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PSD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中风后康复的针刺治疗(取瘫痪一侧穴位)。选取穴位及针刺法按照《针灸治疗学》(第六版)中风中经络的操作方法。上肢:肩毭、曲池、手三里;下肢:环跳、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头针:对侧顶颞前斜线。治疗组选用太冲、合谷、神门、脾俞、肾俞;对照组:水沟、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中医证候量表、HAMD抑郁量表评定疗效。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2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HAMD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2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及HAMD评分,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调原补俞 肝气郁结 中风后抑郁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表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9
- 文献综述9-19
- 1. 中医学对PSD的认识研究9-14
- 1.1 病名的认识9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9-11
- 1.3. 辨证分型11-12
- 1.4 针灸治疗PSD的研究进展12-14
- 1.5 中药治疗PSD的研究进展14
- 1.6 其它治疗14
- 2. 现代医学对PSD的认识研究14-19
- 2.1. 病名的认识14
- 2.2 病因的认识14-15
- 2.3 发病机制15-16
- 2.4 中风后抑郁的治疗16-19
- 临床研究19-27
- 1. 一般资料19-22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19
- 1.2. 诊断标准19-21
- 1.3. 疾病程度分级21
- 1.4 纳入标准21-22
- 1.5 排除标准22
- 1.6 剔除标准22
- 1.7 脱落标准22
- 2. 治疗方法22-23
- 2.1 基础治疗22-23
- 2.2 分组治疗23
- 3. 统计方法23
- 4. 疗效评定标准23-24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24-27
-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24-25
- 5.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5-26
- 5.3 结果分析26-27
- 讨论27-31
- 1. 立题依据27
- 2. 调原补俞法理论依据27-28
- 3. 调原补俞法选穴依据28-30
- 4. 不足与展望30-31
-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7
- 附录37-42
- 发表论文42-44
- 个人简历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莉;颜红;;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解郁合剂治疗肝气郁结型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年05期
2 徐和平;李香斌;赵元;罗明;田二坡;杨应国;潘洁;黄之前;陈胜辉;;肝气郁结型勃起功能障碍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6期
3 徐光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气郁结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年07期
4 马建华,都旭;解郁冲剂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年05期
5 余波;刁本恕;;内外合治法治疗肝气郁结型胁痛32例[J];新中医;2006年06期
6 程慧琴;杨静;;肝气郁结型不孕症的中西医认识[J];江西中医药;2007年11期
7 于军桥;张蜀武;张培海;;益坎胶囊对肝气郁结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2期
8 王嘉悦;;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气郁结型乳腺肿块40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年02期
9 黄运坤;陈金;黄云清;;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62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9年05期
10 杨春柳;肝气郁结型崩漏证治体会[J];河北中医;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静;刘娟娟;朱小娟;龚娟;;心理疏导治疗肝气郁结型白癜风的研究[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黄河清;卢峰;陆顺意;李大治;;肝气郁结型发作期哮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初步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伟民;刘冰;;解郁安神方合用黛力新治疗中度抑郁发作疗效研究[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余波;刁本恕;;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肝气郁结型胁痛经验[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红兵;肝气郁结型心理应激人群药物及心理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斯文;针刺联合五行音乐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安全性及远期评估[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孙前明;疏肝法对肝气郁结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杨春艳;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张良振;黄芩柴胡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女性痤疮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宋洪娟;中医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赵如意;中药三联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7 杨黎黎;体针结合艾草精油局部推拿对肝气郁结型乳房偏小求美者乳房形态改善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陈志东;针刺配合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翟茜;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轻中度肝气郁结型郁病[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5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