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论文天下 >

试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15-02-04 10:45

 

  [论文摘要]实践创新能力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体育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创新应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前提;应以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应以加强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加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等方面的论述,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相关探讨。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实践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21世纪是高科技纵横的世纪,新世纪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应时代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新课题。人类创新步伐的飞速前进,已成为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巨大动力。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靠创新的学习,创新的学习最终需要靠创新的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创新应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前提

  自信心属于意志心理范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体育实践能力大致可包括运动技能的自学能力,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运动竞赛的组织和裁判能力,对一般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紧急处理能力和体育欣赏能力等。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培养与发展创造能力就无从谈起。激发学生兴趣是体育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要发挥各种优势条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以主体意识和能力发挥为前提,以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关键,创新是适应社会需要而高度发展的多样化个体的张扬。多样的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和本质的表现,实现创新教育必须以个性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因为自信心和好奇心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作出一些个性表现行为,不要随便训斥和轻易给予否定。因为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已能自觉地将体育学习中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自己认知、观念和理想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提倡积极的自我精神和迎接挑战的勇气,这种心态是培养创新能力必备的心理因素。

  二、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以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心理品质的表现。这种心理品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心理过程,对于学生这一特定对象来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学生“自主学练”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更大发展,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满足,进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娱乐、健身、健美项目,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努力拓宽学生的锻炼途径,丰富其社会知识,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体育教材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编写和选择体育教材内容要以强身育人为目标,力求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适应国家、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要求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刻不忘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大学体育师资的观念革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体育教师应把创新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三、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以加强学生的活动为中心

  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J. S. Bruner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作用绝不是一种被动的对语言规则和句型重复记忆的活动,相反,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被视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那么应用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语言的规则、原理不应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与逻辑思维活动来掌握。这是对经典教师观“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一大转变。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恰恰相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开发他们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寓理于趣、以趣引思、趣中长智。兴趣并非智力因素,但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意志,唤起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说来,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观察的方法、步骤和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要告诉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及全面观察,既要观察到技术动作的表层现象,又要了解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和用力顺序。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把学生在观察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基础

  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和长期性需要有丰富的体育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因此,在体育教学上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学生的近期效益,又要对其今后的自我锻炼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要针对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特点,扩大理论知识面,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性。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运用于实践,学生在“碰到实际情况时能妥善地处理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来步入社会后,能根据社会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健身方式,终身参与锻炼、科学锻炼。具体做法是:在实践课上多问学生“为什么”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准备活动中,做慢跑和徒手操等练习时,结合生理、生化等知识,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进行理解和运用,提高自我锻炼的效果。

  五、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以加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

  教师除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外,还应该设法开辟学生体育的第二课堂,即利用课外时间搞一些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应用的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用以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由知识、智力和个性品格构成的一个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要培养创新能力,知识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格是保证。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知识、智力和个性品格的综合体现。现代教育十分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期,有一定独立思维和认知能力,对事物能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是接受教育、不断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授技术”的阶段,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启发和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实践能力和锻炼习惯,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自身条件,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活动,以达到长期健身的效果。
  综上所述, 高校的体育教学形式,主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要灵活、多样,与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如的环境,使学生在最佳精神状态下,既学到了体育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确立广义的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完善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以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为杠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本文编号:12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lunwentianxia/12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