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现况与文献研究及以火针为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15 09:19
   1.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科室横断面现况调查,调查目前中医医院皮肤科在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应用现况,从患者意愿角度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选择中医药疗法的因素。通过全面系统的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近五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现有的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了解研究特点和报告方面存在问题,以期望为今后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参考。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在缓解疼痛方面有优势。通过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2.研究方法2.1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应用现况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成人(18岁及以上)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性别、年龄、体质类型、致病因素、病情情况(皮损恢复面积、疼痛缓解程度、是否发生后遗神经痛)、回顾患者患病以来治疗经历、就诊意向信息进行调查。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录入控制程序;对数据库进行试运行,稳定、完善后锁定录入数据库;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录入;逻辑检查及手工核查后,锁定统计分析数据库。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根据资料分布情况分别选用均值、标准差和中位数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计算各条目的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曾患病、患病部位等因素对患者使用中医药干预体验的影响。2.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现况研究与系统综述全面系统检索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数据整理。检索方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的临床试验注册库从建库至2018年11月的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带状疱疹患者。不限急性期或后遗症期。干预措施: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各种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药单药、中成药、中药提取物、针刺(体针、电针、头针、火针、耳针等)、拔罐、放血、外用药等。药物使用类型不限,口服、外用、静脉注射等皆可。要求报告干预剂量、频次及疗程,中药汤剂需报告主方,针刺疗法需报告主要配穴。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本研究不限制结局指标,对文献报告的结局指标进行汇总整理。文献筛选:筛选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将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单独保存。将从六个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题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3.2,合并各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并删除库间重复的文献。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初筛,全文下载后全文筛选,交叉核对最终确定纳入研究。资料提取:1)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取如下,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发表时间、样本量。患者信息:年龄、性别、病期、患病部位。干预对照类型:干预措施类型、对照措施类型。结局指标:结局指标、相关结果。2)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取如下,纳入研究基本信息:发表年份、样本量、年龄;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疗程、结局测量时间。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分期、带状疱疹分布部位。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条目,包括随机序列生成方法、分配隐匿、盲法设置、不完整结局报告、选择性结局报告和其他偏倚。结局指标提取。文献质量评价:对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使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对随机序列产生、随机隐匿、受试者盲法、结局评价者盲法、不完整结局报告、选择性结局报告,其他偏倚(受药企资金资助等因素影响产生的偏倚)共7个条目作出高、中、低偏倚风险判断。数据整理:1)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根据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进行分类计数、药物治疗对药物类型、疗程进行计数。非药物疗法对干预类型、疗程进行计数。计算各频数及百分比(%)文献发表数量。2)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TSA软件对资料进行累积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危险比(RR),连续性变量采用(MD)及95%置信区间(95%CI)描述。选用I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存在明显异质性(异质性检验P≤0.10时),从干预类型、病程等角度进行亚组分析,在亚组分析中如果仍存在较大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值。对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可合并的数据进行TSA分析。如果亚组内文献数量大于10篇,采用倒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的情况。3.研究结果3.1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应用现况调查本研究共收集了 128名患者治疗病例,男性56人,女性72人。年龄分布在28-90岁之间,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约占85.9%。104人在治疗中口服中药治疗,占比最多;70人应用中医非药物治疗疗法包括体针、电针、拔罐放血和火针,共四种治疗方式。不同体质患者在急性期与后遗症期分布趋于一致,平和体质患者最多;其次是阴虚体质,分别占急性期与后遗症期的26.17%和28.57%。从患者就诊意愿角度分析,曾患过带状疱疹疾病、女性、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使用口服中药意愿高。3.2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文献现况共纳入689篇文献,74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683篇(683/689,99.13%)为中文发表,6篇(6/689,0.87%)为英文发表。中医非药物治疗(针刺、电针、火针、刺络拔罐、梅花针、灸法等)联合干预在纳入研究中出现频次最多为372项:其中针刺联合干预数量最多(99/372,26.61%)、火针联合干预次之(66/372,17.74%),涉及结局指标如下:疗效、疼痛指标、皮损指标、生活质量、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情感变化、随访情况、患者满意度、安全性结局。3.3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共纳入文献34篇,包含2544名患者。仅1篇文献为中风险偏倚,33篇为高风险偏倚。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火针联合中药组是中药组的1.09倍,(RR 1.09,95%CI[1.02,1.17],I2=0%)。火针联合西药组是单纯西药的5.57倍,(RR 5.57,95%CI[2.69,11.54],I2=0%)。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火针联合中药对照中药,火针对照手针,火针相比西药,西药外用药膏,火针联合西药相比西药,缓解疼痛效果更好。火针较西药干预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低:1项研究报告随访30天,火针PHN发生率3.3%,西药PHN发生率2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皮损恢复情况方面:火针较手针组皮损恢复时间短(天)(MD-1.96,95%CI[-2.58,-1.34])1项研究报告不良事件为胃部不适,考虑与火针操作关系不密切,其余无不良事件报告。4.结论通过临床科室横断面现况调查中医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情况。后遗症期患者、复发患者、女性患者、年龄≥65岁患者使用口服中药占比更高。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今后皮肤科开展中医药患者意愿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近年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大量发表,从研究数量上来看,中医药治疗后遗症期患者的研究数量多于急性期患者,且中医非药物疗法中针刺与火针研究数量较多,推测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期患者临床疗效可能较好,且针刺与火针在治疗方面有优势。联合火针治疗在缓解疼痛方面有优势,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单独使用火针相比手针在促进疱疹皮损恢复时间(止疱、结痂、脱痂)方面疗效较好:可缩短疱疹皮损的恢复时间。但由于样本量不充足,尚需要开展报告火针治疗过程详细规范且结局指标明确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75.9
【部分图文】:

