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十年建设”时期新疆爱国主义教育分析

发布时间:2015-02-02 17:01

1.引 言

1.1 选题目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现代国家教育永远的主题,但爱国主义又是历史的和具体的,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有着自己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因而这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性研究等学界已有丰富成果,视角也比较丰富。针对新疆等边疆、多民族、多元文化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有分量的成果虽然也不少,但与其实际需要相比还相去甚远。尤其是从多视角研究的要求来看非常薄弱。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许多民族天性好动、能歌善舞,喜欢以各种娱乐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十年建设”时期,人们的娱乐形式之一是看电影,因而电影对人们思想情感觉悟的影响也比较大。基于此种认识我选择了以考察此阶段在新疆放映的电影为视角,以此为切入点透视新疆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总结经验获得对今天的一定启示。当然基于理论水平的局限和材料的有限性,文章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深度也难免有限。

1.2 选题意义
选题的理论意义有以下两点:第一、从电影作品中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把文艺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强调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重新认识和重要作用的重申。 第二、以分析以往所放电影的途径审视新疆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为研究爱国主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新疆有自己的区情、特点和规律,通过总结和把握其历史上的逻辑性和内在规律性,得以深入客观的了解新疆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新疆特色,从区域历史的角度透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更加有利于新时期新疆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
选题的现实意义是:第一、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祖国的西大门,新丝绸之路的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的重要阵地。因此,在新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只有不断加强新疆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促进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为新疆的政治稳定和边防巩固提供保障。第二、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民族、中华文化和国家历史的认同存在问题,所以,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个人、族群、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树立起国家利益第一的原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并为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第三、在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代社会,除比较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外,国家间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媒介,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包含着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不但对国内民众有教育、引导作用,更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途径之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

1.3 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高,重点有所不同。本文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涵义、对象、内容、要求等方面,结合及新疆本地区的特点以“十年建设”时期新疆放映的电影为考察对象,分析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学术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针对当前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1)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的必然结果。国内研究学者的观点如下:刘文江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田野、山川和人民的深挚眷念和热爱,是对祖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崇高自豪感,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柳礼泉也认为爱国主义的实质是对祖国、对民族特有的持续而稳定强烈而深刻的情感。①而马宁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心理现象。②
普遍来说,爱国主义应该包括爱国情感、道德规范、政治原则、以及法律规范这四方面。爱国情感作为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属于这一范畴的,道德,政治和法律这三者的顺序是对爱国主义是从初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
(2)爱国主义教育的界定
有些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范畴,也就是说,相关的教育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从而激活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被称作爱国主义教育。其中唐霞等人就赞同这一观点。①
此外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是聚焦在政治教育范畴。首先从爱国主义的历史性特点出发,围绕党和国家的某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政策导向来阐述爱国主义教育。李辽宁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上发表的《六十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李祖超、张爱国所撰写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十年》;邹东山发表的《我党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卓晴君发表的《对六十年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等等都侧重从政治功能来界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

2.新疆爱国主义教育释义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应当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1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1918 年 11 月列宁在经典著作《皮季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中给出了社会主义中国最为原始的爱国主义概念,即:“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但后来经校订发现, 这句话的译文不准确,因此在 1985 年纠正为“爱国主义是由由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绝而形成的一种极为深厚的感情”。①但是前一概念仍是支配我国头三十年的理论之基,并在此基础上,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结出实践之果。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侧重于,爱国必须首先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内各阶级进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爱国主义必须与共产主义相结合;爱国主义必须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关于爱国主义的涵义,国内研究学者的观点如下:
学者朱兆中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作为自己最高职责的思想观点。即,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 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
学者刘文江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田野、山川和人民的深挚眷念和热爱,是对祖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崇高自豪感,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柳礼泉也认为爱国主义的实质是对祖国、对民族特有的持续而稳定强烈而深刻的情感。
这些学者的观点可概括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还有学者主张爱国主义内在的应包涵三个层次:情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如朱炳元、毓海等人就坚持这一观点。主要内容是:第一,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爱国情感,是一种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①
现代意义上的祖国,有三层含义:(1)一定区域内的国土。我们的祖国首先是由 960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风貌、自然资源所构成的。(2)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国民。在一个共同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和社会关系相互影响。(3)建立在这块土地和人民之上的实施阶级统治的政治机构——国家。所以祖国就是由国土、国民和国家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爱国主义情感也必然表现为对家乡美丽山川的爱,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对自己的国家的爱。
...............................

2.2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范畴,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它是民族凝聚的文化内核,是国家昌盛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2.2.1 爱国主义教育的定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表现为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团结、联合和国家的统一;对外敌的入侵,团结对外,英勇抵抗,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与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作斗争。
1994年8月23日,中央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详细地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及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措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扩大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强调通过在群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取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并着眼于建立起长远的教育机制,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社会主义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教育人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去观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站在维护祖国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处理个人和祖国的关系;热爱、建设、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同胞、尊重国内各族群人民、平等友爱、互相支援,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和狭隘民族主义。
2.2.2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对象
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针对全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是学校,重点对象是广大青少年。
学校是对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担负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中去的责任。课堂教学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的重要方式,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同时也肩负着做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
..............................

