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13 12:02

  本文关键词: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儿外感发热,一般将其归于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常见的致病原大多为病毒,其次为细菌、支原体,真菌感染较为少见,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发病,临床以发热主要表现,并伴有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症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的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证型以风寒、风热证多见,全身症状或轻或重,需要及早治疗,否则易出现高热惊厥、抽搐、肺炎等并发症。西医治疗本病则以对症治疗、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为主,但存在体温反复、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在改善伴随症状、缩短发热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导师在临床中治疗本病的经验,以上感2号为基础方通过辨证加减化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观察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该论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分别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论述小儿外感发热的研究概况。临床研究: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以上感2号为基础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对本病的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案。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儿,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以上感2号为基础方进行随症加减治疗,水煎服或颗粒冲服,剂量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每日2~4次口服,记录其在用药前后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对疗效予以评价。上感2号方组成:金银花、连翘、黄芩、炒苦杏仁各10g、桔梗6g、生石膏25g、知母10g、玄参10g、薄荷6g、竹茹6g、焦神曲、浙贝母、北柴胡、白芍各10g、生甘草6g。采用自拟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表,对初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资料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并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统计治疗前后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观察以上感2号为基础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退热效果及中医证候改变情况,并分析总结上感2号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通过对50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按照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5例,占总例数10%:显效31例,占总例数62%;有效12例,占总例数24%;无效2例,占总例数4%,总有效率为96%;并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通过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后患儿的恶风、鼻塞、流涕、咽红、咳嗽、咳痰、倦怠、大便干等相关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退热效果显著,且退热后未再反复发热,证明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结论: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能有效退热,改善患儿伴随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风热型 疗效观察 外感发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语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30
  • 1 中医研究概况10-18
  • 1.1 外感发热病因10-11
  • 1.2 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病机11-12
  • 1.3 中医药治疗进展12-18
  • 2 西医研究概况18-24
  • 2.1 基本概念18
  • 2.2 病因及发热机制18-21
  • 2.3 临床表现21-22
  • 2.4 治疗现状22-24
  • 3. 小结24-25
  • 参考文献25-30
  • 前言30-3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1-41
  • 1. 临床资料31
  • 2 研究方法31
  • 3. 诊疗标准31-33
  • 3.1 诊断标准31-32
  • 3.2 观察内容与指标32
  • 3.3 分级量化标准32-33
  • 4. 研究结果33-37
  • 4.1 统计学方法33-34
  • 4.2 一般资料分析34-35
  • 4.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5
  • 4.4 临床疗效分析35-36
  • 4.5 总疗效统计36-37
  • 5 小结37
  • 6. 讨论37-41
  • 6.1 疗效分析37
  • 6.2 组方释义37-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3
  • 附录 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观察表43-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柳河中,柳瑞凤;小儿外感发热的论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4期

2 王鲁莉,夏立红;蒲金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J];四川中医;2001年10期

3 陶珊珩;双黄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4 王树卯;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5期

5 田伟,张文平,冯梅;清宣导滞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3例疗效观察[J];成都医药;2004年05期

6 王燕军;李春兰;;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2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7 张翼宇;张云洲;郭佐;何萍;;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近况[J];光明中医;2006年04期

8 李清芳;宋敏;;小儿热速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年14期

9 王艳丽;;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4例[J];陕西中医;2009年03期

10 马生莲;;升降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4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伟;张文平;冯梅;;清宣导滞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3例疗效观察[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杜启鹏;;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佐治小儿外感发热120例疗效分析[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3 刘小燕;;田惠民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解玲芳;王晶;张琼;;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原晓风;于世姝;;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晓燕;丁汝敏;杨化君;张晓云;张献忠;许晓强;王志敏;刘娟;李小艳;王慧明;;三阳清解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甘璐;李茜;;清感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体会[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8 张云洲;何平;张翼予;;白虎羌活汤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蔷华;;青蒿香薷水煎外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应用体会[A];第三届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连俊兰;邵征洋;王孙尧;许先科;;退热熏洗方佐治小儿外感发热120例疗效观察[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治春;治小儿外感发热[N];民族医药报;2005年

2 ;柴葛加味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冯晓纯 张强;刮痧治小儿外感发热[N];健康报;2009年

4 ;茵柴汤为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胡明明;治小儿外感发热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6 马荫笃;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施永连;五花八门的中医药退热法[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丽芳;小儿外感发热的证型分布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农丽华;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冯晓娜;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于世姝;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米继强;小儿抗毒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观察与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新喜;银葛清解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肺卫风热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刘安龙;小儿热必清胶囊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降热效果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谢小红;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宏媛;小儿清解灌肠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10 余俏俏;药浴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临床疗效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上感2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3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