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无忧论文网治安管理学论文范文:城乡联合部社会治安共同协助治理方式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5-02-02 17:05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突出,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社会管理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1近年来,随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处在城市边缘和农村交界地带的城乡结合部,成为治安治理的“盲区”“治安洼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治安问题。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重要纽带,具有多元的社会利益结构、不同的社会阶层、复杂的人群结构等特征,往往成为矛盾纠纷、刑事案件等社会治安问题高发区域,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共性难题。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形势日益突出且错综复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在特殊地理区位的城乡结合部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普遍较差,无照摊贩、黑车等社会问题较多,使得该区域成为无固定职业的外来人口造假、贩假、偷盗、抢劫、卖淫等案件多发地,案件曾占到全市发案总数七成以上。”2城乡结合部汇聚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城乡土地分割与城市行政管理弱化等一系列难点问题,尤其是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离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确保社会稳定任重而道远。
有效的社会治安治理是形成良好治安环境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不同于城市社会治安治理,又不同于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治理,效果不理想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已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已难以应对城乡结合部特定区域的社会治安治理,不能满足当前的客观实际,需要重新探索。
因此,在此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中的社会治安问题研究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当今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而现实的研究课题。
本文分析和研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问题,以济南市七贤辖区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模式,对于推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济南市的社会治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将城市城乡结合部特定区域作为社会治安问题研究切入点,从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视角,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出针对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对策,对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扩展了社会治安治理的研究范围。
同时,本文就城市城乡结合部公共管理的社会治安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模式,深化了对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研究的认识。
...........................

1.2 本课题国外、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梳理文献,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治安治理的研究现状综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城乡结合部的概念研究
理清城乡结合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对社会治安治理的范围进行界定。
首先梳理城乡结合部的概念,在国外,只有相近概念的参考文献,如德国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斯(1936)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城市边缘区(Urbanfringe)这一概念。③比较公认的较为完整的概念是普里沃(R. J. Pryor)(1968)提出的:“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变地区。”④这两个定义类似于本文中提出的城乡结合部的概念。
在国内,城乡结合部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出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城乡结合部俗称“郊区”,又称为“城郊结合部”。其中,在各种城市化理论研究中,对城乡结合部概念的描述有很多,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概括的如李晓玲、陈宙颖(2003)认为“城乡结合部又叫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交错地带,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是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由城市建成区向外延伸,最终过渡到农业用地。这一区域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点,既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区,也是城乡功能的混杂区”。⑤
宋国恺(2004)在《城乡结合部研究综述》认为“城乡结合部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自身的完善,产业分散化以及农村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市化等等因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具有不同意义的区域,即城市与农村的功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交错,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往那种城市与农村之间明显的分界线己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城市和农村相互包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即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又不同于传统农村的中间地带,从其特征、结构及功能看,它实质上是在传统的城市与农村地域之间形成的一个新的独立地域实体。”⑥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概括的如王玲慧(2006)认为“城乡结合部区域受城市、乡村和其他外来成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呈现出明显的人口混杂性、经济混杂性、景观混杂性和管理混杂性。”⑦
冯小英(2007)等学者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地域交叉、农(民)居(民)生活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的‘三交叉’。”⑧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对城乡结合部的概念界定众多,分别从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去界定城乡结合部,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表述,尚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创建良好的治安秩序,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才能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研究社会治安治理的问题范围是城乡结合部,侧重地域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将城乡结合部放大为一个特殊经济地理区域,具体界定为城市(含卫星城市)主城区以外,纯农村地区以内的过渡区域,包括了一些经济开发区、新兴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无忧论文网治安管理学论文范文:城乡联合部社会治安共同协助治理方式的分析


2. 社会治安的概念研究
社会治安是一个历史的、政治的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治安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是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外在表现,其产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

2 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相关理论

治理理论、善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前沿理论的代表,对我国社会治安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各国政府面临众多管理危机,主要是社会管理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的困境中提出的理论。
“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治理常与“统治“混用,但治理不等同于“统治”,“西方的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之所以提出治理概念,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是他们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又看到了国家的失效。”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 Gerry Stoker)在《作为理论的治理: 五个论点》中,总结了各国学者关于治理的观点为以下五个方面:“①治理主体不完全是政府这个主体,还包括其他社会主体; ②治理的目的是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但治理主体职责界定不清; ③治理主体彼此间存在着权力的依赖; ④治理主体间构筑成一个自组织网络; ⑤治理的手段和方法不再局限政府的权力等,还存在其它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治理是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对于“治理”概念的界定,较有权威定义的是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对治理概念的界定:“治理是各种机构或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多方面的总和,调解不同利益主体并相互合作实现目标的持续过程。既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达成的非正式的制度。其特征是: 治理不是一整套固定的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相互协调的过程;治理过程不是建立在控制之上,而是协调;治理不仅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政治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世界银行《1997 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指出,好的治理的核心含义是,政府的职能应该从“划船”的转变为“掌舵”的。“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该采取与社会合作互动、共同治理的模式。”
...............................

