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4:04

  本文关键词: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原来被人们忽视的疾病。例如干燥综合征,随着对它的了解逐渐深入,它的危害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主要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症状,可以累及呼吸、消化、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以及关节和肌肉等组织,造成多系统、多脏器受累[1]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SS可分为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原发性SS除典型的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受损外尚不伴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单纯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性SS除外分泌腺受损外还合并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2]。目前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其他多系统损害为主。对于最常受累的唾液腺和泪腺,导致的口干和眼干等局部症状,一般用局部外用药,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依靠全身性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虽能对局部症状予以一定的缓解,但副作用相对明显。随着干燥综合征的危害性逐渐增大,制定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目的本研究以患者口腔干燥症状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客观依据,观察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的影响。通过检测患者的静态唾液流率,以量化指标更科学更客观地评判疗效,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研究方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北京口腔医院涎腺科门诊就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患者,采用开放性临床试验方法,自身前后对照,总病例数30例。选取廉泉、中脘、气海、列缺(双侧)、鱼际(双侧)、照海(双侧)等穴针灸治疗,一周治疗3次,四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并计算有效率,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从性好,均遵医嘱按时针刺,配合完成本临床研究所需的各项观察指标,未有病例脱落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经过针刺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统计,治疗后口干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由6.07±2.288降低到4.07±2.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口干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由4.7±0.75降低到1.0±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静态唾液流率较治疗前升高,由0.367±0.307升高到0.600±0.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缓解8例(26.7%),显效10例(33.3%),有效3例(10%),无效9例(30%),总有效率为70%。结论通过对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发现,针刺能够有效的增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分泌,减轻患者口干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针灸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唾液流率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针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符号说明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34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11-24
  • 1 流行病学11-12
  • 2 病因12-14
  • 3 诊断标准14-15
  • 4 临床表现15-17
  • 5 治疗17-21
  • 参考文献21-24
  • 综述二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24-34
  • 1 古代文献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24
  • 2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24-25
  • 3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25-26
  • 4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26-31
  • 5 总结31-32
  • 参考文献32-34
  • 前言34-35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5-47
  • 一、临床资料35-36
  • 1 病例来源35
  • 2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5
  • 3 纳入标准35
  • 4 排除标准35
  • 5 剔除标准35
  • 6 中止试验标准35-36
  • 7 脱落标准36
  • 二、研究方法36-39
  • 1 实验方法36
  • 2 治疗方法36-37
  • 3 观察指标37-38
  • 4 统计方法38
  • 5 技术路线38-39
  • 三、研究结果39-42
  • 1 年龄、性别比较39
  • 2 口干VAS评分变化比较39-40
  • 3 口干症状评分变化比较40-41
  • 4 静态唾液流率(ml/10min)41
  • 5 口干症状疗效统计41-42
  • 四、讨论与分析42-46
  • 1 本研究的出发点42
  • 2 本研究方案的设计42
  • 3 针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思路42-44
  • 4 疗效分析与探讨44-46
  • 参考文献46-47
  • 结语47-48
  • 1 结论47
  • 2 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7
  • 3 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49-50
  • 个人简历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建雅,宫继宏;针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1997年02期

2 孟向文,陈爽白;互动式针刺法治疗抑郁症[J];上海针灸杂志;2003年11期

3 林志建,张洪艳;针刺治疗复视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3年12期

4 王莉莉,吕东;随经动态针刺法治疗落枕5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5 陈庆梅;针刺法佐治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06期

6 王东升;;意动针刺法治疗痤疮[J];中国针灸;2005年S1期

7 黄衍勋,张汉珍;两种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对比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8 曾宪锋;王梅康;许建阳;袁红;郝晋东;丁红;武媚;梁贵喜;;针刺治疗失眠8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12期

9 邵素菊;通督健脑针刺法治疗癫痫121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02期

10 黄炜,植兰英;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华盈;;“眼区四穴”针刺法与常规穴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燕军;蒋素英;孟江;;改良拔河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A];第8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唐成林;余敏;;针刺治疗失眠选穴规律及治疗方法浅析[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清琳;;强脊补肾针刺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8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刘紫薇;黄巍;张欢;;针刺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金瓯钧;;传统与矩阵针刺治疗耳聋疗效比较[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黄庆红;;综合针刺法治疗瘫痪的临床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8 罗和平;;针刺治疗中风介入时机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常小荣;严洁;樊凌;王超;;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进展[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胡艳明;李郡;刘建龙;;推拿结合导平、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苏晓华;“醒脑开窍” 针刺法已推广到四十个国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庆;针刺治疗郁证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2 黎彩霞(Lai Choiha);针刺加中药治疗视频显示终端综合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赖新一;针刺治疗失眠的病机探讨与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孙力;基于电信号的针刺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王世军;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及针刺防治机理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Marmori F.;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马学红;针刺抗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狄忠;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陈晓军;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陈加俊;脑梗死后脑可塑性机制及针刺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建胜;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与基底动脉TREK-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姜庆e,

本文编号:315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5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