阳虚崩漏;误诊误治医案分别表现为尿血去附子、当归后方见效与使用温性药后咯血不止。(4)源流探析方面,章次公先生基于《黄帝内经》,在血证病因上重视情志,病机方面则不离虚与热,另外还强调嗜酒对于血证的影响;基于《金匮要略》,章次公先生多借鉴其方药以论治血证,如施以黄土汤、白头翁汤治疗便血;依据《临证指南医案》,章次公先生根据卫气营血辨治思路辨治血证;章次公先生遵循《血证论》中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并且将四法灵活变通施治;在丁甘仁先生的教导下,章次公先生遵循经时并用的治疗方药,并将中西汇通的思想在其血证医案当中得以充分体现。4研究结论(1)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多立足虚实辨证,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实为热邪炽盛,同时不离瘀血,故临床上多以补虚清热、活血止血为主。(2)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重视阿胶、仙鹤草、熟地黄以滋阴养血、益气止血;常用中药多寒温并用,以寒为主;常用中药多味甘、苦;常用中药归经以肝、肾为主,兼顾心、肺、脾、胃。(3)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重视对药,以阿胶、仙鹤草、熟地黄为核心,以滋阴止血为主,兼顾益气、补血、助阳、滋阴、清热、活血。如滋阴止血对药:阿胶—藕节,阿胶—小蓟,墨早莲—仙鹤草,生地黄—仙鹤草;气血同调止血对药:黄芪—熟地黄,仙鹤草—熟地黄;阴阳通调对药:杜仲—熟地黄,续断—熟地黄;滋阴对药:墨旱莲—女贞子;清热对药:桑白皮—知母;活血对药:瞿麦—益母草,川芎—瞿麦。(4)章次公先生治疗不同部位出血时,以补肺阿胶汤治疗咯血;以胃溃疡出血经验方治疗吐血;以黄土汤、白头翁汤治疗便血;以自拟方益母瞿芎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以经验方固崩救脱方治疗经血如崩。(5)章次公先生重视分阶段治疗,尤强调顾护脾胃以善后。(6)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时仍重视附子一药的应用。(7)章次公先生对于血证的理、法、方、药认识多崇尚经典及各家之说,但不拘泥于此,如其创造性的提出以护膜疗法来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及贯彻中西汇通以辨治血证,充分展现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
【学位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49;R255.7
【部分图文】:
图1中药的四气频次逡逑注:以上为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四气频次

图2中药的五味频次逡逑注:以上为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五味频次

中药的归经颧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礼贤;章次公先生数事[J];医古文知识;1995年03期
2 卞少藩;;卞维藩眼科学术经验简介[J];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3期
3 裴忠斌;马继松;;章次公先生治疗头痛的经验[J];中医药研究;1987年06期
4 章鸿慈;我的父亲章次公[J];国医论坛;1988年04期
5 陈明见;陈文林;;章次公辨证妇科病经验简析[J];陕西中医;1988年12期
6 金芷君;博采众方、责求实效的章次公[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10期
7 ;纪念章次公先生逝世二十周年[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01期
8 陈理书,张云鹏;章次公重视经典[J];中华医史杂志;2005年01期
9 俞志鸿;章次公论药[J];中医文献杂志;1995年04期
10 段逸山;;章次公先生佚事二三[J];中医药文化;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平;;章太炎温病学若干观点评述[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戚广崇;;《绿绕楼医话·西厢迷》欣赏[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金亮;中医要始终坐在中医的位子上[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诸国本;百年回味章次公[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纪念章次公先生感言[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邢 斌;章次公运用附子经验述要[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邢斌;章次公用附子治痛举隅[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6 朱良春 李树仁 姚守诚 章鸿慈;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毛德西;章次公治疗热病心衰三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皇古融新 卓然自立[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9 杨娅Z{ 整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08级硕士;经典是基础 师传是关键 实践是根本[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10 刘南燕;温病难愈当护心阳[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泽康;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诊治疑难病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苑苑;基于医案的章次公血证辨治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
2817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1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