2.2 善治理论
西方的政治学者们既看到了市场失败,同时又看到了政府失败,所以提出了治理概念,希望用治理机制来对付国家和市场的失败,但治理也不是万能的,同样存在失败的可能。后来提出“善治”(Good Governance)等概念的理论最有影响。俞可平教授认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理论关注社会管理力量,重视发挥公众和社会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强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对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管理,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因此,善治理论要求治理各主体应有相应权力,需要明确各主体责任,相互协同配合。

2.3 协同治理理论
在中华文明中,早就诞生过协同的思想,如在《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强调齐心协力的重要。“协同”一词在《辞源》中解释为:和合,一致,《后汉书·桓帝纪》:“激愤建策,内外协同。”
协同治理理论来自协同学或者协同论(Synergetics),协同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协同学即“协同合作之学。”“20 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通过对物理学中的开放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协同学的思想。”赫尔曼·哈肯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协同系统,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在外在参量的驱动下和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反映了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结合力的大小和融合度的高低,是辩证唯物主义量变引起质变哲学的生动体现。
“基于协同学理论和治理理论,协同治理是指在公共生活过程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子系统构成开放的整体系统,货币、法律、知识、伦理等作为控制参量,借助系统中诸要素或子系统间非线性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调整系统有序、可持续运作所处的战略语境和结构,产生局部或子系统所没有的新能量,实现力量的增值,使整个系统在维持高级序参量的基础上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郑巧、肖文涛指出,协同治理的涵义为“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权威的多样性、子系统的协作性、系统的动态性、自组织的协调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何水(2008)认为“所谓协同治理,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社会多元要素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相互协调,合作治理公共事务,以追求最大化的管理效能,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它内蕴着协同精神和善治理念,倡导公共权力机构与私人市场、公民社会建立基于公共利益的协作与互动关系,理性合作地共同实施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善’和促进国家正义事业。”
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治理效果。“社会采取协同治理模式,使得各种要素通过某种途径和手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所发挥的整体功能总和大于各子系统单独的、彼此分开时所发挥功能的代数和。”协同治理理论的本质要求“治理主体多元性、治理权威多样性,以及机构之间的自愿平等与协作。”协同治理要求不同治理主体不仅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而且还要合作。因此,政府在协同治理中,“各机构之间能够更好的分享信息,协同作战。”
.............................

3 济南市七贤辖区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分析.......................12
3.1 济南市城乡结合部的概念 .......................................12
3.2 济南市城乡结合部概况 .........................................12
3.2.1 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 .......................................12
3.2.2 济南市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13
3.3 调查方案的设计 ...........................13
3.3.1 调查范围概况 ................................13
3.3.2 调查内容 ...................................14
3.3.3 调查对象 ....................................15
3.3.4 调查区域 ...................................15
3.3.5 数据处理 .................................15
3.4 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的特点 .............................15
3.4.1 集中性 .......................................16
3.4.2 复杂性 ......................................17
3.4.3 反复性 ...................................18
3.5 济南城乡结合部七贤辖区社会治安的根源与问题 .......................18
3.5.1 社会矛盾是治安问题的根源 .................................18
3.5.2 社会治安治理主体单一,存在“真空”问题 ...................19
3.5.3 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管理失控 .............................20
3.5.4 打击力度疲乏,宣传教育不到位 .............................21
3.6 调查报告结论 ...................................22
4 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与构建.............................24
4.1 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必要性 ...........................24
4.1.1 创建良好治安环境的需要 ...................................24
4.1.2 促进城乡结合部自身发展的需要 .............................24
4.1.3 提高公众生活安全感的需要 .................................24
4.2 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困境分析与比较 .......................25
4.2.1 政策性过强 .....................................25
4.2.2 综合措施整合不到位 .......................................25
4.2.3 整体协调性不强 ...........................................26
4.3 协同主体的界定 ...............................................26
4.4 政府在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角色扮演—主导者 .....................27
4.5 社会在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角色扮演--协同者 .....................28
4.6 公众在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角色扮演—参与者 .....................28
4.7 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善治目标 .........................28
4.7.1 以“疏”为基 ..........................28
4.7.2 以“防”为主 .......................29
4.7.3 以“打”为重 ..........................29
4.8 协同治理模式的特点 ............................29
4.8.1 简单化 ..................................29
4.8.2 立体化 ...................................30
4.9 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模式的缺陷 ...................................30
4.9.1 存在参与主体合法性问题 ...................................30
4.9.2 存在社会治安治理责任划分问题 .............................31
4.9.3 存在协同基础薄弱问题 .....................................31

5 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主体的具体对策

保持社会治安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针对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集中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本文在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模式下,现从政府、社会和公众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社会治安治理的善治目标。

5.1 政府的对策要求
一方面是装备充足的警力资源。政府组织,尤其是公安机关,应当重视公安机关派出治安管理机构建设,以及社区、村委、企业、校园警务室建设,合理编制和规划。
另一方面是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在装备充足的警力资源的基础上,还需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实现民警、巡警、交警、特警、武警、保安等多警种间的协同,及时共享资源、通力合作,如制定有针对性的协同治理工作方案,形成协同作战的治安格局, 发挥最大的治安治理效能。
2.人力资源保障。
政府应该培育人力资源的基础,特别是着力培养公众和社会参与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基础,才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如培养公众的社会治安自治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中来。
另外,政府组织自身需要整合公安、交通、城管执法等部门力量,成立依法行政的力量,确保执法人员知法、懂法,严格执法,杜绝执法中的违法违纪现象。
..........................

结束语

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是一个复杂和艰难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只有使各方面的建设环环相扣,才能使协同治理模式实现良性运转,才能达到社会治安善治的目标。
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社会治安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有效针对城乡结合部治安乱象,借鉴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重点在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从政府、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发挥三者的多方位合作机制,相互协调,合作治理,构建三维立体空间的治理体系,提出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模式,以追求最大化的治理效果,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治安之目的,达到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善治的目标,维护城市和谐安定,树立城市形象。
同时,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模式存在参与主体合法性问题、社会治安治理责任划分问题、协同基础薄弱问题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不断改进不足。
可以说,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是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治理的理想模式。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1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