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复制实验大鼠模型,对天麻通心脑方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进行考察及评价,对其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将实验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采用药理学方法研究天麻通心脑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以及观察其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及心脏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影响。结果:天麻通心脑方各剂量组能显著抑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天麻通心脑方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切片可见局部内膜增厚,不平整,血管内壁出现斑块,血管腔狭窄。天麻通心脑方低剂量组大鼠可见血管壁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有较小隆起斑块形成。而高剂量组大鼠则无明显血管内壁斑块出现。模型组大鼠心脏病理切片可见局部内膜增厚,不平整,甚至血管内壁出现斑块,血管腔狭窄。天麻通心脑方低剂量组大鼠少量坏死崩解物与脂质糅合成粥样物质,聚拢成较小的隆起斑块。病变血管周围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而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内膜稍显增厚不平整,无明显血管内壁斑块形成出现。结论:1.天麻通心脑方高剂量能有效改善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导致的血行不畅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而低剂量效果不明显。2.天麻通心脑方高剂量能明显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而低剂量效果不明显。3.天麻通心脑方高剂量能明显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血管粥样化进程及心脏心肌内动脉血管的堵塞,抑制其血管内壁斑块的形成,而低剂量效果不明显。4.天麻通心脑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相关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病理形态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9;R-3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中英文缩略词语对照表10-11
- 前言11-14
- 第一部分 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14-45
- 1 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4-21
- 1.1 实验目的14
- 1.2 实验材料14-15
- 1.3 实验仪器15
- 1.4 实验方法15-16
- 1.5 统计方法16-17
- 1.6 实验结果17-20
- 1.7 小结20-21
- 2 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的影响21-26
- 2.1 实验目的21
- 2.2 实验材料21
- 2.3 实验仪器21-22
- 2.4 实验方法22-24
- 2.5 统计方法24
- 2.6 实验结果24-25
- 2.7 小结25-26
- 3 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26-36
- 3.0 实验目的26
- 3.1 实验材料26-27
- 3.2 实验仪器27
- 3.3 实验方法27-30
- 3.4 病理分级30
- 3.5 实验结果30-35
- 3.6 小结35-36
- 4 讨论36-40
- 4.1 模型评价36-37
- 4.2 组方释义37-38
- 4.3 天麻通心脑方作用机理探讨38-40
- 5 结论40-41
- 6 展望41-43
- 参考文献43-45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45-62
- 参考文献57-62
-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62-63
- 科研情况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赵瑛,付筱梅;御风胶囊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年02期
2 杨鉴冰;杜艳玲;;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9年01期
3 韩水荣;白梅荣;萨出日拉;根玉;田梅;;蒙药枸杞子-7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何贤弟,杨志焕,陈惠孙,刁有芳,孟海杰;氟碳代血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3年04期
5 陈崇尚,何德庆,高其铭,安彩贤;神痛宁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成药;1994年07期
6 周德荣,朱明,居海亮;利血康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8年Z1期
7 许利平;杨鑫伟;李情琴;商硕;郭晶晶;刘凤琪;张楠;侯睿;陈敏;赵含森;;祛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年01期
8 刘凤云,海平;晶珠降脂排毒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张茂威,吕国全,魏月容,冯妙芙;大鼠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杨春旭 ,戴盛明,李桂生;蝎龙液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正常大鼠血小板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善民;黄丽娟;何显教;黄俊杰;晋玲;梁祚仁;王彩冰;阳秀英;黄彦峰;黄永毅;;高温复合噪音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王彩云;邓宏珠;林哓春;;胡枝子对实验性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魏秋实;邓伟民;;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赵振虎;柳晓兰;邱丽玲;苑晓玲;熊国林;王宝勤;罗庆良;从玉文;;不同剂量辐射损伤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吴国学;张振凌;;不同种类酒炮炙牛膝饮片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彦;赵玲;张硕峰;;脑栓通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及对急性应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宇燕;李涯松;万晨旭;别晓东;刘华;万海同;;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8 吕圭源;陈素红;王辉;温慧萍;汤小华;余晟;张益勋;张伟;;杜仲等甘温归肝肾经中药对肾阳虚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生化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9 裴瑾;颜永刚;万德光;莫书蓉;;桃仁油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永辉;李艳彦;周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实验性冻疮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志庆;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2 刘超萍;妇科止血消痛颗粒对产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涛;通脑心脉灵对血瘀型实验性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万玛草;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杨银花;早期NAFLD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与血瘀证关系的实验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乔铁;人参当归不同配比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7 李凭;桂枝汤对大鼠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8 连捷;中药益糖康对不同病程STZ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沈丹;芪竭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李志强;欣通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