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温中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调气温中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调气温中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医科、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各症状积分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㧐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服用“调气温中方”(药物组成:白蔻仁、厚朴、丁香、良姜、木香、香附,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药药剂室煎制成饮剂),用法用量:1袋/次(200ml/袋),早晚温服;同时对照组服用“参芪健胃颗粒”(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茯苓、蒲公英、山楂、紫苏梗、青木香、桂枝),证书号:(2006)国药中保证字第217-1号,用法用量:1袋/次(16g/袋),早晚冲服。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为4周),并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都进行饮食卫生宣教,改善其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结果:研究得出: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则为70.0%,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脘冷痛、胃脘痞胀及呕吐清水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侯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气温中方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气温中方可以使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HP转阴率提高。
【关键词】:调气温中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0
- 1 材料与方法10-14
- 1.1 一般资料10
- 1.2 诊断标准10-11
- 1.3 纳入标准11
- 1.4 排除标准11
- 1.5 中止或剔除标准11
- 1.6 治疗方法11-12
- 1.7 疗效判定12-13
- 1.8 统计学方法13-14
- 2 结果14-18
- 2.1 一般资料分析14-1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15-18
- 3 讨论18-21
- 4 结论21-22
- 参考文献22-24
- 综述24-31
- 参考文献29-31
- 附录31-32
- 致谢32-33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33-34
- 个人简历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力勤;胃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王元浩;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4期
3 姜志昂;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4期
4 邢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6期
5 杨俊,孔炳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综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6 郭常亮,王永春,李瑞林;胃夫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8期
7 唐付才;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8 梅天一,周福海;自制胃萎复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9 金东明,季幸姝,孙树权,齐忠志,王彩霞;近五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临床及实验进展特点[J];中医药学报;2001年06期
10 刘恩松;胃复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J];河北中医;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樵;夏飞;;周亨德老中医谈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明河;蔡锦莲;;萎胃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135例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孟胜喜;;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之我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亮;;唐志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梁国英;李明;;谢晶日教授舌镜互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常松;;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启泉;杜艳茹;刘晓辉;;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佃贵;孟宪鑫;李刚;;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佃贵;娄莹莹;史纯纯;崔建从;俞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马山;;再谈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胃宁和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达93.1%[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冯瑶 德宁;中医可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变坏”[N];新华日报;2006年
3 大兵;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自我保护[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中药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熊锋宝;正确对待慢性萎缩性胃炎[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7 石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胃灵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文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饮食调节[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 刘舟 张卫华 骆殊;孟景春:慢性萎缩性胃炎三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秋河;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郭红梅;曾斌芳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扶正消萎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郭琳;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魏玉霞;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梅惠文;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陈国忠;周德丽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韦玉娜;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张伦;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杜琳;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钟e,
本文编号:33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