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结合穴位埋线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8 03:0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配合电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系统评分、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FDI量表、Sunnybrook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FDI量表、Sunnybrook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WHOQOL-BREF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IgA、IgG、IgM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IgA、IgG、IgM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为81.13%(43/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及免疫指标IgA、IgG、IgM含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
        1.6.1 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
        1.6.2 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
        1.6.3 生存质量评价量表
        1.6.4 免疫指标检测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FDI量表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量表评分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IgA、IgG、IgM含量比较
    2.6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英,杨金凤;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1999年07期

2 王巍;王培芝;王亚辉;王惠君;郝淑芹;孙海民;;五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7期

3 张静;也谈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时机[J];中国针灸;1995年03期

4 彭忠琼;;针刺介入时间选取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05期

5 王声强,白亚平,于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针灸;2003年06期

6 方晓明;张军;;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年S1期

7 吴继勇;与《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一文的磋商[J];中国针灸;1995年03期

8 曾永红,陈瑞珠;针刺与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9 邱辉;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J];医学文选;2002年02期

10 李黄彤,刘建华;针刺健侧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J];福建中医药;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京京;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 宋莹;针刺调神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谢玉龙;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杨莎莎;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探讨及相关体外细胞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刘薇;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袁玉梅;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自噬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林凤英;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物理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诺;针刺对脑功能影响的数据采集与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于建春;衰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针刺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0年

10 陈国蓉;穴位埋线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丽雅;肥三针穴位埋线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许继宗;针刺腿面颊穴对单纯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温度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全贞雪;针刺腿面颊穴治疗单纯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高德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翠萍;周围性面瘫耳后疼痛与针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刘娜;针刺面瘫穴配合常规穴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焦恩虎;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贾静;针刺加心理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姚晓兵;不同的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10 陈晓琴;分期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8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8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