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针配合针刺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铍针配合针刺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铍针配合针刺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铍针配合针刺拔罐疗法,对照组(31例)给予针刺拔罐治疗。治疗10日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VAS评分、PRI评分、睡眠效率评定、SDS评分,观察患者疼痛、睡眠及情绪缓解情况,最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评价。结果:63例患者中3人(治疗组2人,对照组1人)治疗过程中脱失,治疗结束两组各30纳入统计。(1)、总体疗效: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亦明显减少(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治疗前后的PR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比(P0.01),治疗后两组PRI评分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4)、两组治疗后的睡眠效率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两个疗程后患者睡眠效率评分均有降低,睡眠效率评分均有差别(P0.05);治疗组睡眠效率评分比对照组评分低,两组评分对比(P0.01)。(5)两组情绪状态SD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评分均有降低,但是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势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过程中两组治疗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铍针配合针刺拔罐疗法可显著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与针刺拔罐相比,疼痛缓解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 针灸疗法 铍针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7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3
-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8
- 1 临床资料13-14
- 1.1 病例来源13
- 1.2 临床诊断标准13
- 1.3 病例纳入标准13
- 1.4 排除标准13-14
- 1.5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14
- 2 研究方法14-15
- 2.1 分组方法14
- 2.2 治疗方法14-15
- 3 观察指标15-16
- 3.1 疼痛评分15
- 3.2 睡眠效率评分15-16
- 3.3 情绪状态评分16
- 3.4 不良反应观察16
- 4 疗效评价16
- 4.1 单项疗效评价16
- 4.2 总体疗效16
- 5 安全性评价16-17
- 6 统计方法17
- 7 质量控制17
- 8 技术路线17-18
- 结果18-25
- 1. 一般资料比较18
- 2. 治疗前后各组疗效比较18-23
- 3. 结果分析23-25
- 讨论25-31
- 1 中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认识与研究25-27
- 1.1 病因病机25-26
- 1.2 治疗方法26-27
- 2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27-28
- 2.1 发病机制27
- 2.2 临床表现及分型27-28
- 3 铍针、拔罐、针刺疗法治疗PHN的机理28-30
- 3.1 铍针治疗PHN的中医理论基础28
- 3.2 铍针治疗PHN机理28-30
- 3.3 拔罐与针刺治疗PHN的机理30
- 4 问题与展望30-31
- 小结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6
- 附录36-39
- 综述39-46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导师评阅表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辉,孙捷,王西迅,何建军,董福慧,郭振芳;铍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骨伤;2005年05期
2 邵志刚,段朝阳,张世贤;小铍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200例[J];河南中医;2005年05期
3 赵峰;张翔;尹辛成;;铍针治疗下肢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年12期
4 许国,张立欣;铍针治疗病毒性赘疣56例[J];中国针灸;1996年06期
5 王维明;;腹针结合铍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年03期
6 陈建鸿,董福慧;铍针治疗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骨伤;2004年05期
7 雷仲民,黄明华,尹辛成,董福慧,刘凯;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骨伤;2004年11期
8 孙捷,陈旭辉,王西迅,何建军,苏永宾,诸葛天瑜,郭振芳,董福慧;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医正骨;2005年05期
9 徐建波;新铍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6例报道[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1期
10 邹俊武;吴善瑜;雷安军;郭繁山;焦飞虎;;不同锋口宽度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宜;;铍针治疗上肢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评价[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捷;陈旭辉;王西迅;何建军;苏永宾;诸葛天瑜;郭振芳;董福慧;;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3 顾力军;杨中兴;雷仲民;董福慧;;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尹辛成;张翔;;铍针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瑞福;杨中兴;邵自民;董福慧;;铍针治疗锁骨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A];首届中国骨伤界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冯德荣;李海鸥;许琼瑜;朱芬;程华军;;铍针治疗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7 董福慧;;铍针治疗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皮神经卡压综合征)[A];全国中医药疼痛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会刊[C];2010年
8 冯德荣;贺谊春;李海鸥;许琼瑜;欧伊娜;朱芬;;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顾力军;常德有;沈红强;;铍针与毫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A];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瑞国;王建民;;新铍针治疗头风58例[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009年)重点论文选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周颖;铍针:给皮神经减压[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铍针治皮神经卡压性腰臀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陈茂梁 郭兵;提出新病名 建立新治法 骨伤疼痛性疾病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卫真;别把古法翻新说成个人创造[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刁吉亭;铍针治疗肩胛提肌止点张力性疼痛的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2 苏永强;铍针治疗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的机理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新波;铍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赵彦超;铍针配合针刺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3 范文哲;铍针治疗末梢神经张力性疼痛的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王维娜;铍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赵子俊;肩胛提肌起止点张力性疼痛铍针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6 刘兵;铍针治疗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即时止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梁伟春;铍针治疗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周晓天;铍针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9 方维;铍针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铍针配合针刺拔罐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