框架图,研究逻辑,框架图,火针


研究逻辑框架图

频次分布,研究对象,体质,韦恩图


体质分布调查以《中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中九种体质:平和质、气虚逡逑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本研究记录了邋128名研究对逡逑象主要体质,平和质与阴虚质研究对象占比较高。中医主体质频次分布情况见图2.2。逡逑21逡逑

频次分布,中医,频次分布,研究对象


3.3研究对象就诊情况逡逑本研究调查的128名研究对象,全部来源于中医院皮肤科,首次就诊形式为中医院、逡逑西医院、社区诊所、私人医院、自行买药五种方式,首选就诊方式分布见表2.4。逡逑表2.邋4研究对象首选就诊方式频次表逡逑首选就诊方式逦频次(人)逦比例(%)逡逑中医院逦82逦647l逡逑西医院逦28逦21.9逡逑社区诊所逦6逦4.7逡逑私人医院逦2逦1.6逡逑自行买药逦10逦7.8逡逑合计逦128逦100.邋0逡逑研究对象接受过的治疗方式有六种:口服中药、中医非药物治疗(体针、电针、拔逡逑罐放血、火针)、口服西药、肌注或输液、外用药膏、氦氖红光照射,全部研究对象接逡逑红。五2.邋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荣;;浅谈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原理[J];吐鲁番科技;2002年04期

2 徐家穗;李广第;;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J];水电医学杂志;1996年06期

3 陆婷婷;梁浚莹;马睿杰;;带状疱疹的经络辨证治疗[J];中国乡村医药;2019年03期

4 李军;;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08期

5 刘生;;简述研究带状疱疹及其鉴别诊断[J];心理月刊;2018年02期

6 郑宏立;;王国华老中医“内外兼施法”治疗带状疱疹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5期

7 罗庆金;欧阳建彬;张洫;;带状疱疹传染性分析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5期

8 魏林;;带状疱疹的防治和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04期

9 刘微微;李元文;蔡玲玲;高如鑫;孙明丽;冯爽;陈璐;姚荣;;头面部带状疱疹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年06期

10 张慧琳;;用带状疱疹1号方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祥才;王文康;;带状疱疹之痛[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彭玉枢;;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3 杨仁彪;周杨四;粟用清;;抗病毒抗炎止痛联合治疗重症带状疱疹127例[A];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来学民;;带状疱疹同位反应及反同位反应[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辽宁省首届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沈阳军区首届免疫学及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5 李胜华;谭宇飞;曹庆科;邹洪兴;;带状疱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A];2015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6 吴晓金;于小兵;;带状疱疹同位反应2例[A];2015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7 李渠玲;;带状疱疹的护理[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何丽莎;路永红;;儿童带状疱疹1例[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李秀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美芳;马学良;杨励;惠海英;苏保凤;宫艳;;带状疱疹患者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天坛医院 范婷 赵志刚;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N];21世纪药店;2019年

2 记者 陶凤 常蕾;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上市[N];北京商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满雪;带状疱疹早治早不痛[N];中国医药报;2018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蒋健;带状疱疹治毒瘀(上)[N];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蒋健;带状疱疹治毒瘀(中)[N];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

6 凌筱然;巧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N];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蒋健;带状疱疹治毒瘀(下)[N];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

8 王大顺 李瑞祥;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带状疱疹 后患无穷[N];健康报;2018年

10 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 华震;带状疱疹好了还疼快去疼痛科看看[N];健康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全小红;药线点灸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屈园园;新疆地区水痘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病毒基因型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国转;带状疱疹患者血清Ninjurin2表达水平与神经损伤程度及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李雪薇;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朱慧婷;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中医临床路径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佳;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夏天保;带状疱疹疼痛的研究与其病毒基因型的测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胡慧庄;火针结合电针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钰婷;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曹范锡;刺络泻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赵楠琦;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现况与文献研究及以火针为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王文华;火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徐海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血清miRNA表达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袁媛;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与他汀类药物关系的回顾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7 樊晓娜;Hunt综合征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8 李晓婷;123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9 马应红;临时脊髓电刺激和脉冲射频治疗不同时期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

10 洪顺达;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脑功能连接密度改变的静息态fMRI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8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18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