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29 23:13

  本文关键词: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盆炎I号方和中药保留灌肠在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盆炎I号方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中药盆炎I号方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经期结束3天后开始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妇科体征积分及疼痛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比较两组结果,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婚育情况、流产及宫内节育器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指标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妇科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侯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5)妇科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6)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体征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治疗均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妇科体征积分及疼痛评分,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药盆炎I号方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气滞血瘀型 保留灌肠疗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1.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中英文对照表8-11
  • 引言11-13
  • 临床研究13-36
  • 1 临床资料13-16
  • 1.1 研究目的13
  • 1.2 研究对象13
  • 1.3 诊断标准13-14
  • 1.4 纳入标准14-15
  • 1.5 排除标准15
  • 1.6 中止试验标准15-16
  • 2 研究方法16-18
  • 2.1 试验设计16
  • 2.2 治疗方法16
  • 2.3 观察指标16-17
  • 2.4 病情程度分级17
  • 2.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7-18
  • 2.6 剔除及脱落标准18
  • 2.7 统计分析18
  • 2.8 质量控制18
  • 3 研究结果18-26
  • 3.1 一般资料比较18-20
  • 3.2 治疗前疗效指标比较20-22
  • 3.3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22-24
  • 3.4 临床疗效比较24-26
  • 3.5 安全性比较26
  • 4 讨论26-36
  • 4.1 立论依据27-29
  • 4.2 中药治法与处方分析29-30
  • 4.3 保留灌肠方法的选择30-31
  • 4.4 疗效评价31-32
  • 4.5 疗效机理探讨32-34
  • 4.6 安全性与依从性分析34
  • 4.7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34-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综述39-61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开君;安汝经治疗慢性盆腔炎7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4期

2 黄佩云,冯加宝;中药保留灌肠后俯卧位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09期

3 郭春梅;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109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12期

4 苑葵,刘杏枝,胡泓;化瘀利湿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5 黄健玲,沈碧琼,李亚萍,王学兰;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年06期

6 章卫;中药保留灌肠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18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8期

7 宋玉荣;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1期

8 潘捷;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68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年03期

9 邱波,廖志立;中药保留灌肠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四川中医;2001年03期

10 赵惠香,刘爱田,井淑芬,刘文芝,牛合菊;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调护[J];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萍;;中药和中药点送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琳;黄伟礼;王世应;余森泉;林祖才;;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487例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严平;;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胜盆腔炎30例体会[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4 杨锡红;;自拟带下方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A];第三届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晓菲;林洁;;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章勤;何嘉琳;何少山;朱晓玲;许萍;;“芪竭颗粒”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7 姜桃花;;慢盆Ⅰ号联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春芳;;外敷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盖德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10 孙桂莲;李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278例疗效观察[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长海医院中医科 张丹英;慢性盆腔炎患者吃什么好?[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记者 李德元;慢性盆腔炎发病获得中医新阐释[N];健康报;2000年

3 陈国英;光子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刘长亮;下腹疼痛要谨防患有慢性盆腔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黄民杰;如何防治慢性盆腔炎[N];福建科技报;2008年

6 山西临县卫生学校 刘艳林;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方法[N];山西科技报;2012年

7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仇玉青;慢性盆腔炎治疗贵在坚持[N];健康时报;2004年

8 ;慢性盆腔炎包括哪些[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魏清秀;中医诊治慢性盆腔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周涛;慢性盆腔炎治疗多管齐下为上策[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晶;基于对相关细胞因子及NF-KB的调控探讨妇炎宁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机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英蕾;炎克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赵诗韵;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林素幸;灸法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海琴;慢性盆腔炎的证候规律调查及活血化瘀法调节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田德禄;妇宝颗粒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刘俊良;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马文光;炎克宁V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杨晓娜;活血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免疫分子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凌娜;妇炎宁汤调节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林;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朱美娟;自拟慢盆炎汤内服配合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范玲玲;头穴针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卵巢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

4 张利利;盆炎消止痛Ⅰ号方联合坤复康片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5 刘洪梅;补肾祛瘀综合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毛佑琴;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郭yN;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6年

8 丁超;丹元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洪小菲;中药内服、灌肠结合盆腔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10 董婷;“择期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5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0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