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慢性胃炎综合调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21:52
   研究目的:充分运用丰富的中医养生学知识,通过大量的慢性胃炎调养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胃炎综合调养的相关理论,再根据系统全面的慢性胃炎调养实践研究,总结慢性胃炎综合调养的方法,丰富中医有关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的理论内涵,并给予切实可行的调养指导,增强慢性胃炎患者对于疾病调养的观念,指导慢性胃炎患者关于饮食、起居、情志和环境方面的调理,提高慢性胃炎的治愈率,减少国家对于胃病方面的财政输出,提高广大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背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种类的不断丰富,网上外卖的便利和普及,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患有脾胃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而在脾胃疾病中,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占绝大多数。对于慢性胃炎来说防大于治,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医学重要的一部分,养生内容也十分丰富,运用中医养生学来防治慢性胃炎也许能独辟蹊径,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研究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检索与慢性胃炎调养相关的所有古籍文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慢性胃炎调养的论文。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摘录、系统分析与整理,从古代文献归纳、总结慢性胃炎调养的理论与方法,从现代文献归纳慢性胃炎调养的实践经验。最后对慢性胃炎调养理论与调养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分析,形成系统化的慢性胃炎综合调养体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慢性胃炎与综合调养概述。根据收集到的文献,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慢性胃炎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及证型分类临床表现进行简要概述。第二部分,慢性胃炎的文献和理论研究。从慢性胃炎调养有关的文献和理论两块进行论述。理论研究主要分为慢性胃炎调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慢性胃炎调养方法实践研究。慢性胃炎调养的方法很多,文中主要从情志养生、饮食调养、起居养生和气法丹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脏腑以及四肢百骸都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的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正常的消化转运。关于慢性胃炎调养的养生文献有很多,慢性胃炎的养护,必须从饮食、精神、起居、环境、情志以及禁忌方面综合调养,才能使脾胃得到更好的养护,并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学位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59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慢性胃炎综合调养历史回顾
第一部分 慢性胃炎与综合调养概述
    1.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常见的中医证型和临床表现
    2.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2.1 慢性胃炎的分类
        2.2 慢性胃炎的病因
    3.综合调养的意义
第二部分 慢性胃炎的文献和理论研究
    文献研究
        一、先秦两汉时期
            1 《黄帝内经》奠定了慢性胃炎调养的理论基础
            2 《难经》提出“胃气为本”理论
            3 仲景顾胃存津,实脾扶正
            4 华佗运动消谷,慎食养胃
        二、魏晋隋唐时期
            1 陶弘景与食诫
            2 孙思邈与食疗
        三、宋元时期
            1 陈直“脾为五脏之宗”论
            2 张从正“调养首当益胃”论
            3 李东垣“脾胃内伤发病”论
        四、明清时期
            1 李中梓温补脾土,滋养化源
            2 张景岳详论脾胃,重视温补
            3 李时珍以药养脾,耐老增年
            4 叶天士摄养脾胃,顾护胃阴
    理论研究
        1 慢性胃炎调养的理论基础
        2 慢性胃炎调养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 慢性胃炎调养方法实践研究
    1.情志养生
    2.饮食调养
        2.1 食物调养
        2.2 药膳
        2.3 饮食禁忌
    3.起居养生
    4.气法丹功
        4.1 脾脏导引法
        4.2 延年九转法
        4.3 灵剑子导引法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建国;郝永玲;;黄连素治疗慢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J];水电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2 毛东红;;慢性胃炎采用中医疏肝法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06期

3 白姗姗;党小红;;老年难治性慢性胃炎与维生素B_(12)缺乏之间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3期

4 本刊资料室;;健康工作需防慢性胃炎[J];兵团工运;2019年01期

5 王健;;用中医疏肝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年03期

6 朱国兵;;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J];科技风;2019年23期

7 阿木日沙那;包英霞;;蒙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年09期

8 王新;罗明芹;;个性化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年22期

9 胡粒山;陈艳;薛静静;;中医药诊治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年06期

10 牛佳丽;师建慧;;邵静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撷萃[J];智慧健康;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瑜;蔡倩;龙思丹;胡少博;;慢性胃炎心身论治的研究进展[A];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2 杨柳;谭扬;;姜兴俊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总结[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谭祥;李军祥;;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王晓;;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体会[A];二零一三年编辑出版年会暨慢病防控优秀论文汇编[C];2013年

5 张声生;;慢性胃炎诊疗的若干关键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党中勤;;慢性胃炎诊治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晓奇;徐伟刚;刘波;;辨证镜检病理三位一体化施治慢性胃炎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林媚;王少峰;;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佃贵;孟宪鑫;王东明;;慢性胃炎诊治新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周慎;;胃康颗粒加味治疗慢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刘立红;慢性胃炎重在肝脾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2 张峗;“四问”慢性胃炎,让你更了解它[N];上海中医药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杨六香;慢性胃炎:须针对发病机制用药[N];中国医药报;2017年

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余金龙;有些慢性胃炎是焦虑症[N];健康时报;2015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科 李熠萌 副主任医师;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6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患慢性胃炎要根除HP吗?[N];大众卫生报;2013年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技术及规范的转化应用研究》课题组;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科普指南(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北京友谊医院 主任医师 王润华;治疗慢性胃炎为何难“断根”[N];家庭医生报;2004年

9 记者 高新军;慢性胃炎 中医药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料;慢性胃炎应与哪些疾病相区别?[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洁;Helicobacter pylori(+)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北京;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及黏膜修复机制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3 张声生;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王颖芳;慢性胃炎脾虚证患者基因差异表达图谱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张玉峰;慢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部分证型相关性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桂香;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梁光宇;赵冠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燕东;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慢性胃炎辨治经验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9 史楠楠;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10 杨素娥(Yeung So-Ngor);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慢性胃炎的系统评价和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阳;“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吴海龙;慢性胃炎综合调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胡伶姿;姚乃礼教授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诊疗慢性胃炎伴失眠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于春雨;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13)C-尿素呼气试验DOB值关系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顾珂溢;“轻灵疏运”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贝鸽;加味芩蒲饮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李书楠;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证素特征及其脾与痰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徐婧文;黄竹清幽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9 张鹏;S100A8和S100A9在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10 吴陶美;中药贴脐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8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28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