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医药三联法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10-12 01:02
   目的:采用中医药三联法,通过观察形态学及视功能的变化来评价其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非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纳入标准双眼发病PRP患者30例(60只眼)作为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1(益视饮随证加减);对照组2(益视饮随证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组(益视饮随证加减联合针刺疗法、血塞通离子导入)。每组10例(20只眼),分别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疗前及疗后4周的最佳中心视力,视野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PVEP、FVEP、FERG)的变化,并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后4周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说明三组均有提高PRP患者视力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和对照组1,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5%、75%、35%。治疗后三组视力相比,对照组1分别和对照组2、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和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益视饮联合针刺疗法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汤剂;中医药三联法可明显改善PRP的视力,其疗效高于单纯口服益视饮。2.三组患者疗后4周视野检查MD绝对值、PSD均较疗前降低,说明三组均有改善PRP患者视野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视野相比,对照组1和治疗组之间MD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三组间PSD两两比较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说明中医药三联法可明显改善PRP的全视网膜功能,但对局部视野缺损作用还有待研究。3.三组患者疗后4周PVEP(60’P100、15’P100潜伏期),FVEP(P2潜伏期)均较疗前降低,说明三组均有改善PRP患者VEP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VEP比较,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60’P100潜伏期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和治疗组15’P100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FVEP比较,对照组1和治疗组P2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中医药三联法可明显改善PRP的黄斑区视网膜功能,但对视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变还有待研究。4.三组患者疗后4周暗适应0.01、暗适应3.0、暗适应3.0OPS、明适应3.0、明适应3.0闪烁的b波振幅均较疗前提高,说明三组均有改善PRP患者b波振幅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和对照组1,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40%。治疗后三组FERG相比,对照组1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说明中医药三联法可明显改善PRP全视网膜电图的b波振幅,其疗效高于单纯口服益视饮。5.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组总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35%、75%、85%,三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和对照组1。治疗后三组总疗效相比,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2和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益视饮联合针刺疗法的效果高于单纯口服中药汤剂,中医药三联法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益视饮,中医药三联法和益视饮联合针刺疗法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视饮联合血塞通离子导入、针刺疗法对PR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视野平均缺损,改善眼底视网膜循环、视神经传导、视网膜代谢,且中医药三联法治疗PRP的效果优于益视饮组。中医药三联法和益视饮联合针刺疗法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其观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学位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276.7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
    2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西医治疗本病的研究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
        2.6 病例的脱落
        2.7 研究方法
            2.7.1 随机分组及给药方法
            2.7.2 口服中药
            2.7.3 针刺疗法
            2.7.4 中药离子导入
            2.7.5 观察周期、指标及检测方法
            2.7.6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7.7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可比性分析
        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3.2.1 视力的比较分析
            3.2.2 视野的比较分析
            3.2.3 图形视诱发电位的比较分析
            3.2.4 闪光视诱发电位的比较分析
            3.2.5 全视网膜电图的比较分析
            3.2.6 总疗效的比较分析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组方分析
    3 针刺疗法分析
    4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分析
    5 疗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霄兰;左韬;赵磊;张祝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病一例[J];辽宁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2 鹿麓;;针药联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22期

3 魏莉瑛;刘连幸;武蕾;龙娟;刘志权;;浅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17期

4 宁云红;马栋;郭承伟;;针药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5年08期

5 郭继援;;针刺辨证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18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年23期

6 张延菊;方晓丽;;温通针法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年04期

7 赵耀东;韩豆瑛;;“二龙戏珠”针刺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年07期

8 张素红;王超;冯梅艳;黄静;贾延磊;;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直肌巩膜深层埋藏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08期

9 姜威;李晶峰;高久堂;张辉;孙佳明;;石决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5年03期

10 谷英科;赵艳辉;袁卫华;;加减健脾升阳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脾气虚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涛;MNU诱导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时空特点及氢分子对其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2 王明扬;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视网膜血管闭塞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3 韩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筛查与临床表型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丁哲;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感光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曦阳;中药内服联合离子导入法治疗痰瘀互结型AMD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杨少伟;大鼠视网膜视杆与视锥振荡电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3 陈大颖;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王红民;耳穴贴压法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闪光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7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37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