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评价及对血浆NPY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评价及对血浆NPY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应用佩连麻黄方联合基础治疗加针刺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初步评价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患者中选择64例符合条件的单纯性肥胖症受试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控制饮食配合合理运动的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曲池,支沟,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内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佩连麻黄方,300ml,早晚分服。连续治疗12周,治疗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体重,BMI, WHR,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血清TC、TG、LDL-C,血浆NPY含量变化,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1.经过1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肥胖指标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经过12周的治疗后体重、BMI下降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PY含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可显著减轻体重,降低BMI。2.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够降低中医证候积分。3.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可以降低血清TC、TG水平。4.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能够降低血浆NPY含量及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达到减轻体重、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减轻胰岛素抵抗的疗效。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佩连麻黄方 针刺 NPY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胃热湿阻型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文献综述10-21
- 1. 祖国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及研究进展10-16
- 1.1 祖国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名的认识10
- 1.2 祖国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因病机的认识10-12
- 1.3 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12-14
- 1.4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14-16
- 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与研究进展16-21
- 2.1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6-18
- 2.2 单纯性肥胖的现代治疗18-21
- 临床研究21-27
- 1. 资料与方法21-23
- 1.1 一般资料21
- 1.2 诊断标准21-22
- 1.3 病例选择22-23
- 2. 研究方法23-27
- 2.1 分组23
- 2.2 治疗方法23-24
- 2.3 疗程及观察记录方法24
- 2.4 观测指标24-25
- 2.5 疗效判定标准25-26
- 2.6 统计方法26-27
- 结果27-31
- 1. 病例完成情况27
- 2. 疗前可比性分析27
- 3. 疗效分析27-31
- 讨论31-40
- 1. 立题依据31
- 2. 现代医学理论基础31-34
- 2.1 胰岛素抵抗,神经肽Y与单纯性肥胖的关系及发病机制31-33
- 2.2 胰岛素对摄食中枢的影响33-34
- 3. 疗效分析34-35
- 3.1 对体重、BMI、WHR的影响34
- 3.2 对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影响34
- 3.3 对NPY、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34-35
- 3.4 对血脂水平的影响35
- 4. 佩连麻黄方的创立背景及组方意义初探35-37
- 5. 针刺作用机制、选穴及方义37-40
- 结论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51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1-53
- 个人简历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刘玉祁;李春华;苑鸿雯;张鹏;林驰;辛思源;郭峥嵘;马良宵;朱江;;关于机体相关因素对针刺得气影响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3年04期
2 傅德元;;谈针刺得气[J];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12期
3 王水清;促进针刺得气的一些方法与体会[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4 张海杰;针刺与得气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06期
5 杨晓桦;针刺治疗眼病体会[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6 潘光辉,田莉娅;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3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8期
7 廉治军,曲燕;王耀斌教授针刺经验辑略[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8 周立志,赵大贵,彭力;针刺致声音嘶哑之管见[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1期
9 潘永清;;针刺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7年01期
10 由克举;;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J];河南中医;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虹;;有感于针刺“得气”——王毅刚老师经验[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荣英;李泳庭;;针刺得气在痛症中的应用[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3 邢方印;张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陈秀荣;;针刺的护理[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梁粤;皮敏;;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育红;;针刺戒烟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金钰红;金钰钧;;矩阵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邝伟川;;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述荣;;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延东;崔秋红;于桂芬;;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 杨金生 王莹莹 程凯 王宏才 朱兵;三要得气至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良登;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针刺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刘俊岭;专家认为针灸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头部围针治中风失语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针刺治疗肩周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调卫健脑针法治失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乐微;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西通;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配伍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雷红;针刺“得气”古籍数据库的建立及“得气”对Bell's麻痹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龚岚;针刺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D];复旦大学;2005年
5 黄波;针刺治疗Bell’s面瘫得气、心理因素与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及心理因素与面瘫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曹纤;针刺结合康复在中风恢复期的临床应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和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最佳疗效方案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李承俊;针刺及超声波、低周波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9 黄博辉;不同时期针刺干预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高琼璧;针刺治疗腰痛分子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雯;针刺干预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内ERK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影响[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月;针刺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徐洋;针刺结合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艳平;针刺脾相关穴位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肖婷婷;针刺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血清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影响的量效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陈玲;针刺结合心理疏导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异常情绪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朴林林;针刺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周晓红;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腰肌劳损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文巧;射频消融术与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吕君玲;辨位循经针刺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佩连麻黄方配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评价及对血浆NPY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