3 “十年建设”时期新疆电影事业发展情况 ......................... 18
3.1 新疆电影公司及影院建设 .................................. 19
3.1.1 新疆电影公司简介 .................................... 19
3.1.2 新疆影院建设 ........................................ 20
3.2 新疆电影创作情况 ........................................ 22
3.2.1 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影片 ............................ 22
3.2.2 天山电影制片厂译制的影片 ............................ 25
3.3 新疆影院放映电影的分类 .................................. 26
3.3.1 革命战争题材片 ...................................... 26
3.3.2 历史文化题材片 ...................................... 27
3.3.3 社会生活题材片.......................................29

4 “十年建设”时期新疆放映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十年建设时期新疆的电影事业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初具规模,从引进到自我创作,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阶段。各类电影的创作与放映从各个方面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和幸福生活的崇高事业和理想;歌颂了共产党员、革命英雄和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远大理想和牺牲精神;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价值和理想;歌颂了各族人民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忠诚;歌颂了各民族相互了解、沟通、理解、交往、互助互爱进而结成深厚友谊的民族团结精神,感人的故事、质朴的表演深深的感动并激励着当时的人民群众,起到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当然基于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和艺术水平的限制,影片也带有浓厚的阶级斗争色彩、简单化、脸谱化问题。

4.1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肩负着宣传革命道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要在影片中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爱国主义,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4.1.1 歌颂共产党的价值理想和信念、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主要讲述了1939年,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共产党中央为加强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派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假扮夫妻,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间产生了爱情,后经领导批准结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侠不幸被日军逮捕。不久日军怀疑他是重庆国民党派员,将他释放出来。出狱后,国民党地下人员姚苇也误认如此,想拉李侠下水,为国民党工作。李侠深入虎穴,巧取敌人情报,并将敌人的谈判内幕在报上揭露出来。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奉命转移。恰在此时,两个紧急的重要情报必须要发出去。李侠承担了任务。他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让妻子带儿子先行转移。当他发完电报,已被敌人包围。他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
透过演员细腻真挚的表演,李霞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敢于对敌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当时的人们,李霞和兰芬纯洁的无产阶级爱情也深深感染着当时的青年男女。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将个人的利益最小化,甚至视党的和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充分地展现了共产党人无私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类似的影片还有很多,如前介绍的《两代人》中赵彬和孟英,为了保持住一个共产党员的节操,甘愿牺牲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共产党价值的形象体现。大量的类似影片的不断重复放映,一次次的深化着人们对党的认识,强化着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
电影《董存瑞》中的主人公就是具有表现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牺牲精神的代表性影片。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而尽心竭力、流血牺牲的故事。他有着朴素的阶级觉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最终以自己宝贵的生命履践了对党的庄重誓言。反映了一位参加革命的普通共产党员在斗争环境中的心路历程, 故事情节生动,真实感人。
在中国革命历程中那些千千万万投身革命的人, 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 也没有彪炳千秋的功勋, 而且刚参加革命时也不是一个理想目标清晰,富有经验的革命者, 即使在革命道路上经历风雨, 摔打锤炼,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也无悔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如董存瑞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其他的人物,如《小兵张嘎》中的张嘎, 《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银环,《独立大队》中的马龙,都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代表。在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斗争中,许多中国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经历挫折和艰辛,中华民族在近代饱受屈辱, 无数华夏儿女为民族独立、 自由和解放而前赴后继, 舍生忘死, 历经坎坷艰辛,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艺术地展现了这幅波澜壮阔、 辉煌壮丽的历史画卷, 电影中深深浸润着、 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并通过全新的视听艺术形式加以诠释、宣扬, 很好地起到惩创人心, 激励世人, 鼓舞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
4.1.2 反映国际主义精神
电影《友谊》(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这是一部歌颂中朝人民以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为主题的影片。志愿军某侦查排在完成敌后抓俘虏任务的归途中,碰见美国侵略军鞭打一群被抓的朝鲜群众。侦查员们冒险把即将临产的孕妇金玉顺抢救回来。女医生李志华和女护士小兰又冒险越过敌人炮火封锁区,赶到前线抢救。在志愿军战士和医生的救护下,顺玉转危为安,生下孩子,取名“友谊”。不久,排长去敌后侦查,敌人炮兵部署情况,被敌人发现身负重伤,正在敌人要枪毙排长的千钧一发之际,金玉顺挺身而出,用计骗开了敌人。她为了救排长用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教育。
...............................

5 小结

在这个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工作者在创作电影时,有意识地发扬传统美学的教育功效,突出表现为劝善惩恶。赞美人性的善与美,鞭挞其中的丑恶。作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是一方面是对中国曾遭受屈辱和人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再现,另一方面是对寻求拯救真理和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揭示。对战争与和平、 民主与独裁、 仁爱与残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的赞扬和讴歌,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歌颂,并通过这种褒扬引导人们倾向、学习、践行党的价值、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教育功能和感召力量来净化世人的心灵, 提升民族道德精神品质。
首先,电影起到了传播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作用。其次,电影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三,宣传了党的民族团结平等原则和民族团结思想。第四,电影继承了民族传统,,传播了中华民族文化。第五,电影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浓浓的痕迹。过于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功能,过于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演员表演过于形式化、单一化、脸谱化过于僵硬的问题。
从“十年建设”时期,新疆播放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电影来看,电影以它特殊的方式影响和教育了当时的群众,传播了当时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们的生活和思想。使得人民感受都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党的理想信念,进而愿意为建设更加美好和强大的国家而不断努力奋斗。同样。在这十年之中的,电影也从反面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特点,当然,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电影的政治化过于明显,影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脸谱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就过于限制电影艺术事业的发展,而仅仅将它当做了教化人民的工具,失去了它本身的发展特点。
因此,在新时期,电影生产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电影生产过程中人们头脑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是难免的,唯一能统一大家的言行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要认真学习,共同为党的电影事业奋斗。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1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